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為啥優秀員工都先辭職,偷懶的人卻不走,兩點原因說明真相,現實

1、真正的優秀的人離開,都是悄無聲息的

馬上就年底了,朋友程浩卻告訴我,他想辭職了。

我一臉驚訝的回覆他:“你瘋啦,不是幹得挺好的嘛,上次還聽說老闆準備跟你分股份,怎麼突然就要走了,不要衝動呀!”

浩子沒有理會我的質疑,開始一臉嚴肅的說起了事情的前因及後果。

浩子在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就加入了,老闆創業三年,浩子就跟了三年,這三年以來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早已過慣了996的日子。

沒想到的是,從去年開始,公司壓榨員工的情形變本加厲。

老闆一施壓,工作量本來就很飽和的他,有時候一連幾周都要半夜起來臨時加班。

更讓人心寒的是,老師為了加強管理,勸退了幾個初始元老,說好的股權直到現在還沒有兌現.....

為了公司,浩子放棄了應有的睡眠時間,興趣,可到最後卻是老闆的不信任,壓榨,因陡增的工作量而被擠壓的休息時間,浩子為此而感到寒心。

公司最近還準備開拓新的市場,老闆允諾讓浩子去負責,但浩子並不為所動。

思前想後之下,浩子放棄了眼前看似美好的大好前程,選擇了主動辭職,他想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聽過一句話,“真正優秀人的離開,都是悄無聲息的。”就像‘無聲處聽驚雷’一般”。

他們在公司出活能力強,但往往也是讓人意想不到的突然離開。

終其原因,還是因為對公司失望了,因失望,工作的熱情逐漸消退,他們對企業的認可逐漸消失,離開只不是時間問題。

為啥優秀員工都先辭職,偷懶的人卻不走,兩點原因說明真相,現實

2、員工之所以主動離職,原因離不開兩點

1、優秀的人,知道自己要什麼

優秀的員工,往往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對自己想要什麼非常清楚。

他們不會僅僅被公司“畫餅”誘惑,比起短期的金錢利益,他們更懂得能讓自己走的長遠的“長期利益”是什麼。

經常在工作中辭職的人不在少數。

要麼是消極怠工,要麼是憤然離職。他們都有一句至理“名言”:拿多少錢做多少事

上個月,同事小江就因為一件小事辭職了。

問題的直接導火索是:公司讓員工加班沒有給加班費。

公司因一項緊急項目需要趕工,需要員工留下來加班。

小江不滿公司的要求,越想越氣,於是向老闆提出了辭呈。

事後老闆這樣說到,小江雖能力尚可,但是看待問題的角度過於偏執,害怕吃虧。但在職場上,你不吃一點虧,怎麼可能的到成長呢?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人不能只盯著腳尖看。拿多少錢做多少事,你看到的是錢,而失去的是你成長,獲得能力的機會啊!

薛兆豐在《奇葩說》上有一句話:“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候,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決定你能否得到好的工作機會或是高薪的,與你簡歷上的老闆無關,與公司無關,只和自己的能力有關。

你有沒有資格和老闆討價還價,就看你有多高的的議價能力。

真正聰明的職場人,永遠 都清楚直到自己想做的是什麼,然後不停地深耕,直到最後地爆發。

一旦公司提供的平臺,提供的機會,已經不能夠對他形成挑戰,他就會立刻,尋求更好的空間。

為啥優秀員工都先辭職,偷懶的人卻不走,兩點原因說明真相,現實

2、優秀的員工,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

很多人說,“老闆怎麼怎麼樣,我要不要辭職”,“同事怎麼樣怎麼樣,我要不要辭職”,比如:

老闆總是很偏心,所以我要辭職;

同事不好相處,喜歡搶風頭,所以我要辭職;

更有甚者,因為公司樓下食堂飯不好吃,所以我要辭職;

......

這種不在主路上的“辭職理由”,都不在一個優秀員工的考慮範圍之類,因為不划算。

人為什麼要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選擇要加入公司的是自己,到最後選擇要辭職的也是自己,既然是自己的選擇,這個鍋就不要讓除自己以外的人來背。

成年人進入社會之後,首先要學會的,就是承擔責任。

真正優秀的員工都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

他們不會因一點小事,就停止自己前進的步伐。

例如同事關係不好,企業文化不合適,工作加班壓力太大。

相反的是,他們會在逆境中激流勇進,殺出屬於自己的一條生路。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苦的,即使是再喜歡的工作,也有枯燥的時候。

那些被工作,被壓力裹挾著走的人,他們是被動的,所以他們常常感覺不快樂。

而掌握工作所有權的人,他們是強大的,無論前路不管有多艱難,主管有多難應對,他們永遠都知道:我的人生,由我自己負責,我永遠有選擇的權利。

為啥優秀員工都先辭職,偷懶的人卻不走,兩點原因說明真相,現實

3、寫在最後

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關於是否要“辭職” 的問題時,我們第一注意力不是在“同事怎麼怎麼樣”或是“領導怎麼樣”,而是轉換思維,“我想要怎麼怎麼樣”。

換被動思維為主動掌控,以此來告訴自己有選擇的權利。

優秀的員工,在職場中都具備獨立思考意識,企業也不要試圖以畫大餅、定奇葩規定“管理”員工。

員工與企業的關係,不僅僅是僱傭關係,更是一種互相合作,互相成長的關係。

員工之所以願意為公司灑熱血,賣命工作,除了可以拿到薪水之外,一定是兼備認同感和得到感。

認同感可能是來自對公司產品的任何、對企業價值官的認可,簡單兩個字解釋,就是「信任」。

得到感真的不一定是錢的問題,更多的是個人價值被肯定,有成長髮展空間。

為了感謝大家的喜歡,我們準備了一份職場大禮包:微軟OfficePLUS官方PPT模板。關注微信公眾號“秋葉圖書”(ID:qiuyebooks),回覆“我要福利”即可免費獲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