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胡季堂

白雀園是胡季堂的第二故里

白雀園鎮是歷史名人胡季堂的第二故里。胡季堂(系乾隆皇帝老師胡煦的幼子,1964年,胡季堂被中央文化部列為“唐代至清代全國知名書畫家”之一。)是清朝的重臣,曾任過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要職,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白雀園度過的,胡季堂7歲喪母,由長嫂甘氏撫育,長嫂去世後,把胡季堂託付給白雀園明清古街南頭一家付姓的親戚撫育。乾隆庚子年新正月(即1780年正月),胡季堂為付姓親筆題寫了“椿萱五豆”牌匾(現仍在付家保存),拜祝付姓夫婦八旬雙壽,感謝付家的撫育之恩。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胡季堂書法真跡

胡季堂生平簡介

胡季堂(1729年-1800年),字升夫,號雲坡,河南光山人,清朝大臣,系禮部侍郎胡煦之子。季堂初由廕生入仕,授順天府通判,調至刑部任員外郎,後升任郎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出任甘肅慶陽知府,旋又升任甘肅按察史。三十六年,調任江蘇布政使,因政績顯著,獲朝廷優獎。三十九年,晉升刑部右侍郎,兼管順天府。四十四年,升任刑部尚書。五十五年,暫署山東巡撫,加封太子少保。六十年,調任兵部尚書,嘉慶三年(1798年),授直隸總督,賜孔雀翎。翌年,加封為太子太保。胡季堂在嘉慶帝親政時期,首劾乾隆寵臣大學士和珅二十條大罪,在扳倒乾隆帝寵臣和珅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在全國各省的督撫中,第一個參劾和珅,並提供了大量和珅貪腐的罪證的封疆大吏。隨後,胡季堂提出了對和珅的處理意見:“請依大逆律凌遲處死”。最終嘉慶皇帝以他的奏章為藍本定下了懲處和珅的基調。

乾隆時的許多大政方針“悉皆季堂手定”,“前後政令如劃一”。

嘉慶五年(1800年),胡季堂因病乞求解職,同年病故,終年七十二歲。追贈太子太傅銜,諡號“莊敏”。


現保存在白雀園付家的胡季堂親筆牌匾

▼▼▼

胡季堂為拜祝白雀園付姓夫婦八旬雙壽,親筆題寫了“椿萱五豆”牌匾,感謝付家的撫育之恩。“椿萱”即父母的代稱,古代稱父為“椿庭”,母為“萱堂。“五豆”的“豆”字是指年齡。“三豆”即四十歲至五十歲之間,“四豆”即六十歲至七十歲之間,“五豆”即八十歲以上。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胡季堂書法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1964年,中央文化部通知,胡季堂被列為“唐代至清代全國知名書畫家”之一,其書畫在縣內有所流傳,光山縣文管會珍藏有手筆真跡。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胡季堂書法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嘉慶二年(1797年)作 臨爭座帖 手卷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胡季堂 紙本書法四條屏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胡季堂書法

光山縣白雀園鎮是清朝重臣胡季堂的第二故里,現書法牌匾真跡

胡季堂1797年作 行書心經

來源:白雀人之家論壇 朝花拾 綜合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