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姜國利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永綏門及杆石橋。沿著杆石橋街往西即是通往長清縣的古道,街道附近是回民居住區。清末巡撫周馥在此徵地147畝,以中式庭院形式建學堂一座,名山東高等學堂。它也是山東大學堂延續。庭院宏大,大門臺基建在上坡面上,五米多高門樓高高聳立。站在門口往南望去,一馬平川 ,遠處山峰影影綽綽,綿延起伏。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杆石橋外老校園:省立高中(1929-1937)。1926年省建山東大學,並附設高中。省廳以省立一中、省立二中、省立六中及省立十中之高中集中濟南,成立山大附中,三年學制,全省唯一高中學校,省立中學的“大哥大”。1929年山東大學以國立名號改在青島辦學,其附中改稱山東省立高級中學,並搬遷杆石橋校園辦學。不再用山東大學附中校名。是年底,省立一中因濟南慘案,校舍被日軍大炮炸燬,在省廳協調下也搬到杆石橋校園復學。省立高中、省立一中同院,分別駐西院東院,以牆分立。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杆石橋外校園:省立濟南高中(省立高中1934年更名山東省立濟南高級中學)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省立高中幾位教員。山東省立高中系民國時期名校,吸引眾多教育名家在此教學。如:鞠思敏、王祝晨、胡也頻、卞之琳、季羨林、李守章、楚圖南、鈕威如等。

以下是民國二十六年教職員:

宋還吾

王祝晨 鈕威如 趙益軒 冉性伯 劉景鄒 蔣程九 周季真 王玉川 曹厚菴

王巽齋 趙振之 趙揆一

張茂林 周鶴立 韓義宸 段道青

廬宗護 (季韶) 李燦埒(向城)

周蔭阿 李恭任 李俊民 範馨五 繆玉源

閻味辛 李維藩 趙錄繩 桑子中 張大倫

俞康德 孫貽明 馬步周

宮興廉 胡秉鉞 許衍梁 張維幹 秦吉亨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杆石橋外老校園:省立一中(1934年更名省立濟南初中)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杆石橋外老校園:三十年代的學校禮堂。學校以大門及庭院,出二門即是長方型院,它是學校辦公區。校長室、教務辦公室、總務室等在此院辦公,庭院有直廊相連。庭院西側是教員備課及準備室。辦公院落北是主教學樓,依次三座二層樓房。高級中學時期三座教學樓有禮堂、圖書室等。教學樓兩旁各四座十七米長大教室,它分三個教室使用。教室兩旁各七排宿舍, 每排十五間房,房前有直廊,它與中軸庭廊相連,可遮光避雨。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杆石橋外老校園:宿舍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杆石橋外老校園:教室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三十年代學生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三十年代學生樂隊。1936年,在孫東生校長授意下,音樂教員瞿亞先及國文教員李廣田合作,共同創作出省立一中校歌:《我們是少年人》。1938年初瞿亞先組織起省立一中抗敵工作團。流亡途中李廣田建議抗敵工作團改稱“狂飆劇團“。整個流亡途中演出五六十節目,創作一些抗日歌曲。《聽信號》:嗒嗒嗒,軍號吹起來;咚咚咚,戰鼓敲起來,同胞們,圍上去,給鬼子拼了……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抗日戰爭勝利後,教育復員。在此院建立了省立中學:省立四臨中,根據教育部復員政策,安置復員師生。有戰前省立一中、省立高中一批教員復員回到杆石橋校園教學。本來計劃回覆戰前學校規劃,可惜戰爭又起……。1948年年10月,新政府在此院建立濟南特別市第三中學。校長綦際霖先生。

老照片:杆石橋外老校園

濟南三中高中年級每年招三個班,150人,全部住宿,學生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全省各縣區投考來的。五十年代全省縣區中學,多數還是初中。他們繼續求學,多有到省城濟南。莘莘學子大多農家子弟,又好學上進,求學考那所中學呢?他們老師曰:“就去杆石橋的濟南三中吧,到那裡試試,那裡曾是老學校:省立濟南高中、省立一中,應該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