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3 溫泉之鄉,傳奇陸川,有是廣西陸川縣的小夥伴都進來看看

溫泉之鄉,傳奇陸川,有是廣西陸川縣的小夥伴都進來看看


陸川素有“溫泉之鄉”的美譽。

溫泉之鄉,傳奇陸川,有是廣西陸川縣的小夥伴都進來看看


謝魯山莊被譽為“嶺南第一莊”,是國家4A級風景區。 梁惠信/攝

溫泉之鄉,傳奇陸川,有是廣西陸川縣的小夥伴都進來看看


烏石鎮吹塘村的鄉村圖景。

溫泉之鄉,傳奇陸川,有是廣西陸川縣的小夥伴都進來看看


陸川豬是全國“八大名豬”之一。

近年來,陸川民營企業得到長足發展,目前,全縣已有民營市場主體3.3萬戶,民營經濟撐起了陸川經濟的“半壁江山”。

溫泉之鄉,傳奇陸川,有是廣西陸川縣的小夥伴都進來看看


圖為總投資6億元人民幣的陸川恆和紡織廠。羅 釗/攝

溫泉之鄉,傳奇陸川,有是廣西陸川縣的小夥伴都進來看看


有“小桂林”之稱的陸川龍珠湖風景區。 王洪亮/攝

“一了相思願,千喚水多情,不慕天池鳥,甘做溫泉人”。這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遊歷陸川時留下的詩篇。

陸川,以川為名,又有“溫泉之鄉”的美譽。早在唐朝武德、天寶年間,陸川因溫水多而質好,曾置“溫水縣”“溫水郡”,故稱“溫泉之鄉”。

除了溫泉,國內保留最完整的四大私人名莊之一的謝魯山莊是陸川旅遊的另一張名片。該莊興建於1920年,莊園佔地400畝,是國家4A級風景區,被譽為“嶺南第一莊”。

陸川南鄰廣東,區位優越,是廣西第二大客家人聚居縣,是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打響第一槍的紅土地。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陸川取得了引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留下了一些屬於自己濃墨重彩的傳奇印記。

扼粵桂要道的陸川,一度成為全國人均擁有汽車量最高的縣之一,被譽為“汽車王國”。在這個環境下獨創的“陸川風炮補胎”,更是聞名全國。

陸川被稱為“中國鐵鍋之都”。目前,陸川鐵鍋產量佔全國同類產品50%以上,20%以上的產品出口世界1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佔全國40%以上。

陸川縣還是全國八大地方名豬之一的陸川豬原產地,連續13年被列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2017年獲得全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陸川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縣域經濟發展突飛猛進,2016年獲評為廣西科學發展先進縣。1952-2018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327倍,年平均增長9.0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577倍,年平均增長9.96%;財政收入增長了660倍,年平均增長10.18%。

陸川縣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近年來,陸川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全縣現有自治區級示範區4個、市級示範區2個、縣級示範區7個、鄉級示範區30個、村級示範區56個,總面積3萬多畝,輻射面積達9萬多畝。

在種植方面,目前全縣共發展優質水稻種植50.4萬畝、特色中藥材種植14.7萬畝、優質水果種植21萬畝、蔬菜13萬畝。形成了田龍村韭菜、塘寨村葡萄、謝魯村淮山、新山村橘紅、龍化村中草藥材、三善村果蔗、橋魯村柑橘等一批特色種植專業村。在養殖方面,全縣年生豬存欄量120多萬頭,2007-2019年連續13年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

陸川縣工業起步較早,新中國成立後工業發展迅速,先後興辦了鐵鍋廠、化肥廠、瓷廠、農機廠、水泥廠、罐頭廠、麻紡廠、糖廠、選礦廠等150多家國營、集體工礦企業。

改革開放後,個體私營經濟如雨後春筍般迅速發展起來,全縣的工業產業得到進一步發展壯大,工業結構門類逐步齊全,金屬冶煉、人造板、機電、輕紡、食品、建材等工業行業逐步發展壯大,一些新興的工業行業如工程機械、玻璃製造、電子工業等也從無到有,迅速發展起來。

其中,尤以工程機械製造業和鐵鍋鑄造業最為發達,成為全國重要的中小型挖掘機生產和出口基地、中國鐵鍋之都。

目前,全縣擁有規上工業企業76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24家。1952-2018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增長了5242倍,年均增長13.86%。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商貿流通等產業也在不斷髮展壯大。改革開放之初,全縣國有、集體所有、個體經濟遍佈城鄉各地,商品交易活躍,市場繁榮。近年來,陸川縣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先進裝備製造、健康食品、新型建材、高新鑄造、生態紡織等重點產業格局基本形成,進一步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汽車運輸業發展最為輝煌。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陸川縣的汽車運輸業發展迅速,巔峰時期曾擁有運輸車隊86個、營運貨車3000多輛,被稱為“汽車王國”,享譽全國。去年,全縣完成貨運量2906萬噸,貨運週轉量722471萬噸公里。

新中國成立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陸川縣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交通方面,交通項目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玉湛高速公路、馬坡至陸川公路“二改一”將於2019年底通車,火車站站房改造將於2020年元旦前完成,浦北至北流清灣高速公路、鎮鎮通二級路工程取得積極進展,交通區位優勢持續優化。

教育方面,全縣現有各類學校474所,其中普通高中6所、初中28所、小學16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73所。全縣在校學生19.7萬人,擁有教職工8830人。

衛生醫療方面,全縣擁有各類衛生機構282個,其中縣直醫療衛生單位10家、鎮衛生院16家、民營醫院4家、村衛生室154個、個體診所97個。陸川擁有在職衛生工作人員3221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879人,高級職稱130人、中級職稱449人。實有床位2437張,每千人擁有床位2.21張。

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已形成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體系,勞動和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建立。2018年,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2018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4元,同比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125元,同比增長10.5%。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開展精準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累計實現74339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11%。期間,全縣共整合11.1億元資金投入扶貧,實施扶貧項目15批次645個,覆蓋受益貧困村67個、貧困戶11.17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