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影響我的五本書:讀書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影響我的五本書:讀書只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些年,自己也讀了不少書,仔細想來,自己從未排過名,也沒有想過那些書對自己的影響過最大,但我確定的是自己讀的每一本書都成為了我的血肉。

正如一句話說的好:世界沒有白讀的書,你讀的每一本書都成就了自己。

1.《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著 趙復三譯 中華書局 2015年8月北京第1版

感受:上高中時,老師說過學習哲學可以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認識事物的本質。當初我只是對它有個懵懂的認識,而且覺得哲學很難。

後來偶然有機會聽到了馮友蘭這本《中國哲學簡史》,我花了半個月時間斷斷續續地讀完。讀完的感覺就是,自己基本很少懂得,但是不知不覺間讓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有了一點微妙的變化。

中國哲學史不同於西方的哲學,它是圍繞倫理價值觀為主,討論人的存在包括天地之間的神秘主義。對於中國哲學影響最大是儒、道、佛這三方面,可以說,一部中國古代封建史,其中很多關於哲學的思考都與這三方面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

中國哲學是貫穿中國人的生活,貫穿著中國人的精神,貫穿著中國人的歷史。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對於瞭解中國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生活,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2.《孤獨六講》 蔣勳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7年4月第1版

感受: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遇到孤獨,怎樣與孤獨相處,怎樣面對孤獨,怎樣從孤獨中走出來。蔣勳這本《孤獨六講》或許可以給我們答案,在他的眼裡,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要談這本書前,必須要談作者的身份,他是臺灣著名的畫家、詩人與作家,正是由於他的這些身份才可以寫出這麼美麗的文字吧。

這本書從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六個方面闡述了作者對孤獨的認知,可以幫助人從多方面去看待孤獨。

人一生一定會與孤獨有所交鋒,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更好地與孤獨交流,從孤獨中認識自己,認識內心,認識不一樣的自我。

正如作者在最後表達道:每個人從倫理意義上都會孤獨,但我們會從破碎完整中找回自我。

3.《富爸爸窮爸爸》 羅伯特·清崎著 蕭明譯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年9月第1版

感受: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有著思維的差異,也有著財富的差距,但造成這些差距的背後有哪些原因呢?或許讀了《富爸爸窮爸爸》,自己就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作者有兩個爸爸,一個窮爸爸,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一生都陷入了財務危機中;一個富爸爸,連八年級都沒有讀完,卻成為了當地最富有的人之一。良好的文化也許可以幫助人們豐富其內涵,但思維上認識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對於財富的看法不同,造成兩個爸爸截然不同的情況。金錢是惡魔,還是天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富爸爸認為金錢是有益的,它可以幫助創造就業崗位,緩解社會壓力,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對於財富而言,富爸爸認為要讓金錢為自己服務,而不是做金錢的僕人,從而有效地利用時間,讓金錢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

學習財務知識,不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創造財富,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收入,從而不讓自己的金錢的流失變得無影無蹤。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可以說,帶我認識了不一樣的思路,從而讓我更好地思考,人生而就是定義了自己的未來嗎?我想不是,思維的差異真的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未來。

4.《未來工作》 泰勒·皮爾遜著 王曉鵬譯 中信出版社 2018年7月第1版

感受:未來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但我們可以通過現在的變化,去判斷未來的趨勢,因為未來不遠。

世界在飛速的變化,曾經我們現象中的世界正在一點點變得真實起來,我們曾經在電影中看到的科幻世界一點點變成了現實。當然世界在前進的時候,人也應該不停地反思,未來的我們該向何處走去。

《未來工作》本書是作者調查和訪問世界數百位成功者後,發現普通人與成功者差別在於兩者的思考方式,前者停滯不前,放鬆自己的要求,不願走出舒適區。後者積極思考,預設可能發生的風險,採取行動去應對可能發生的危機,以正面的姿態去面對將要來的未來。

未來很遠又很近,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應該著眼於那些我們能改變的事情,而不能把精力放在那些我們無力改變的事物上。

正如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未來同樣如此,風險與機遇同在,我們應該做好最充分的準備,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未來,做最好的自己。

5.《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著 中華書局 2006年8月北京第1版

感受:歷史是有無數人組成的,也是偶爾和必然的結果。我們無法改變過去的歷史,但我們可以走進過去的那些記憶,去了解它們,去觸碰它們,從它們中學習我們需要的,發現我們的失去。

作者少年時代本想著成為一代名將,做中國的“拿破崙”,然而在時代的大背景面前,個人的意願總是顯得那麼渺小。在命運的安排下,作者與歷史有了聯繫,從此一生與它作伴。

書的自序中,作者回憶了自己學習歷史的短暫回憶。他為自己疑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翻閱幾百本書,只為更全面瞭解自己所未知的那段歷史。後來前後花七年多寫了本書,其中酸楚非常人所知。做學問也好,從事其他行業也罷,下功夫花時間去讓整個人深入其中是必不可少的。

一部浩大的歷史著作,擺在讀者面前,我們很難想象歷史背後的是如何變化,如何暗流湧動的。

本書通過六個人物,將萬曆十五年前後的歷史線索聯繫起來,講述了明朝萬曆年間的變化,也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大明王朝的歷史命運。無論是萬曆皇帝,還是海瑞,亦或是戚繼光,他們能改變的歷史,只能是有限的。歷史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的一部分,也都是自己歷史的全部。

個人在歷史面前是渺小的,是無力的,但我們可以自己的眼光放在已發送的歷史三五百年間,學會發現歷史規律,去學習歷史的思維,去放大自己的眼界。

讀書是一生的事情,它可能不會帶給你財富,但會讓你變得不一樣,而這一點不一樣會融入你的靈魂,融入你的思想,造就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管任何時候,讀書都不會遲。從現在開始,嘗試讀一本書,嘗試開始一段與靈魂的對話,相信書本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