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7 扔掉鐵飯碗的他,懷揣400元南下闖深圳,如今執掌百億產值企業

1997年,餘惠勇和水果結緣。那時候沃爾瑪剛進入中國不久,他還在深圳一家公司當經理,在一次營銷活動中,萌發了做水果連鎖的想法。“當時就是一腔熱血,被老闆潑了一盆冷水,結果就沒幹成”。但這顆種子已經種下,並開始悄悄發芽。2001年,餘惠勇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正式開始對水果連鎖經營的嘗試。而當時中國乃至全球的水果連鎖業態均是空白。

扔掉鐵飯碗的他,懷揣400元南下闖深圳,如今執掌百億產值企業

一、南下闖深圳

1968年,餘惠勇出生在有著中國最大鍊銅廠的江西德興,但選擇了江西農業大學的農業蔬菜專業。大學畢業時,由於井岡山實習期間在推廣食用菌上取得了不斐的成就,頗受江西農科院的一位領導的賞識和器重,這位領導還專門到江西農大把他分配到江西農科院,專門搞食用菌研究和開發。

1994年,改革開放大潮襲來,深圳的造富神話刺激著大眾的神經。血氣方剛的年紀,再加上不甘平凡的心,讓餘惠勇蠢蠢欲動。這時,深圳的同學打電話告訴他深圳有個讓他感興趣的機會,早就想去深圳闖蕩的餘惠勇終於下定決心。

1995年,他辭職南下深圳,為了不給自己迴旋的餘地,他扔了鐵飯碗,斷了自己的後路——辭掉了江西農科院的工作。而出發的時候,卻比較落魄,口袋裡只有400元,到了深圳,身上只剩60元錢。

他也沒有給自己時間去傷春悲秋,一下火車直奔目的地——同學口中提到的那家賣淨菜的蔬菜公司。很幸運的是,他立即被錄用,不久又當上了淨菜營銷部經理。後來,他又跳槽到愛地集團,事業上逐漸平步青雲。只不過,餘惠勇並不是那種安於現狀的人。2001年,他辭職出來單幹,押上了自己闖蕩深圳數年積累的全部家底,成立了深圳市百果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同年12月,開始著手籌備啟動百果園特許連鎖專賣店。

扔掉鐵飯碗的他,懷揣400元南下闖深圳,如今執掌百億產值企業

二、只幹一件事

2002年,百果園第一家線下門店就在深圳福華開業。創業初期磕磕絆絆,到2006年餘惠勇才算是真的下定了決定,這輩子就跟水果死磕到底,定了一個口號叫“一心只幹一件事,一心一意做水果”。這個信念影響著百果園之後十餘年的發展。

2015年,就在公司獲得了4億元的A輪融資前後,百果園將門店開到了1000家;同年11月,公司戰略合作果多美,進行雙品牌運營,進一步擴大版圖。

2016年,百果園移動App上線。同年底,戰略合併了線上生鮮平臺一米鮮,並將一米鮮的創始人焦嶽納入麾下,一舉打開了百果園線上乏力的局面。2017年,線上單月銷售額破億,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一體化發展。

2018年,作為國內最大的水果連鎖品牌,百果園宣佈完成了15億元以上的B輪融資。截至到目前,百果園已在全球佈局了230多個水果基地,全國70多個城市開設了4000多家門店,2018年百果園集團年銷售額破100億元。

扔掉鐵飯碗的他,懷揣400元南下闖深圳,如今執掌百億產值企業

三、構建生態圈

2019年4月,百果園推出百果心享,正式進軍大生鮮,“很多人看不懂為什麼我們一家專門賣水果的,想幹生鮮的生意。但其實我們的策略是在搭建生態圈。”餘惠勇說。

百果園正在經歷幾個轉變:一是從經營門店向經營平臺轉變,二是從經營產品向經營顧客轉變,三是從經營單品到多品類的轉變。

組建生態圈簡單來說就是,從百果園的門店搭建模式,到供應鏈保障體系,到建立水果評價標準等等,這一套是可以複用到生鮮行業的。百果園不會自己種出“好水果”、“好蔬菜”,但他會通過資本、技術、渠道等方面的賦能,保證合作伙伴的成功,進而也就解決了百果園的問題。

扔掉鐵飯碗的他,懷揣400元南下闖深圳,如今執掌百億產值企業

關於百果園創始人餘惠勇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這裡,感謝閱讀。

我是實體經濟守望者,歡迎關注,歡迎加入創業者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