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堅持讀書半年,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文 | 臥貓

在我讀小學到初中的這段時間,能供我閒來閱讀的小說並不多。只有J·K·羅琳的《哈利波特》、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就是一些文學雜誌和為練習作文而買的《讀者》、《時文選粹》等等。

每逢暑假,總有大段大段的時間用來讀書。酷熱的季節,最愛下雨天。我現在還能清晰的記起那時雨的味道,還有那一頁一頁翻書時的寧靜感。小時候的我,算不上是個安靜的孩子,調皮搗蛋無所不為。可是一遇到書,竟也能穩穩當當一坐一整天。那時候雖然可讀的書不多,可是讀書的時間卻並不少。

一本《簡愛》不知讀過了多少遍,當時買的那本書是口袋書,只有巴掌大小,書裡有一股薰香的味道,那股味道跟書裡描繪的桑菲爾德莊園很相稱。現在每次想起《簡愛》,最先想起的是那股香味。還有《讀者文摘》,薄薄的幾冊雜誌,被我讀過不知多少遍。如今依然能夠想起其中幾篇文章的主題,能夠背誦深深印入心底的幾行句子。那時讀書不多,卻讀得很深入,單純地喜歡著那些文字,為一堆毫不相關的方塊字堆在一起,竟就能連成一篇或讓人發笑、或令人感動的文章而驚奇。

進入高中以後,課業繁重,讀小說或者雜文,會被認作是不務正業。只能在自習課上偷偷讀,讀的數量也依然很少。

大學期間,可以用來讀書的時間多起來,可是卻陷入了一堆社團工作和人際交往的雜事之中,去圖書館的次數竟不超過十回。人這一生可能會做一些後悔的事,我最後悔的就是大學時期沒能好好利用寶貴的光陰多多讀書。

工作後,有同事問我,是什麼時候覺得讀書有用?我回答,是在失去了大量閱讀時間以後。人呢,很多時候是後知後覺的,在失去後才會明白自己究竟錯過了什麼。

好在工作後,我又重新愛上了讀書,把喜歡的書一本一本捧在手裡,發誓絕不再放下。從今年年初開始,一本《一個人的朝聖》重新點燃了我對讀書的熱情,從此每日必定要讀一會兒書,沒有間斷過。

剛好年初搬了新家,之前的書一本都沒有帶過來。新家的書架上空蕩蕩,從那天開始,我把《一個人的朝聖》放在了書架上,而後一本接一本,慢慢把書架填滿。

到今天,堅持讀書已有大半年,我發現自己無論是在讀書這件事本身,還是在生活中,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堅持讀書半年,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讀書讓我更加通透地對待人生

從前,我不懂人活著有什麼意義,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把大量的時間用在刷微博、看朋友圈這樣瑣碎無聊的事情上。

直到重新愛上讀書,先後遇到餘華的《活著》和胡適的《人生有何意義》。我一點點明白,人生無常,各人有各人的活法,而人生的意義要靠自己去尋,去創造和踐行。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意義,這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看待自己。明白這些,我開始思考和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我想,我要通透明白的活一場,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用心去體悟這一生的點點滴滴,把最珍視的情感化作文字,閱讀和書寫一生。

通過讀書,我還找到了自己崇拜的偶像。作為90後,可能很多人提到偶像,想到的都是明星,而我的偶像是作家、翻譯家和學者——楊絳先生。從年初到四月份,我幾乎讀遍了楊絳先生髮表出來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說、戲劇,甚至譯本。我喜歡她乾淨樸素的文風,更愛她平和退讓的處世哲學。讀她的《我們仨》,被深深感動,她對待生活的曠達和淡然,安撫了我孤獨的靈魂。我彷彿找到了摯友,遇見了知己。自然,我的精神層次和楊絳先生還差的很遠,可我真切的感受到在某些方面,她和我如此之近。作為女性,她的平和、忍耐、退讓,這些特質都令我折服,我也將她視作我一生的榜樣。錢鍾書先生評價楊絳先生,“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我想天下沒有哪個女人不願意得到這樣的評價,楊絳先生無疑是幸福的。

我讀書,讀的多數是經典小說。我漸漸明白在指導人們的生活上,小說比現在流行的的雞湯文究竟好在哪裡。讀雞湯文,文章裡會提到一些人生道理,給人以安慰和啟迪。韓寒在電影《後會無期》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戳中了很多人。在讀小說的過程中,我找到了這個現象的答案。那些人生道理,看似直接,其實並沒有貼近人的內心,或者貼近的還不夠。人們讀到的只是幾句生硬的話,硬是把它當做準則去指導自己的生活,因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認同,所以效果並不好。而讀經典小說,小說中的人物能活進每一個人心裡,我們能夠真真切切去觀察一個人如何活過一生,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往往可以讀到自己。這時候,可能小說里根本沒有說什麼指導人生的話,然而我們已然明白,究竟應該如何去面對生活。

堅持讀書半年,我讀到了很多文學作品中的經典人物,在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同時也遇見了最喜愛的作家,並把她的人生哲學當做生活中處事的參照,豁達而樂觀地去踐行自己人生的意義。

堅持讀書半年,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讀書讓我遇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工作佔用著我一天中9個小時的時間,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分散著精力。成年人的世界,能夠找到一段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似乎不那麼容易。

除了早起讀書,我還會抓住每天坐車的時間進行閱讀。因為在車上,沒有人打擾,而且車程越長,讀書的效果越好。

自從開始在車上讀書,我竟然愛上了堵車。如果沒有急需的事情要辦,堵車於我來講,就是延長了我的閱讀時間,我把它看作是一項意外的福利。

讀書,就像是頭腦在旅行。跟著書中作者的描述,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甚至是完全陌生的國度,或者是幾百年前的朝代,進行著一場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穿越旅行。而車子到站後,人也回到了現實,再次踏上熟悉的水泥路,看著眼前高樓林立的街道,心裡總會升騰出一種奇妙的感覺,彷彿自己真的是剛剛從書裡走出來,重新回到這個世界。

在車上讀書的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同樣喜歡讀書的人。在我捧著書閱讀時,他們通常選擇默默坐在我的身邊,當我打開揹包拿出筆做記錄或者合上書看著窗外思考什麼的時候,他們會輕輕問上一句,“你看的什麼書?”我把書的封面給他們看,有時會有簡短的交流,有時他們會很客氣的說,“繼續吧,但願沒有打擾到你。”而當我收拾好書和筆準備下車,問我書名的人往往會掏出手機要我的微信,說希望可以交個朋友。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書本是我們的媒介,它會替我向這個世界發出信號,而對書感興趣的人們,就是這樣慢慢向彼此靠近。

在這些朋友中,有些人會問我要書單、有些人會向我求助讀書方法、而有些人向我推薦他們喜歡的書籍、更有人推薦我寫讀書筆記。就是在車上遇到的一位朋友的鼓勵下,我養成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並將寫讀書筆記發展為寫書評。我深深認同的是,每一位讀者,都應該學會寫讀書筆記。這不僅僅是對所讀書本的尊重,更是能幫助我們梳理書的內容,消化理解書中所傳遞的思想的絕佳辦法。而且,當我們隔上一段時間去重讀一本書的時候,也可以去重讀一下自己的讀書筆記。那時會豁然發現自己的成長足跡——原來從前沒有真正讀懂的地方,如今懂得了。

堅持讀書半年,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學習了讀書筆記及書評寫作之後,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堅持讀書半年,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讀書讓我在寫作中有了更多素材

在讀書過程中,我做得不夠好的一點是不能隨時隨地進行摘錄。因為我愛讀紙質書,通常喜歡邊讀邊在書上寫寫畫畫。然而紙質書的侷限是遇到好的句子,不方便同步摘錄到雲端筆記上,若想做好雲端記錄,必須手動摘錄。

我做摘錄不夠勤快是其中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我根本捨不得停下當下的閱讀而去掏出手機,把讀到的好句子做好摘錄之後再去繼續閱讀。通常只是劃上線,做好標註,或者寫下幾句內心感受又繼續沉浸在閱讀的暢快和幸福之中。而這帶來的問題就是當我需要寫作素材時,很可能會錯過那些最合適的內容。

從當今的寫作方式來看,尋找素材最好還是利用雲端筆記。我記錄在書上的內容,除非它們還幸運的停留在我的記憶曲線中有斜率的地方,否則將會永遠被埋沒在書架裡,只有當我再次翻看那本書時才能重新進入我的視野。

可即使是這樣,我也因為讀書而積累了很多寫作素材。我發現書上的內容,如果真的讀進了心裡,在寫作時,當需要它們,它們就真的會從心上跳出來,供我採用。

前一段時間,我每天早起郎讀王開嶺的散文集《精神明亮的人》,這本散文集的名字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裡提到了“看日出”,並用法國作家福樓拜的一封信作為文章開頭引入主題。我非常喜歡這篇文章,朗讀過不知多少遍,對喜愛的句子更是達到可以背誦的程度。當我寫《成為作家》的書評時,有一項內容是講作家的休閒,福樓拜看日出的習慣忽然從我腦海中閃現出來,我直接把這一段作為舉例去對作家的休閒方式加以說明。甚至在提到他寫給女友的那封信,我可以一字不差的把信的內容寫進文章裡。

寫出那一段文字的時候,我的心裡升騰起一股幸福感。由衷的感受到我所讀到的書已經滲透進我的血液,書中所傳遞的思想,經過了我的思考,成為了我精神中的一部分。我的大腦變成了一個小小書庫,在我需要的時候,合適的素材會自動跳出來。

堅持讀書半年,我能夠做到寫文時,讓素材信手拈來。當然,如果日後可以更加系統地摘錄好詞好句,那會對我的寫作有更大的幫助,這也是我今後需要改進的地方。

堅持讀書半年,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

這篇文章所談的內容是“堅持讀書半年,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事實上,我很不喜歡“堅持”這個詞。在這半年中,我也根本沒有去“堅持”讀書。因為“堅持”,它給人的感覺是被動的,強迫的,而我讀書的行為是主動的,享受的。因為足夠熱愛,所以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閱讀。而讀書,也漸漸成為我生活中最大的享受。

最愛週末時光,捧上一本書,時間不知不覺地在翻頁中溜走。書讀到末頁,窗外的天也黑了。一天就在書香中安靜度過,沒有什麼是比這更美妙的事了。

從前歲月不可追,往後時光倍珍惜。願把今後的日子都交給書籍,捧起書本不再放下,在書海中活出一個真實而精彩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