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 書法為什麼總是在筆法和結構上糾結

如果把書法只看做是一種結構,那麼,結構非常穩定和諧的美術字的結構,是一般書法沒法比的。

書法為什麼總是在筆法和結構上糾結


所以,書法的結構,只能建立在筆法的基礎之上。

我們學習書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的,大家並沒有重視過。

這就是,筆法本身是有結構的。每一個筆畫,都有自己的結構。

如果我們能夠重視筆畫本身的結構,那麼,書法的結構問題就會自然解決了。

我已經好幾次寫文章,做過一個比喻。

比如說,我們要做一個凳子,你是怎麼做的?

肯定是先做“零件”嘛!是不是?那麼,這個零件怎麼做?你敢任意做?肯定不是。

書法為什麼總是在筆法和結構上糾結


而且,如果零件的“尺寸”不精確,你的凳子根本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凳子的。

我們從寫的不好的書法看,首先看到是是結構不好嗎?

其實,很多結構好的作品,並沒有什麼藝術感染力的。

究其原因,不是結構不好,而是筆法有問題。

筆法要完整

筆法要符合起筆、行筆、收筆的韻味和合理性。如果沒有做到這些,你的結構再合理,也是沒有精神的。

為什麼書法最高的評價是“筆精墨妙”?而不是結構如何?

道理非常簡單,你做到筆法合理,結構就會自然合理了。

書法為什麼總是在筆法和結構上糾結


就像我們比喻的做板凳,每一個零件精確,你配套的時候就會順順當當的,如果有一個零件問題突出,結構就給破壞了。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從臨摹開始,就要按照字帖的筆法,嚴格分析控制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

筆畫做好了,要重視結構

我們重視結構,有一個簡單辦法,就是注意一下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銜接。我們把這個叫做“接筆”。

就是每一個筆畫的“起筆”在什麼位置?你要分析出來,看得準確。

如果沒有這個功夫,任憑你把結構口訣背的如何熟練,都不會有實質的意義。

這是因為,間架結構,是古人總結出來的一般字法安排規律。我們背下來也很好。

書法為什麼總是在筆法和結構上糾結


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字帖都不一樣,所以,也不是每一個字帖裡的結構都符合那些口訣。

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你學習的這個字的筆法結構搞清楚。

這個字的筆法,我們用“起筆、行筆、收筆”來控制,那麼結構,我們就要用“接筆”來控制了。

這樣做,就相當於,我們把零件裝配起來,所以,榫和卯的對應點,就是我們說的“接筆”點,必須找準位置。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接筆”的意思。

一個字如果是10個筆畫,那麼,“接筆”就有9個對應點。很多人,不是這樣學習書法,所以,感覺結構很難。

書法的最核心就是筆法,也叫筆畫。只有一個個的筆畫都很完整準確,那麼這個字才會很好。

我們看經典書法作品,無論那一個字,是不是每一個筆畫都很精彩?

書法為什麼總是在筆法和結構上糾結


如果我們看學生的書法作品,一個字裡,總是有“敗筆”?所謂的“敗筆”,就是筆法沒有徹底解決好,即使你的結構合理,那也救不了這個字的。從這個道理是說,是不是筆畫的筆法問題更重要呢?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你的第一步就是寫第一個筆畫,因此,從第一個筆畫開始,就要把筆法作為重中之重來解決。

我自己學習書法幾十年,一開始也是覺得先把結構學好了,書法就沒有問題了。

但是,實踐證明,完全是錯誤的。我幾十年都沒有入門,讓我很難相信書法到底為什麼?因為,我問自己,我美術字都學過,結構沒有問題啊?

但是,我後來才發現,而且我自己也承認,我確實不清楚自己寫字的時候,每一個筆畫還有“起筆行筆收筆”的問題。後來,我對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有了明確的自覺,一下就入門了。

我入門以後,嚴格按照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還有“接筆”學習書法,學習能力提高的非常快,而且欣賞書法,和分析書法的能力也一下就提高了很多,可以說,沒有難倒我的書法欣賞了。

這是因為,寫字的方法本來就是在筆畫的運行中完成的,而筆畫運行的過程,正好就是“起筆、行筆、收筆、接筆”的一個完整過程。

所以,我勸大家學習書法一定要把筆畫放在重中之重學習。

當然,筆法,也不是孤立的。我們說,如果結構是字法的大勢,那麼筆法就是字法的氣息。

如果沒有氣息,就沒有生命了,正因為有生氣勃勃的氣息,所以生命才會旺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