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 鍼灸治痛,原則有三,方法有十!臨床必讀的鍼灸要點在這裡

針灸屬於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通過針灸可以保健養生,在治療、緩解疼痛方面,針灸也有很好的療效。

不過,針灸治痛需遵循一定的原則,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做到正確的治療,達到最終的效果。

針灸治痛,原則有三,方法有十!臨床必讀的針灸要點在這裡

針灸三原則

1、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古人從病機方面認為人體臟腑經絡氣血不通是造成疼痛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療時就要疏通經絡、調和臟腑達到氣血通調疼痛可止。

2、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經

經絡病而致的疼痛,應當選取與疼痛部位相交叉、相貫穿的經絡穴位來治療。也就是說要想治好疼痛,一定要熟悉掌握經絡的循行與分佈,這很重要的。

3、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

臟腑氣血不調時,用帶門字(如期門、章門)或海字(如氣海、血海)的穴位及五臟六腑的俞穴、募穴來治療,通過這些穴位來調和臟腑氣血。達到治療因臟腑病而引起的疼痛的目的。

針灸治痛,原則有三,方法有十!臨床必讀的針灸要點在這裡

針灸十方法

1、疏風止痛法

風為陽邪,性主疏散、傷人肌表,榮衛失調,以致疼痛,治用疏散風邪、調和榮衛。

取穴:風池、風府、風市穴。

2、散寒止痛法

寒為陰邪,性主收引,傷人皮毛,腠理收縮,經絡失暢,以致疼痛,治用散寒通絡,行氣止痛。

取穴:大椎、後溪、崑崙穴。

3、袪溼止痛法

溼邪粘膩,易阻氣機,滯在上常見頭暈,頭沉,滯在軀幹常胸悶、腹脹。溼流四肢則脹痛,治療均應袪溼消腫止痛。

取穴:中脘、足三里、三陰交穴。

4、行氣止痛法

氣滯則痛,古有形傷腫,氣傷痛之說,此處氣滯,一指肝氣鬱結,二指思則氣結,治當疏肝行氣止痛。

取穴:肝俞、期門、陽陵泉穴。

針灸治痛,原則有三,方法有十!臨床必讀的針灸要點在這裡

5、活血止痛法

跌打損傷、氣滯血瘀、瘀血阻絡發為疼痛,多為剌痛,其痛有定處,晝輕夜重,治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取穴:尺澤、委中、膈俞穴。

6、溫中止痛法

寒邪直中,或從內生,常致脘腹疼痛,治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如胃脘痛、腹痛、痛經因寒者,均可使用。

取穴:中脘、氣海、脾俞穴。

7、消導止痛法

食滯中焦,或停腸胃,常致便秘、腹脹、脘腹疼痛,噯腐吞酸,故須消導食積,通腸導滯,腑氣通暢,脹痛可止。

取穴:中脘、天樞、足三里穴。

8、養血止痛法

外傷手術出血,或產後失血過多,常致筯脈失養而疼痛,有時疼痛遊走無定處,治要養血榮筯止痛。

取穴:肝俞、脾俞、陽陵泉穴。

針灸治痛,原則有三,方法有十!臨床必讀的針灸要點在這裡

9、清熱止痛法

諸痛癢瘡,皆屬心火。火邪熱盛,肌膚腫脹,血行不暢,則易疼痛,諸如炎症的紅、腫、熱、痛。

取穴:十宣、大陵、豐隆穴。

10、補腎止痛法

腎主骨,肝主筯。肝腎虧損,則筋骨疼痛。外受寒邪,則疼痛加重。治應補肝腎,強筋骨,腎氣充實則筋骨不痛。

取穴:肝俞、腎俞、太溪、大杼學穴。

三法十則是從多年艾灸的臨床經驗中總結而來的,雖不能涵蓋針灸治痛的所有方法原則,但是隻要把這些要點都學會,並熟練掌握,就能緩解很多疼痛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