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大數據成就蘇寧的智慧零售


大數據成就蘇寧的智慧零售

2017年12月19日,蘇寧發佈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公佈了2018年蘇寧小店將新開門店1500家。2年後的今天,蘇寧小店滲透到四、五線城市。蘇寧的6億會員,使其成為擁有全國最大會員系統的零售商。日前在上海舉辦的MMA IMPACT中國無線營銷論壇上,蘇寧零售技術研究院院長王俊傑介紹了蘇寧在大數據領域的佈局。

數據中臺打通全域數據

蘇寧的數據治理要追溯到其發展的第二個「十年」,即2000年後。王俊傑介紹,當時蘇寧執行連鎖店戰略,差不多做了第300家店後,開始有了數據的積累,進入信息化階段。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分公司都有自己的數據,沒有統一,蘇寧採取的對策是建立自己的數據中臺,並基於這個中臺管理數據源、處理數據,以及開發各種應用產品。

蘇寧旗下有非常多的場景,大型商場如「蘇寧易購中心」,一線城市直營的「蘇寧小店」,四、五線城市加盟店「零售雲」,還涉足很多垂直領域,如母嬰領域的紅孩子,以及蘇寧體育、蘇寧汽車、蘇寧極物等。數據中臺讓這些場景的數據都實現了打通。

王俊傑介紹說,蘇寧習慣的做法,是通過小數據推導對產品比較感興趣的人群,比如某個標籤偏好對產品感興趣,可以推算有類似標籤的是不是也對這種產品感興趣,嘗試觸達,再進行修正,找到對產品最感興趣的人群。

比如說某個蘇寧會員,購買了某電器產品,同時是足球球迷,是PPTV足球頻道的超級會員。蘇寧就可以知道這個人既對足球有興趣,也可能有家電的需求。在這些過程中形成的關於該消費者的數據經過標籤化處理,蘇寧就可以提供更精準的服務。

今年2月,蘇寧易購宣佈正式收購萬達百貨下屬全部37家百貨門店。王俊傑介紹說,收購這37家門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個會員體系的打通,「消費者到萬達體驗產品和服務,他使用的會員體系和蘇寧是一致的。」隨後的5月宣佈這些門店將正式更名為蘇寧易購廣場,改造為智慧零售廣場,「我們希望未來搭建一個數字化的空間,這意味著說消費者在廣場裡面的各種體驗服務都是數字化的,」

數據治理的第四階段

王俊傑認為,企業的數據治理一般經過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企業對數字化理解不夠,相對比較抗拒;第二階段,企業開始理解數據,也會嘗試相關的數據應用;第三階段,經過數據應用的嘗試之後,企業意識到缺乏一個較好的數據中臺來管理,開始搭建中臺;第四階段,企業積累了海量數據之後,如何萃取有價值的數據,以及更好地應用數據。

蘇寧就處於第四階段。

對於一些有「囤積症」的企業來說,他們樂於看到積累起來的海量數據,卻不知數據庫裡的數據需要保留多久,這些數據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王俊傑特別提醒說,有些企業會產生一些「殭屍報表」,沒有人去查看,但是每天大量產生數據。這些數據如果都留存下來,而企業不去處理或者識別其價值,最後的成本會非常高。因為在企業的日常運營中,需要大量的服務器、網絡帶寬等;一些IT部門為了保證數據安全性,還需要進行數據備份,這些都會佔據存儲資源和網絡資源。這種無用的數據對於企業來說是負擔,而不是資源。

數字化改造需求端和供應鏈

數據中臺對企業最直觀的影響,在於企業的數字化。首先,通過數字化可以洞察消費者的需求,瞭解消費者會對什麼樣的商品感興趣。蘇寧設計的一款十字對開門的電冰箱,靈感就來自於數據所反映出的、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刪除不需要的需求。這款冰箱後來賣的很好。王俊傑提出,數字化的核心在於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想要的就是價格最低、性能最好、購買時間最快,把握住這幾個原則就可以從需求端驅動整個數字化鏈條。

企業還可以通過數據預測品類銷售。零售行業不同區域的不同商品,如何預測未來的銷量,是一個複雜的計算過程,需要加入促銷等變量因素。傳統的零售渠道商,在缺乏數據支持的情況下,會有最低訂貨量指標,並根據這一指標與工廠合作。在真正售賣的時候,企業或者發現商品全部售罄,沒有貨賣給消費者,或者商品積壓。「在數字化鏈條打通之後,企業可以通過算法計算,分析需求端賣掉多少貨,後端該訂多少貨,比人工訂貨更加智能。」

供應鏈也可以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去改造。王俊傑介紹說,企業通常會在每個省份設置一個大倉,而在不同的市設置區域倉,傳統供應鏈的做法,是由大倉送至區域倉,再送至終端門店。而經過數字化改造後,有時候大倉能夠直接送到門店,或者就近採購。

5G時代讓「智慧門店」成為可能

或許很快,用「海量」一詞已經不足以形容即將到來的5G時代的數據量。畢竟從4G到5G,流量密度,移動性,連接數密度還有峰值速率都有很大的改變。就流量密度來說,4G與5G相差100倍;而峰值速率相差20倍,數據量也有了極大的提升。

因此,在5G時代,現有的一些技術如AI、雲計算、大數據等會有飛躍的進步,VR、AR等曾經「曇花一現」的技術也會「捲土重來」,零售行業將發生巨大的變化。比如說,5G時代,數據量的增加、以及對數據量的挖掘變得更容易,個性化的推薦有可能延伸到線下,線下門店可以依據當時的環境選擇商品服務。一些定製化服務也可能實現,工廠已經「智慧化」了,製造端、設計端可以有效連接在一起,整個生產週期的部分會更短,設計的數據傳輸交互、商品連通模式都可以全面數字化。

又比如說,目前數字化門店尚未普及的原因是因為如果數據實時傳到雲端,需要門店安裝服務器,在存儲上花費大量的成本;而未來可能每個小區都會有智慧門店,5G時代不需要在門店放置服務器,或者以更低成本處理服務器。

當消費者進入到線下門店的時候,智慧門店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就可以根據消費者以往的消費歷史提供更精準的分析、個性化的推薦。王俊傑介紹說,現在逐漸流行的「無人店」更多地是通過攝像頭、傳感器,以及機器學習等技術,去感知顧客在店內移動的軌跡、與商品之間的關係,基於商品銷售數據與人的鏈接,可以得到更多的數據去理解消費者、服務消費者。

今年,蘇寧推出雙模24小時Biu店,白天店長在店,與顧客進行面對面的溫暖交流,併為顧客提供各種增值服務;夜間店長下班,小店切換到無人模式,AI系統自動進行夜間經營管理。顧客通過掃二維碼進店,挑選商品,自行結算。如果顧客對商品有疑問,可以通過自動結算機聯絡遠程客服——一個客戶可以同時服務多家門店。王俊傑總結說,蘇寧做智慧門店的兩條不同的路線:一是有更多數據服務消費者;一是降低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