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漂亮的花盆鞋,清宮普通宮女是沒資格穿的

喜歡看清宮戲的人一定會對宮女、格格腳上穿著的厚底鞋子感到好奇。

明清兩代,裹腳之風尤為盛行,漢族女子們以穿弓鞋為多,而滿族婦女則不纏足。大清入主中原後,受漢族文化影響,裹腳之風有增無減。儘管滿族的女性從不裹腳,但根據普遍的審美標準,大腳絕對不是漂亮的。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滿族女性便發明了一種高底鞋,將腳藏在衣群裡,不會輕易顯現出來。

漂亮的花盆鞋,清宮普通宮女是沒資格穿的

這種木底高跟一般5-10釐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釐米,最高的可達25釐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後鑲在鞋底中間腳心的部位。

清朝旗鞋根據其鞋底形狀的不同,主要分為高底、花盆底(馬蹄底)、元寶底三種。

高底旗鞋:指的是鞋底由上到下,逐漸變小的鞋底形狀,高底穿著較穩,所以在旗鞋裡鞋跟最高,最高可達20釐米以上。

花盆底(馬蹄底)旗鞋:就是我們在清宮劇中最常見到的旗鞋,因其鞋底形似馬蹄,故又名馬蹄底。鞋底由上到下,有一個弧度,上下同寬、而中央較窄。走路很難,但在晚清卻十分流行。

漂亮的花盆鞋,清宮普通宮女是沒資格穿的

高底旗鞋

漂亮的花盆鞋,清宮普通宮女是沒資格穿的

高底旗鞋

元寶底旗鞋:鞋底前面有留白,雖然也是由上到下逐漸變小,但是坡度較緩。

不論是哪款旗鞋,工匠們都會在鞋面上用彩色絲線以纏針或是堆綾手法繡出各式各樣的吉利紋樣,比如竹葉紋、如意雲紋、“福在眼前”紋等,在木底上還會用各種顏色的小料花釘綴“萬”、“壽”字等紋樣,以此寓意吉祥。

旗鞋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

漂亮的花盆鞋,清宮普通宮女是沒資格穿的

雪青色緞繡竹蝶紋花盆底鞋

漂亮的花盆鞋,清宮普通宮女是沒資格穿的

嵌料石萬壽字花盆底女鞋

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 滿族自古就有“削木為履”的習俗。

關於這種高底鞋的起源,有多種說法: 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作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

漂亮的花盆鞋,清宮普通宮女是沒資格穿的

元寶底旗鞋

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佔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於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

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緻美觀,成了後來這種樣子。滿族婦女愛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雙腳,增其身高,表現女性的婀娜多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