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歲月悠悠,時光荏苒

幾十年

甚至百年的歷程亦如白駒過隙般地逝去

沂州路上車流、人流穿梭不息

在夜色裡奏響了一部豐富的都市協奏曲

作為臨沂城最古老的一條主路

沂州路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易名多次

沂州路是臨沂城的一條百年老街。以青龍河為界,以北稱中山街,大體位於今臨沂市展覽館向北至蘭山路,長約650米,以南稱南關街。在今沂州路與解放路交會處北,是過去臨沂城的老南門,曰望淮門。北周時臨沂縣改屬沂州琅琊郡即丘縣。《太平寰宇記》記載: 周武帝宣政元年改北徐置沂州,因為城東臨沂水,因以名之。自此,臨沂始稱沂州,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根據國務院地名命名原則,把這條路定名為“沂州路”,並於1985年公佈施行。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臨沂南城門——望淮門內景

(現沂州路展覽館西南側)

臨沂城第一條“硬化”的道路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民國時期,臨沂老城的所有街道都是土製的,唯有中山街是用青石板鋪就。曾經在沂州路生活過的老臨沂人,至今還能回憶起自己小時候跟父母一起進城的情景:南門裡西側是說書的、唱戲的、算命相面的、賣野藥的,還有捏小泥人的。因為常年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所以沂州路的青石路面被磨得很溜滑。


曾經最繁華的道路之一

沂州路自元朝開始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是臨沂城的政治經濟中心,上演了將近700年的繁華景象。這條路上曾經分佈著臨沂雜糧加工廠、地區水利局、臨沂供銷社、臨沂農業藥械廠、146醫院等單位。還有一些商店、旅館、飯店、理髮、照像館等行業鋪店……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沂州路上有各種雜貨店,有的是樓房,有的是平房,鱗次櫛比,店鋪井然。設在中山街仁泰巷口的蔣仁泰雜貨店,以經營紙張、糖茶為主,大宗批發零售,生意鼎盛時總資產約有百萬銀元之巨,在上海等地設有四處貨棧,分店十餘處,並和英國商人合營亞細亞煤油成紀公司。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中段路西 “蔣仁泰”雜貨店,老臨沂城的居民無人不曉。

稍高一點兒的那座樓是臨沂的老郵電局。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全城唯一的文具店

這裡筆墨紙張是最全的

(沂州路·1987)

青石牆,是那個年代沂州路獨有的記憶。據《沂州志·城池》記載:"磚城一座,周圍9裡,高2丈5尺,闊一丈,垛口3782.5個,城堡50座,炮臺4座,城內馬道闊8尺,城外壕深1丈,闊1丈6尺,城樓4座,除南門樓為大樓3層、又小樓2座外,其餘東、西、北3門均系2層大樓一座,又小樓一座。4門名稱:南曰望淮,東曰鎮海,西曰瞻蒙,北曰宗岱。"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沂州路上的“七女商店”和“老三店”十分有名。沂州路中段路西,是當時百貨公司第一商店,因為有七個年輕的女營業員,所以大家都趣稱這個商店為“七女商店”。在計劃經濟時代,到這裡買緊俏物資是要憑票的。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老三店”是“百貨三店”的簡稱,位於沂州路與解放路交會處東南角,今臨沂市人民醫院高樓前面。在老南門裡,展覽館對面還有一家紅旗照相館,平時生意很好,很多年輕人到這裡來給自己美好的青春留下回憶。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東方紅廣場賣錄音帶的攤子

(沂州路·1989)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的公交車

(1989)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從沂州路往南,路東有一家“錦華糝館”,每到凌晨3點就開門營業,是深夜加班的人最常去的地方。坐在糝館凳子上,盛上兩毛錢的熱糝,再啃上一大塊鍋餅,一夜的疲憊煙消雲散,渾身上下又重新蓄滿了力量。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喝糝(蘆花市巷·1986)

在當時南門裡大街的兩側,一些富商建起磚木結構的小樓,用來做買賣。而當時普通居民的房屋住宅,就只能分散在沂州路兩旁的小巷裡,一般是上牆草房,獨門獨院。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上的普通住戶

(沂州路·1988)

最熱鬧的是逢會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在以前,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五的教場山大會,是沂州路最熱鬧的時候。當時的臨沂城每年有兩次會,秋會就是在沂州路南的教場山。對於臨沂人來說,這是很重要的節日。農忙已經結束,大家都把糧食或者辛苦養的豬、牛羊趕出來賣,換點錢,來置換生活必需品。每到這時候,不僅城裡,城外十幾裡的人都會來趕集會,使得整條沂州路上人聲鼎沸。人流往來穿梭,市場上人們的喧譁聲,小販的叫賣聲,聲聲入耳,匯成一片,呈現著古老臨沂城的繁華。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位於沂州路與蘭山路交匯處西南角的“李濤樓”,臨沂城最早的一座樓。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原考棚街與沂州路交會西北角)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與銀雀山路交會西北角)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平野亭

(現沂州路老展覽館東北方向附近)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臨沂地區博物館門前的宣傳欄

(沂州路·1986)


沂州路和解放路交會的西南角,分佈著靛市巷、蘆花市巷等幾條巷子,是臨沂城裡趕集賣東西最集中的地方。巷子兩邊分佈著一些賣百貨和副食品的小門頭,也有一些加工麵食和熟肉涼菜的作坊。巷子中間即是集市,小商販們一大早從郊區農戶手裡批發來蔬菜等農副產品,再零賣給城裡的市民,一些附近的農民也挑著自家種的新鮮蔬菜來賣。窄窄的小巷子裡整天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吆喝著吸引顧客,還有買賣雙方因為一、兩分錢在討價還價,十分熱鬧。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小巷邊上的小吃攤 (1981年)


時至中午,趕罷集的商販和農民蹲踞在路邊的小吃攤上,割上五毛錢的餚肉或切上兩毛錢的豆腐,喝著沂河老白乾,有滋有味地吃上一頓。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田家巷(1982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左家巷口的窯貨門頭 (1983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蘆花市巷 (1985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 (1986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張家巷 (1986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護城河上賣蟈蟈 (1986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上土雜鋪(1987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在沂州路邊等活的人力車伕 (1987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的小學生 (1987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州路上幹活的民工 (1988年)

沂州路42號,是“最後的晚清風格古商鋪”。這個老宅的位置,曾經是最熱鬧的城中心,代表著臨沂老城的繁華與變遷,被稱為“古街沂城的活化石”,但隨著城市發展的推進,這個歷史的標誌只能永遠留存在臨沂人的記憶中了。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老城新語


臨沂,是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臨沂,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伴隨著老街建築的銷聲匿跡

沂州路上不斷矗立起新地標

似乎在告訴我們

新的時代到來了

臨沂市展覽館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位於沂州路82號的臨沂展覽館,自1967年建成以來,幾經修復儼然成為回望老臨沂的一扇窗。2018年,臨沂展覽館以“守住臨沂根·傳承沂蒙魂”為主題進行重新規劃與建設,作為大美臨沂新的城市名片,將成為臨沂現代化發展的新標誌。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山東省臨沂市人民醫院的前身是美國教會醫院,始建於 1891 年。現已發展成為魯南、蘇北、豫東、皖東地區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也是山東大學、青島大學、徐州醫學院、濟寧醫學院等 10 多所醫學院校的教學醫院。

沂蒙革命紀念館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沂蒙革命紀念館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路與沂州路交會處東南角,是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建設的綜合性革命歷史紀念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是為紀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時期至解放戰爭時期,華東地區犧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大型紀念性建築群。

魯南花卉市場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位於金九路與沂州路交界路口以南,自2006年開業以來,魯南花卉市場已經陪伴臨沂人13年了!而如今,歷史使命已經完成,魯南花卉市場即將與臨沂市民說再見!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據瞭解,羅莊區為建設國內一線生態新區

作為“五湖開發”的一號工程——百花湖片區

全力打造集地域文化、特色產業

旅遊觀光、健康頤養、生態宜居等

山東臨沂第一條“硬化”道:蛻變的沂州路,“消失”的老臨沂

隨著臨沂城的發展

曾經輝煌數百年的沂州路

和城市中其他新建的道路相比

顯得狹窄起來

厚重的青石板被瀝青路接班

風中獵獵的商旗被斑斕的霓虹燈代崗

店鋪裡算盤的敲擊聲

夥計的吆喝聲

顧客的討價還價聲都逐漸遠去

唯有歷經風霜的街口老槐樹

依舊記錄著點滴時光的演進

或許時間會抹去過往的痕跡

但那段青石板上的歲月

將永遠鮮活在臨沂人的記憶裡


END


策劃:信息中心

審稿:王超

來源:百軍ART、瑞典人安娜•拉森女士、韓勇、臨沂廣播電視臺、越臨沂、臨沂市史志辦、臨沂市檔案館、臨沂文旅集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