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總人口僅15萬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汾西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於臨汾市,為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汾西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598年,因為一條河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汾西縣的歷史吧。

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總人口僅15萬


首先,就汾西縣來說,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在地理位置上,位於臨汾市北部,呂梁山東南麓,北連呂梁市交口縣、晉中市靈石縣,南接洪洞縣,西依姑射山與隰縣、蒲縣接壤,東鄰汾河與霍州相望。就汾西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在春秋時期,晉國是非常強大的諸侯國,可謂稱霸中原。到了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汾西縣一帶先後屬魏國、趙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臨汾市汾西縣一帶屬河東郡這一建制。西漢時期,今汾西縣一帶為彘縣地,亦屬河東郡。東漢時期,沿襲了西漢時期的建制。

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總人口僅15萬


到了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汾西縣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彼時,曹魏設立平陽郡,該地區屬之。司馬炎建立西晉後,該地區仍屬平陽郡。北齊時期,設立臨汾縣,屬臨汾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臨汾縣為汾西縣,隋末廢,屬臨汾郡。由此,對於汾西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59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就汾西縣這一地名,因地處汾水西岸而得名。其中,汾水,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長716公里,流域面積約39,000平方公里,為中國黃河第二大支流。唐朝建立後,再次設立汾西縣,屬呂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屬晉州。

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總人口僅15萬


最後,五代十國時期,汾西縣屬晉州。北宋建立後,汾西縣屬河東路平陽府。金初屬漢東南路平陽府。貞祐三年(1215年)屬霍州。元朝這一歷史階段,汾西縣屬晉寧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汾西縣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清朝取代明朝後,汾西縣屬山西省平陽府。到了1913年,汾西縣屬河東道。1927年,汾西縣直屬於山西省。1958年6月,汾西縣與霍縣合併為霍汾縣。1961年5月,恢復了汾西縣的建制。1971年5月,汾西縣屬臨汾地區。臨汾地區改為臨汾市後,汾西縣隸屬於臨汾市。截至2018年底,汾西縣總面積達88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5萬人,為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