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炮爺|吳京的崛起

炮爺|吳京的崛起

港圈的大導陳可辛說,他在內地拍電影的頓悟發生在2007年底2008年初。當時,他籌拍北上的第二部電影《投名狀》在內地上映。

請到三位大腕李連杰、劉德華和金城武做男主,女主用的是徐靜蕾。電影的故事大綱改編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張汶祥刺馬案。

他原以為鐵定勝出,秒殺掉內地大導馮小剛。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比《投名狀》晚一週上映。

陳可辛自認很輕視《集結號》,“一部拍解放軍的電影,老百姓怎麼會認呢?還沒明星,從頭到尾都是髒兮兮”。況且馮小剛上部電影《夜宴》,票房和口碑雙輸,狀態也不好。

馮小剛的電影上映前,內地的發行方都很亢奮,一致認為《投名狀》票房會衝破三個億,即便不破三個億,也會到2.8億。

馮小剛帶著他的電影上陣後,陳可辛和他的電影慘敗而歸。原先被瞧不上的《集結號》,殺的《投名狀》的票房和排片斷崖式下跌,票房上升停滯。

最終馮小剛創造了內地電影史的紀錄,陳可辛的電影沒有賺到錢。

陳可辛、出品人韓三平、監製黃建新等人將這段教訓總結為:

“一部好看的主旋律片上映,可以得到的支持是更巨大的。”

陳可辛是2003年後北上京城的,隨著《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的簽署,是港片在內地發行將不再受進口配額限制等政策的獲利者。

那年,吳京29歲,出道8年才接到第二部他擔綱男主的電影《醉猴》,第一部是他的出道處女作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

《醉猴》是香港的班底,監製是TVB話事人邵逸夫的太太方逸華,導演是港圈的名導兼功夫名家劉家良。

吳京是演完《醉猴》後去香港謀求發展。

當時去香港是一把豪賭。在內地他有作品《太極宗師》、《小李飛刀》等電視劇,算得上當紅的小生。彼時,幾位年輕的小生鄧超、黃曉明、劉燁、陳坤和佟大為等人也才剛開始冒頭,都沒有和他撞型。

選擇去香港,意味著從頭開始,前輩李連杰、胡軍、於榮光等人,也只有李連杰叫響了名氣。胡軍等人在內地可以是影視劇的男主,去到香港就只能做男配。其他的不提,語言關就很難過。

有港漂的內地成名藝人告誡過吳京,會很辛苦,要做很多犧牲,交際上要非常謹慎謙虛。

但是當時內地動作片長期無人問津,想要拍出好看的動作片,華語圈首屈一指的就是香港。爆破戲、威亞戲、武打戲樣樣都是第一,經驗豐富人才多。

1

吳京在香港待了三四年,是內地影視劇大爆發市場騰飛的幾年,也是70後男星格局改寫的關鍵期。

鄧超和黃曉明簽約華誼兄弟,趕上了華誼蓬勃的時期,快速站穩腳跟。前者的《幸福像花兒一樣》、《甜蜜蜜》、《集結號》、《李米的猜想》和《艱難愛情》等,後者的《神鵰俠侶》、《夜宴》、《鹿鼎記》和《新上海灘》等均在這幾年。

佟大為跟著經紀人王京花接拍了青春三部曲《奮鬥》、《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和《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以及和范冰冰合演的文藝片《蘋果》。

金馬影帝劉燁,開始電影、電視劇和話劇三手抓三手都在硬,拍了海巖劇《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都梁的《血色浪漫》叫響了知名度,電影圈集郵了張藝謀、陳凱歌兩大導演,話劇圈也有一鳴驚人的《琥珀》巡演。

內地影視劇生產最蓬勃的幾年,影視劇數量和質量連番上升,70後男演員在內地都順利完成轉型。

反觀香港,影視劇生產因為經濟和政治環境的變化,持續走向三十年的最低谷,香港本土的電影產量由巔峰時期的二百多部逐步降為幾十部。以2006年為例,香港本土僅生產了電影51部。在香港電影票房榜單上躺著的,絕大多數是好萊塢大片。

港圈的大牌們,成龍、周星馳、周潤發、李連杰、劉德華等,以及徐克、杜琪峰、陳可辛、吳宇森等大導,嗅覺敏感的早就選了兩條路,西進好萊塢,或者北上內地京城。留港的要麼轉行,要麼走向艱難。

西進好萊塢,功成名就的屈指可數,就連李連杰和周潤發都沒叫響作品和品牌。2003年的CEPA,拯救了香港影視行業。

如果香港人才紛紛北上是大勢所趨,吳京選擇去香港發展,則是妄圖逆勢改命。

吳京在香港拜遍各大電影公司、導演、製片人的碼頭,苦等一年多才接到電影《殺破狼》,還是特別客串,一共就沒幾句臺詞。甄子丹和吳京的打戲,打吳京胳膊打斷四根實木棍子,就是這部電影。正是這部電影,傳出甄子丹和吳京不和,前者瞧不上後者的傳言到處都是,甚至還鬧出在日本不讓吳京上海報的新聞。

吳京在香港的經歷只能用慘淡兩字形容。《殺破狼》的殺手角色給他帶來過名氣,在凋零的香港電影市場始終沒有轉化成優質的電影資源。

他客串過幾次師兄李連杰的好萊塢電影,出場時間以秒為計算單位。

那幾年,他面對媒體常說自己在香港沒有什麼朋友,生活很迷茫。

香港的經歷,甚至被吳京簡短地概括為:

“我真的沒法講,有些事太黑暗了。”

2

吳京不是第一次踏空時代的機遇,上一次是他出道那年。

吳京是李連杰的親師弟,都是什剎海體校出來的,都是吳彬老爺子的徒弟。兩人出道前都是全國武術冠軍,李連杰是連續5年,吳京是6年。兩人也都是由張鑫炎和袁和平挑中去拍的電影。

只是兩人年齡相差11歲,李連杰趕上的是80年代新武俠動作影片興起的大浪潮,年輕的吳京晚出道13年。不止武俠電影,就連整個香港電影都萎靡不振,成龍、李連杰、周潤發等翹楚都在想辦法擠進好萊塢。

這種現實轉化為作品,是吳京電影處女作《功夫小子闖情關》後,七部電影想找他當男主,最終都是因為投資不順利流產。他只能在內地拍電視劇。

二次殺入香港混得不順心後,吳京方才踏實安心回到內地發展。

回來前,他導演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狼牙》,想打造自己的電影品牌,班底全是香港的,一個很一般的男殺手和女警察的故事。內地和香港的市場都沒有給他好臉色。

回來後,趕上了汶川地震,他去了師兄李連杰的壹基金,在地震現場見識了當代軍人的英勇和無畏。他說他萌生了拍解放軍故事的念頭。

在吳京萌生念頭的那年,從《集結號》的成功中汲取到教訓的韓三平和老同學黃建新,開始籌備他們的“好看的主旋律片”。

韓三平是電影國家隊龍頭中影集團的掌門人,黃建新是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會長,兩人聯合搞出一招群星為祖國母親過60歲生日的概念,製作了電影《建國大業》。

《建國大業》出場172位明星,港澳臺內地有名氣有演技的一二三線明星幾乎都來了,全是零片酬。兩岸三地的眾多電影資本也有以能拿到投資名額為榮。這種類型的電影,能調動的資源超出想象。

最終,這部電影以3000萬的成本,撬起了4.3個億的票房。中影等相關出品方賺得盆滿缽滿。

然後,他們又有了為黨為軍慶生的電影《建黨大業》和《建軍大業》。也有了葉挺將軍的孫子葉大鷹在微博上的炮轟。

炮爺|吳京的崛起


3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這是電影《霸王別姬》裡戲班關師傅對小徒弟們的教誨。

這種教誨,張藝謀和陳凱歌懂,他們很早就開始向商業大片轉型。同為第五代的黃建新要比他們的領悟晚上好幾年。

備受姜文、馮小剛、田壯壯等人推崇的黃建新,是第五代導演中的現實主義大師。他的電影人生分了三個階段,80年代“先鋒三部曲”的《黑炮事件》、《錯位》和《輪迴》,影片充滿先鋒、隱喻和思考。

第二階段是,90年代的“城市百態三部曲”,《站直囉別趴下》、《背靠背臉對臉》、《紅燈停綠燈行》。春秋筆法,辛辣、黑色幽默,寫遍人間百態。《背靠背臉對臉》豆瓣上給出9.4的超高分,被譽為描寫基層官場的最佳片。

第三階段是零幾年至今,深諳中國社會規則的黃建新成全了自個兒,和老同學韓三平聯手開始做大片,做主旋律。代表作是大業三部曲,《建國大業》、《建黨大業》和《建軍大業》,前兩部都是他導演,第三部做監製,他拉來港圈的劉偉強做導演。

吳京在博客裡提到自己也有過頓悟,就是看電影頻道重播《霸王別姬》時,看到“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這話就像一潑冷水,把他澆了個淋漓透徹。他打破了心理顧慮,才真正接受自己要演要拍軍人的戲。

偉大領袖在他的經典著作裡這樣講:

“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

明確了任務是演軍人拍軍人,吳京按圖索驥找到了自己的橋和船——劉猛。劉猛是軍事題材的作家、編劇兼導演,是南京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幹部。

吳京是劉猛的書迷,他通過書迷群聯繫上的劉猛。打了兩通電話後,吳京帶著兩瓶30年的二鍋頭千里奔赴南京,找到了劉猛。兩人一見如故,吳京也拿到了劉猛的《中國特種兵2》男主邀約。

吳京一直在找動作片男演員的定位,也想打出自己的作品和名頭。像師兄李連杰的《少林寺》和《黃飛鴻》系列,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那樣。

關鍵時候,劉猛推了吳京一把,把他推到了特種兵這個類型定位上,送他去特種部隊進行了一年半的訓練。同時,助吳京搭上南京軍區政治部這條線。

相比較後來拉投資難,搭上特種兵的訓練和軍區政治部這條線要難很多。

主旋律的軍事動作片,國內一直沒有人敢動,一個是怕審核通不過,另外一個是成本高,調不動軍隊的資源。吳京去敲了這個門,才發現上面對這個的支持是巨大的。《戰狼》主旋律的本子,在總政通過後,一路暢通;甚至南京軍區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還投了資。

坦克、戰鬥機、導彈、槍械等軍隊設備,很多現役裝備都是第一次被吳京和《戰狼》系列搬上大熒幕,電影消耗的子彈和炮彈數量,出場的裝備數量等也創造了歷史。

主旋律帶來領導們的支持,在李晨身上有過體現。李晨的導演處女作《空天獵》調動的部隊資源,很多都來自呂建民。呂建民是《戰狼》系列的投資人,也是南京軍區的這條線。時任女友范冰冰為李晨和呂建民牽的線搭的橋。

可惜的是,《空天獵》太垃圾,不好看。映後得到的支持就十分有限。

吳京拍《戰狼》的2013年,黃建新和博納的於冬、香港的林超賢等人籌備了電影《湄公河行動》。同樣是主旋律的大片。籌拍的過程中,公安部領導們都大力支持:從劇本調研和創作、電影拍攝、製作再到後期宣發的官媒響應,以及電影上線後下屬部門的購票行動。

2013年,陳可辛在內地獲得了票房上的空前成功,他執導的電影《中國合夥人》上映,一部把改革開放後企業家的奮鬥史和愛國主義進行融合的電影。劇本是韓三平搭線,投資中影集團佔的大頭。

近幾年,“好看的主旋律會得到很大力度的支持”漸成影視圈的共識,選擇用它成全自己的電影人越來越多。

早年在拍香港黑幫《古惑仔》系列成名的劉偉強,最新的作品是《中國機長》,他的上一部電影叫《烈火英雄》。

拍出《黑炮事件》和《背靠背臉對臉》的第五代導演先鋒大將黃建新,不只有“大業三部曲”,還是《我和我的祖國》的發起人兼總製片人,也是《決勝時刻》的導演。

林超賢拍完《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緊急救援》已在路上。

曾在港圈以中產階級愛情和現代時裝片見長的陳可辛,下一部準備登陸院線的電影是《中國女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