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内陆小国瑞士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部的一个多山内陆小国:瑞士的国土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850万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呢?我国首都北京市的面积是16410.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54.2万人。这么一对比就不难发现瑞士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北京市的2.5倍左右,人口更是只有北京市的40%左右。要说瑞士是个弹丸小国毫不为过,然而这个弹丸小国却是一个相当富裕的国家:瑞士的经济总量高达6788.87亿美元,是世界第19大经济体,瑞士的人均GDP高达80190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卢森堡。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瑞士一国就有14家。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瑞士连续六年蝉联全球最具竞争力国家之首。在这个世界上富裕的小国有很多:荷兰、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利用临海优势经营远洋贸易。然而瑞士却是一个内陆国。全境地形高峻的瑞士大致分为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瑞士国土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瑞士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海拔-193米)。本来按说这样的多山地形对工农业生产应该是不利的。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瑞士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瑞士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在瑞士多山的地形条件下山民们在生产力不高的古代一起耕作放牧、架路修桥,也因此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了平等独立又亲密默契的关系。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古代山民们很早就形成了一种“露天议会”——形成”露天议会“的初衷在于共同商量下一年的劳作与战争等事宜,无论贫富贵贱均可参加。这种带有原始民主制色彩的会议制度后来被瑞士人一直沿袭和发展到今天。

内陆小国瑞士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长期以来阿尔卑斯山区的生活是一种内向和封闭的状态,直到公元1230年前后贯通阿尔卑斯山南北圣哥大山口的通道开通,从此欧洲南北的交通条件由此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这也使位于这一地区的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3个州通过收取过境通行税而大获其利。随着这一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其战略地位也变得越发重要起来——我们翻开今天的世界地图就不难发现:瑞士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处于欧洲各大地缘势力交汇的十字路口,这意味着谁控制了这里就能对战略对手形成压制。然而由于历史上阿尔卑斯长期的阻隔作用就使这一地区作为交通枢纽的战略作用大打折扣,而在贯通阿尔卑斯山南北圣哥大山口的通道开通后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自然得到了重大提升,与此同时也引起了各方势力的觊觎之心。当时这一地区理论上是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然而对德国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所谓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其实和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一样长期处于分裂局面,以致于伏尔泰是这么评价神圣罗马帝国的”这个国家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甚至不能称其为一个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境内曾一度存在过数百个彼此独立的诸侯邦国,而今天的瑞士地区在当时就存在着一批名义上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自治邦国,我们前面提到的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就是这种自治体的代表。名义上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三州的领主是德意志七大选帝侯选举出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室哈布斯堡家族,然而实际上三州早已在天高皇帝远的情况下形成自治局面。这种平静的局面在公元1273年被打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四世觊觎三州靠圣哥大山口所获得的巨大利益,于是派遣官员直接管理当地事务。1291年8月1日的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3个州签署了相互支援的军事防卫永久同盟条约,后来的瑞士国家正是由这个三州同盟演化而来,8月1日因此成为了瑞士的国庆节。三州之所以联合起来就是为了对抗哈布斯堡家族,而哈布斯堡家族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很快就对三州展开了军事行动。然而战争的结果却是三州同盟屡战屡胜,而哈布斯堡家族方面则是屡战屡败。1315年在莫尔加藤地区的一次战斗中哈布斯堡家族的8000精锐竟被对方1500人的部队击败,实在是令哈布斯堡家族颜面尽失。三州同盟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了1318年三州同盟终于迫使哈布斯堡王朝与其签订和平条约。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哈布斯堡家族不打三州同盟的主意了,可这下轮到三州同盟不消停了:在接下来的三十余年间临近三州的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五州或主动投靠或被三州同盟攻占。就这样由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自治城邦演变而来的瑞士同盟通过不断吸纳德意志邦国的方式实现自身的不断扩张:在合并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五州后瑞士国家已由原来的三州同盟升级为八州同盟,到了1513年进一步演化为由13个州组成的防御共同体。屡屡遭遇挫败的哈布斯堡王朝被迫与瑞士签订了《世代结盟条约》;1516年瑞士又与法国签订了《永久和约》。这时瑞士日后的武装中立国策已初见端倪。

内陆小国瑞士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从瑞士的建国历史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商业传统的国家——瑞士国家的诞生就是利用地处欧洲交通枢纽地带的地缘优势以商贸立国。作为中立国的瑞士成功躲过两次世界大战:当英、法、德等国因为战争满目疮痍之时瑞士却在积累财富,事实上瑞士还会利用其中立地位发一些战争财。二战期间瑞士就通过脚踩两只船的方式左右逢源:瑞士在二战爆发之初就像德国提供了1.5亿贷款,瑞士还向德国出口电力以使德国工厂能保持生产,直到1945年法国光复使瑞士面临的战略压力大大减轻后瑞士才停止向德国供电。瑞士还曾接受纳粹德国从欧洲各国搜刮而来的价值4.4亿美元(按物价水平核算相当于现在的150.3亿美元)的纳粹黄金,除此之外还有超过3亿美元的德国黄金通过瑞士的中转分别流入了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土耳其。时任纳粹德国经济部长兼中央银行行长的瓦尔特·芬克曾毫不掩饰地声称:“如果没瑞士帮助把德国的黄金兑换成外汇,使德国得以有钱购买钨和铬等战略物资,那么第三帝国的战争恐怕连两个月都坚持不下去”。二战后瑞士作为纳粹德国曾经的洗钱机和黄金转运站的瑞士仍保留了相当部分被纳粹德国搜刮来的财富。瑞士可没一根筋跟德国混:在向德国出口军火的同时瑞士也接受盟国的军事订单,甚至1940年盟国在瑞士的军事订单几乎与瑞士的生产能力持平。瑞士靠着在二战中的左右逢源得以发了一笔战争横财,可这并不足以解释瑞士富裕的全部原因,因为这种在两大战争集团之间左右捞钱的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

内陆小国瑞士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中立政策对瑞士更大的影响在于:在历次欧洲战争中融入瑞士的大量人口所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1901年至今瑞士诞生了24名诺贝尔奖得主,平均下来瑞士是全球人均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国家。和美国一样:大量移民的涌入为瑞士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人才技术优势。瑞士企业极其重视创新研发。手表可能是瑞士制造业的名片:如今全世界的出口手表中每10块就有7块来自瑞士。瑞士人以一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将本国制造业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事实上瑞士制造业中有很多不为人熟知的“隐形冠军”——所谓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某个细分市场绝对领先并在自身领域成为世界前三之一,但年销售额不超过50亿美元,因此公众知名度比较低的企业。比如螺丝很常见,但能用于飞机发动机的螺丝可能只有一家企业能生产。2015年瑞士制造的阳光动力2号飞机完成了人类首次只依赖太阳能的环球飞行。瑞士企业把培训员工的职业技能视为企业应尽的义务之一:目前约30%的瑞士企业会为员工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都是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不但能获得税收减免和补助,还能获得廉价劳动力,因此企业很乐意与职业学校合作。2017年10月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职业技能大赛上瑞士只派出38名参赛选手,却获得20枚奖牌,其中包括11枚金牌,最终赢得了团体第二名。

内陆小国瑞士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相比制造业而言:可能瑞士的金融业更为著名。1815年瑞士的中立国地位在维也纳会议上得到欧洲列强的一致认可,之后瑞士就利用自己的中立国地位着力打造世界最安全的金融体系。时至今日瑞士被视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资本存放地,加之地理区位优势以及税制温和、瑞士法郎币值稳定等一系列因素使瑞士成为了全球金融资产趋之若鹜的避风港。世界各国几乎都在瑞士银行开设有户头:这其中有各国的国家存款,也有各国政要、财团的存款。在长达3个世纪的时间内瑞士银行一直坚持着为储户永久保密的原则。2015年瑞士的银行数量为266个,其中外资控股银行85个、外国银行在瑞士的分支机构26个,外资银行占据瑞士银行总数的41.7%。可以说来自国外的资金和外资银行撑起了瑞士金融行业的一片天,而瑞士吸引境外资金与外资银行的一大原因就是国际金融组织。瑞士最著名的金融组织是国际清算银行,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约有1/10存放在国际清算银行。瑞士是很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世贸组织(WTO)总部、国际足联(FIFA)、国际奥委会(IOC)等国际组织的总部都位于瑞士,这些国际组织都有相当雄厚的资金储存在瑞士银行,这对瑞士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内陆小国瑞士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内陆小国瑞士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内陆小国瑞士何以成为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多年来瑞士政府通过政策不断发展本国的旅游业,使其成为继工业、金融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上当地政府做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使旅游资源能够节约并高效利用;瑞士政府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在瑞士国内有非常多的民俗博物馆;政府成立相应的基金会,专门负责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由于瑞士全境实施购物退税政策,这对促进游客在瑞士购物是极为有利的。瑞士的工业、金融、食品、医疗等在世界上都有很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金融发达可以为旅游业更好的融资,融资之后可以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医疗的发达使一些公司推出健康医疗旅游的项目——将疗养和旅游结合起来,从而同时促进了医疗和旅游的发展。这样一来瑞士就可以利用与金融、医疗等行业的互动从而极大带动了瑞士旅游业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