12.01 “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

自1980年王啟才教授在廣州《新中醫》雜誌第4期首次報道了指壓翳風穴治療1例持續11天之久的頑固性呃逆的病例之後,在這30多年裡,國內又有許多同道按照此法對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效果進行了臨床驗證,均收到十分滿意的療效。

“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

(一)關於翳風穴主治範圍的文獻複習

翳風,手少陽三焦經經穴,位於耳垂後顳骨乳突與下頜骨之間的凹陷中,最早見於《針灸甲乙經》中。關於翳風穴的主治範圍,《針灸甲乙經》載:“聾、不能言、口僻不正、失欠脫頜、口不開。”《備急千金要方》載:“耳痛鳴聾、下牙齒痛、牙齒齲痛、狂、瘛瘲、癔不能言。”《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載:“不能言、頰腫、牙車急痛。”《針灸大成》載:“耳鳴耳聾、口眼斜、脫頜、頰腫、口噤不開、不能言、口吃、牙車急、小兒喜欠。”高等醫藥院校教材《針灸學》《腧穴學》載:“耳鳴耳聾、口眼斜、牙關緊閉、齒痛、頰腫、瘰癧。”縱觀古今針灸文獻,均沒有治療呃逆的記錄。

“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

(二)對翳風穴治療呃逆的臨床驗證(內容摘錄於相關課題論文)

針灸界同道的臨床驗證為數不少:王啟才教授記錄近20年間指壓翳風之法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呃逆226例,男性137例,女性89例;功能性173例,中風後遺症23例,各種腫瘤14例,手術後12例,肝腎功能衰竭4例。其中,148例輕症呃逆1次即愈,佔65.48%;重症呃逆2次痊癒52例,佔23.01%;3次痊癒15例佔6.64%;4次以上不愈者作無效處理,共11例,佔4.87%;3次以內總治癒率為95.13%。以按壓法治療者還有朱忠澤治療2例,均1次而止。顧耀平治療89例,1次痊癒32例,2次止呃40例,3次見效12例,無效5例。張日治療30例,1次痊癒16例,2次止呃6例,3次見效5例,4次收效3例。姚光潮治療19例,全部治癒。張玉琴治療3例頑固性呃逆,先住院數日治療未效,後經按壓翳風穴,均1次而愈。林欲才以小木棒(如火柴桿、棉籤頭等物)代替指壓,治療63例(其中有中風、尿毒症、癌症等危重患者28例),均在1分鐘內止呃(30秒鐘止呃42例)。李育紅治療62例(病程3~24小時10例、1~30天48例、1月至20年4例,實證57例、虛證5例),經1次治療止呃56例,2次止呃4例,有效率98.4%。

“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

寧衛兵在指壓翳風穴的基礎上加電針內關、合谷、足三里、上巨虛、下巨虛,治療28例(腹部手術8例、中風14例、胃癌5例、肝癌3例)。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結果:痊癒22例(1次愈12例、1療程內痊癒10例),顯效4例,好轉2例,全部有效。安榮彩治療80例,每次按壓30秒至1分鐘,效果良好。範壽生、陳德成、安鳳華、王文安等人也均有報道。另外,還有人對針刺法和穴位注射法進行了觀察。王書香對一例因驅蟲需要,口服中藥使君子而導致呃逆3天不止的患兒,在口服冬眠靈效果不顯的情況下,針刺翳風穴1次即愈。

呂哲治療29例,均系功能性呃逆,在呃逆發作時,經強刺雙側翳風穴,並令患者配合深度腹式呼吸,29例全部1次而愈。陳德軍針刺翳風穴治療頑固性呃逆,常獲奇效。王士廣治療38例,多數為服藥無效者,經針刺翳風,1次痊癒35例,有效3例。方美善針刺治療頑固性呃逆20例,病程2~23天不等。經治療,1次痊癒4例,2~7次痊癒14例,好轉1例,無效1例。王彩虹以針刺翳風治療呃逆屢治屢效。王爾文以針刺治療40例,一般1次而愈。劉繼明、趙波以針刺翳風、睛明穴治療頑固性呃逆33例,痊癒26例,顯效3例,好轉3例,無效1例,有效率96.97%;另設22例以654-2注射液2mL加生理鹽水2mL注入膈俞、足三里穴作對照,痊癒5例,顯效4例,好轉8例,無效8例,有效率68%。兩組療效有顯著差異。何剛也有類似報道。駱方以翳風穴穴位注射治療呃逆52例(腦佔位性病變、神志不清者注654-2,每次每穴注5mg/mL;手術後尿瀦留和中老年男性伴前列腺肥大者注非那根50~75mg),5~10分鐘止呃44例,有效6例,無效2例(均系晚期胃癌患者)。

“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

(三)典型病例

1.馮某,男,30歲,文藝工作者,8月26日就診。10天前因突擊專業訓練(吹小號)而發生呃逆。起初每間隔3~5鍾發作1次,每次發作持續1小時左右。因忙於工作,未作治療。後見病情無好轉,遂在本單位醫院針刺內關、中脘等穴,同時口服安定、普魯本辛等藥物,未見好轉。後又在武漢醫學院附屬醫院治療仍未見效。3天前症狀加劇,呃逆呈持續狀態,呃聲高亢、洪亮,伸頸仰頭、面紅耳赤、大汗淋漓、全身抖動,並感呼吸困難,不能進食和飲水,食則嘔吐,夜間不能睡眠,以致疲憊不堪,患者甚為焦慮、緊張和痛苦。乃求治於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中醫內科。初診以旋覆代赭石湯加減,服藥未吐,但因服藥後呃逆未止並感腹中膨脹疼痛而自動停服。二診經西醫內科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鎮靜處理,昏睡約3小時,呃逆停止,但醒後呃逆即發。三診由針灸科其他醫生先後針刺內關、中脘、足三里、梁丘、膻中、氣海、期門、三陰交、神門、大陵等常規止呃腧穴,並以三稜針點刺中衝出血,按壓膈俞、至陽、眼球等均不見效。四診由筆者針刺天突穴,強刺不留針,

按壓攢竹穴,呃聲變得低微,並有1~2分鐘的間歇,但尚不能完全停止,最後以重力按壓雙側翳風穴,呃逆頓時停止。於是鼓勵患者吃糕點3塊,喝果汁約300mL沒有嘔吐,亦未致呃逆發作。隔3小時後,呃逆又發作,為進一步驗證翳風穴對呃逆的治療作用,又先針其他穴位,並作耳穴膈點埋針,仍無效果,再重力按壓翳風穴,呃逆又立刻停止。當天和次日呃逆未發,飲食及睡眠正常。第3天,患者因吃冰棒,呃逆又小發作1次,即中度按壓翳風穴而愈。患者當晚即正常參加演出。兩月後隨訪,未再發作(王啟才,《針灸醫學寶典》,中醫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9月24日上午,筆者路遇二位女性同時發呃逆,詢問方知,二人系姑嫂關係。原來,嫂子清早起來即突發呃逆,早飯後家人要小姑陪同其嫂前往醫院診治。小姑在送嫂子上醫院途中,因受嫂子連連不斷的呃聲影響,自己也發生呃逆。當時經筆者為其二人按壓翳風穴,呃逆相繼停止。

“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

(四)分析體會

呃逆,俗稱“打嗝”“打噎”,古稱“噦”,西醫學稱“膈肌痙攣”。以氣逆上衝、喉中呃呃有聲、短促而頻繁、令人不能自控為主要特徵。其輕重差別十分明顯,偶然發作者,症情大多輕淺;也有數小時不已或晝夜不停甚至持續數天、數月不愈者,可對呼吸、講話、咀嚼、睡眠及精神情緒等造成嚴重影響,常致患者疲憊不堪,十分痛苦。呃逆一證,常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寒涼之物和產氣食品,突然吸入冷空氣,致寒邪鬱氣蓄於胃中;或因暴飲暴食、過食炙熱辛辣之品,使燥熱內結,氣不順行;或惱怒抑鬱,情志不暢,氣機不利,厥而上逆,鬱而化火,肝火犯胃,胃失和降;或因手術傷及血絡,脈道瘀而不通,致使胃氣上逆;還可由於胃腸、肝膽、胸膜、顱內的某些疾病,直接或間接影響呼吸中樞,使膈神經受到刺激,導致膈肌不自主、不規則的間歇收縮,而在空氣被突然吸入呼吸道的同時,伴發吸氣期氣門突然關閉,從而產生出一種奇特的呃呃之聲。眾多病因,總不外胃氣上逆。正如《素問·宣明五氣》所說:“胃為氣逆,為噦為恐。”《景嶽全書》也有“致呃之由,總由氣逆”之說。若見於腫瘤、腦血管病和其他危重疾病晚期,則多為久病致虛,中氣衰竭,提示病情危重,預後不良。故《素問·寶命全形論》說:“病深者,其聲噦。”呃逆既然主因於胃氣上逆,其治也應以寬胸理氣、和胃降逆為正法。考翳風穴為手少陽三焦經腧穴,有疏調三焦之氣的功能。《靈樞·經脈》關於三焦經的主病中有“主氣所生病……”的記載,呃逆乃胃氣上逆之證,按壓翳風治療呃逆,就是通過疏調三焦之氣而產生治療作用,並達到治癒目的。

“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

從現代醫學角度分析,翳風穴深處有面神經、迷走神經和耳大神經分佈,刺激該穴能反射性地抑制迷走神經和膈肌的異常興奮,緩解膈肌痙攣,平息呃逆。根據臨床體驗,翳風穴治療呃逆,以功能性病變引起者為佳,對器質性病變或腫瘤、危重病晚期引起者療效稍差。以按壓法同針刺法比較,則按壓法更為簡捷便利、安全可靠,當為首選之法。針刺如用之不當,難免有損傷面神經之弊,理當謹慎!施術方法,患者取坐位或臥位均可,醫者以拇指、食指、中指按壓都行。輕症以中度按壓法,使患者感覺發脹、疼痛為度,每次按壓持續1分鐘以上。重症久呃不止者,按壓手法應重而強,使患者咽喉發緊、口中分泌唾液,有難以忍受之感,每次按壓持續3分鐘以上。若配合深呼吸後屏氣數秒鐘,則療效更佳。按壓一次不止者,可連續按壓2~3次。止後又發者,只需施行輕中度按壓即可獲愈。

大量臨床實踐表明,翳風穴治療呃逆,方法簡便,安全可靠,療效確切,並經得起重複,效而可證。確實具有獨特的臨床價值,應當予以充分肯定,並大力推廣、應用。建議有關部門在進一步核准、驗證之後,對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進行技術鑑定,正式將呃逆納入翳風穴的主治之中,載入文獻,以利後學。

“翳風穴”治療呃逆的新經驗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藥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