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潮州拜謁韓文公

潮州對於我一個山西人來說,那是遠在天邊的一個地方。認識潮州是先是從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陽貶潮陽路八千。”詩句開始的。韓愈(768年-824年)是我國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推尊儒學,排斥佛老,引領了儒學的迴歸和復興,旗幟鮮明地提出“文道合一““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主張,開創一代文風,對後世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久仰文宗盛名,期盼潮州朝聖。

潮州拜謁韓文公

韓愈(768-824)

國慶節長假第二天,我報了一個從廣州出發的潮州古城二日遊,踏上了我的朝聖之旅。早上8點從廣州體育中心地地鐵站出發,按著行程安排,大約2點即可到達潮州古城,可以遊覽廣濟樓、牌坊街、開元寺等景點,吃當地的牛肉丸、牛肉火鍋等特色美食,有興趣的還可以聽曲喝茶。第二天可以遊覽龍湖古寨、韓文公祠、廣濟橋等景點。沒有想到客車到了古城走錯了路,國慶節假日遊客暴增後找不到合適的停車場。等到車停好了,已經是下午快五點了,一路的好心情被破壞乾淨,只好取消了聽戲喝茶等集體活動,直接入古城牌坊街自由行。

廣東東部最大的河流韓江從北向南注入大海,距韓江入海口五十公里的江邊東面一座筆架山,潮州古城就坐落在韓江西岸,與筆架山隔江相對。這裡曾經是"十相留聲"之地,素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之美譽!潮州古城的東城樓就是廣濟門城樓,廣濟門城樓通過廣濟橋與對岸相連。廣濟門城樓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建立在高大的古城牆上,顯得十分雄偉。

潮州拜謁韓文公

潮州古城東門廣濟樓

潮州拜謁韓文公

東門街牌坊

穿廣濟門城樓而入,經過200多米的東門街就來到了牌坊林立的太平路,也即牌坊街。據記載,當年太平路各式牌坊多達39座,上世紀五十年代眾多石牌坊因"妨礙交通"、"不利安全"而被拆除殆盡。2009年剛完成修復後的潮州牌坊街,全長1948米(含太平路、東門街),古牌坊23座,牌坊多為3開間3樓4柱全石結構,工藝精緻、古樸大方、氣勢軒昂、雄渾壯觀。其正背面均有額刻及對聯,三層樓上則雕有飛鳥走獸、人物花草,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儘管當地政府為了”再現“潮州古城花了很大的心思去”修舊如舊“,卻很難找到古城的那種”舊“的感覺,竟然體驗到一種與重建的大同古城一樣的”新“味道。走在牌坊街上,除了買特產和小吃的店裡濃濃的商業味之外,還多少保留了本地的一些地方元素外,看著那一個個高高大大的牌坊給人一種虛假的炫耀,彷彿看了一部情境再現的歷史劇。

潮州拜謁韓文公

真味道特色食品店

潮州拜謁韓文公

牌坊街上的榮耀

潮州拜謁韓文公

名號各異的牌坊

時逢國慶假期,古城內外人頭攢動,街道兩旁的潮州三寶、潮州牛肉店都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有一家牛肉店竟然用“吽吽”的牛叫聲吸引食客,被勾起饞蟲的食客長隊排到了街中央,讓人感到有點匪夷所思。

潮州拜謁韓文公

牛叫吽吽火鍋店

潮州拜謁韓文公

嶄新的古牌坊

潮州拜謁韓文公

潮州三寶創始人店

潮州拜謁韓文公

狀元坊

晚上八點,人們都湧到廣濟橋周圍的韓江邊上觀看16分鐘的大型燈光秀。燈光秀景區包括了一江兩岸三山6平方公里的山水空間,三山即金山、葫蘆山、筆架山,廣濟樓、廣濟橋、韓文公祠等潮州古城主要景點都納入其中。

潮州拜謁韓文公

廣濟樓

潮州拜謁韓文公

天后宮

潮州拜謁韓文公

燈火璀璨廣濟橋

潮州拜謁韓文公

韓山韓水齊閃耀

潮州拜謁韓文公

廣濟樓

燈光秀伴隨氣勢磅礴的潮州音樂開始,只見燈光勾勒出輪廓的廣濟橋在寬闊的江面的波光中耀動。彩色光束不斷從三山射向天幕,掠過夜空。一時間,韓山上龍騰鳳飛,韓江中波閃浪湧。現代聲光電技術把潮州古城的精氣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天的行程是探訪龍湖古寨,謁韓文公祠、遊廣濟橋。

龍湖古寨位於韓江平原中下游,是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村落,古寨依唐湖順勢按九宮八卦佈局,進士第、大夫第之類的豪宅大院,竟有100多座,這裡濃縮了明清潮汕文化的精華,是一個感受潮州古城之“古”的好去處。

潮州拜謁韓文公

龍湖古寨

潮州拜謁韓文公

昔日豪宅

潮州拜謁韓文公

古寨人家

潮州拜謁韓文公

守望者

潮州拜謁韓文公

保存基本完好的古村街道

潮州拜謁韓文公

行走在龍湖古街

韓文公祠是潮州古城遊的重點。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憲宗派使者前往鳳翔迎佛骨,長安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時任刑部侍郎的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諫佛骨表》極力勸諫,他以“敢將衰朽惜殘年”的勇氣,”欲為聖明除弊政“。孰知憲宗大怒,將韓愈貶到遠離長安近萬里之遙的潮州任刺史。時值隆冬,韓愈全家被趕出京城,小女不幸病亡。剛到秦嶺藍關便遇上大雪。而對前來送行的侄孫韓湘他寫下了那首著名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雖曾想一個人的不幸卻成就了一個地區興盛。韓愈到潮州在短短八個月時間治鱷除害、延師興學、釋放奴婢、關心農桑,由於他的這些治潮之策切中時弊對症下藥,很快見到成效,從而贏得了潮州百心的愛戴。使潮州這個”蠻煙瘴地“從此享有”海濱鄒魯“的美譽。

潮州拜謁韓文公

韓文公祠正門

潮州拜謁韓文公

韓文公祠

潮州拜謁韓文公

韓文公祠內

潮州拜謁韓文公

正殿

潮州拜謁韓文公

韓文公祠後侍郎閣

韓文公祠坐落在潮州城東韓江東岸、筆架山中峰“雙旌石”下,是我國現存最早紀念唐代文學家韓愈的祠堂。正門是國家領導人胡耀邦題寫的“韓文公祠”名坊,祠內古橡樹相傳為韓愈親手所植。祠堂依山傍水,雄踞數十級高臺之上,分為前後二進三層殿閣。正殿供韓愈像。祠外圍廊及祠內四壁,遍佈古今政要名人題刻,盛讚韓文公豐功偉績。其中當年韓愈讚頌孟子的“功不在禹下”,今天被人們用來稱頌韓愈。由啟功先生書寫後立於正殿韓愈像左側。從這無數由衷讚頌中,可以感受到韓愈在當地受到擁戴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後來本地人直接這裡的筆架山稱為韓山,而當年的鱷江稱為韓江。 當代趙樸初《訪韓文公祠口占》說韓愈“不虛南謫八千里,贏得江山都姓韓”。

潮州拜謁韓文公

侍郎閣上韓文公像

韓文公祠背後依山而建的侍郎閣,侍郎閣前立韓愈大理石雕像。臨閣遠眺,廣濟橋鎖斷韓江,潮州古城盡收眼底。

潮州拜謁韓文公

廣濟橋

潮州拜謁韓文公

廣濟橋

潮州拜謁韓文公

橋亭之上多題額

潮州拜謁韓文公

十八梭船浮橋

潮州拜謁韓文公

廣濟橋頭

從韓文公祠出來,從廣濟涉江而過便回到潮州古城的東門廣濟樓。廣濟橋,俗稱湘子橋,與河北趙州橋、泉州洛陽橋、北京盧溝橋並稱為中國四大古橋。廣濟橋最為與眾不同的一點就是它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被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全長518米的廣濟橋由東西二段石樑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樑和橋亭三部分組成。西岸部分,七孔八墩,東岸部分,十二孔十二墩一橋臺。中間浮橋則由十八梭船相連而成。橋墩之上建有殿式閣及雜式亭臺達30個之多。整個廣濟橋可謂集實用、美觀及安全防衛於一身,”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體現了古人的高超的建築設計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