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阿里員工“乾貨”分享:從程序員轉崗成產品經理,我都經歷了什麼

前言:

職場就像圍城,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總是以“牆外”的視角羨慕著“牆內”的世界,而也許你的生活也出現在別人的夢中。希望“互聯網坊間八卦”能成為一個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臺。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下一位阿里巴巴程序員的轉崗經歷。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阿里基層員工眼中阿里巴巴最原始的工作生活狀態。希望這些“乾貨”能讓你認識到不一樣的阿里巴巴。

阿里員工“乾貨”分享:從程序員轉崗成產品經理,我都經歷了什麼

在互聯網職場論壇,一位阿里巴巴的員工分享了自己從一名程序員轉行做產品的經歷。

分享一下我這一路以來的轉型經歷吧,也給那些想要轉崗的人一些經驗。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程序員這份工作其實門檻很低,而且時間長了真的就像是搬磚,不是每一個程序員都能寫出令人拍案叫絕的代碼,大多數程序員只是日復一日的重複著一些自己寫過的代碼。不同的只是換個場景敲同樣的代碼,或者換個公司敲差不多的代碼。時間長了增長的只有年齡,升不了管理崗緊接著就會面對中年危機。

阿里員工“乾貨”分享:從程序員轉崗成產品經理,我都經歷了什麼

我覺得對於每個程序員來說,都必須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敲代碼不是長久之計,你必須要提前想好你之後的路該怎麼走,要麼你就想著自己幹幾年一定要升為管理崗,要麼你就把敲代碼當成暫時的謀生之計,工作之餘搞搞副業,以後不敲代碼了就轉副為正。要麼就跟我一樣,找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我其實一直對做產品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敲了4年代碼以後,我決定轉崗了。

對我來說最難的階段是糾結要不要轉崗,因為轉了就意味著一切從頭開始,壓力很大。當時給自己列了一個表,分別寫出了維持現狀的利與弊和轉崗的利與弊。對比之下,選擇了轉崗。有時間你不知道該怎麼選擇的時候,可以跟我一樣,列出所有條件的利與弊,這樣能很快速的幫你做出選擇。

阿里員工“乾貨”分享:從程序員轉崗成產品經理,我都經歷了什麼


接下來就是儲備知識階段了,這個階段去上培訓班或者自己去看大量的產品相關的書都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吧。但有時候培訓班和書只是一個比較泛的知識補充,這裡建議大家都看看招聘JD,瞭解一下市場需求是什麼。找跟之前工作方向比較吻合的招聘,確定了自己的方向以後,再針對性的去學習。

做程序員的時候其實刻意結識了很多產品經理,所以在準備的這個階段,我經常找他們聊天,交流一些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聽聽他們做產品的思維以及實際遇到的一些難事和解決辦法。通過跟他們聊天,能收穫到很多比較實際的乾貨。

最後關於如何找工作,這一關其實還蠻難的。我自己投簡歷一般都是石沉大海,最後也是靠著自己這幾年積累的一點人脈,找朋友內推才成功的。所以對於轉崗的朋友找工作,最好的途徑一定是內推。

阿里員工“乾貨”分享:從程序員轉崗成產品經理,我都經歷了什麼

看完該阿里員工的轉崗分享,筆者也有話要說。

筆者就想問一句該職場人了,產品經理的職業生涯長度一定比開發或者測試長嗎?會不會同樣存在中年危機?筆者覺得如何延長職業生涯長度,這才是我們轉型需要關注的問題。

對於技術轉產品,沒有項目經驗,轉崗可能嗎? 畢竟敲代碼和規劃產品,區別也是很大的。

首先,產品市場明顯比程序員小很多,一個團隊幾個產品幾個開發可想而知。

其次,產品比技術門檻低,競爭更大,而且什麼人都可以轉,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產品想要做好,真的很難。

第三,職業發展路線困難,綜合實力要求較高,需要大量沉澱才可以成為專家。而技術轉產品又不能有常年的開發經驗,有常年開發經驗的產品,思維會受到侷限。產品重溝通協調,技術重邏輯。領域很不一樣,不善於交流的不建議轉崗

最後,真心喜歡產品崗位的技術歡迎轉崗,要不到後期會很痛苦和迷茫,畢竟牛逼的技術很多,牛逼的產品確實沒幾個。而且產品崗比技術中年危機要低很多,35以上的產品一堆,技術人很少。

不知道大家對於技術轉產品有什麼想法?歡迎留言與筆者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