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當初9元一副的畫作暴升到九億元,書畫增值一千萬倍!

當初9元一副的畫作暴升到九億元,書畫增值一千萬倍!

70年代,像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當時收購價都是45塊錢一大幅,齊白石賣10塊錢一尺,如今那些書畫精品,都至少幾千萬、甚至幾個億一幅。

當初9元一副的畫作暴升到九億元,書畫增值一千萬倍!

1949年前,齊白石的畫才買1、2塊錢,1955年的時候,齊白石的畫已經漲到收購價5塊錢以上,上次拍兩個多億的,增值一千多萬倍,世上還有什麼比投資藝術品回報大。70年代,像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當時收購價都是45塊錢一大幅,齊白石賣10塊錢一尺,如今那些書畫精品,都至少幾千萬、甚至幾個億一幅。

當初9元一副的畫作暴升到九億元,書畫增值一千萬倍!

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經過七十輪的競爭,以9.315億元成交。

北京嘉德,16年11月的秋拍大觀夜場,1億成交的張大千青綠山水,在1990年前後,1萬人民幣國內沒有人要,絕大部分被臺灣畫商買去,畫商又再轉賣臺灣投資商了,臺灣林百里就屯集了幾千幅張大千的畫,幾乎都是那個時候建的倉。所以現在價位推的越高林百里越開心,有時還在拍場一起抬價。林百里是投資收藏的成功典範,其關鍵是在早年沒有人要的時候就先人一步,而且挑選精品買。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大家算算資產增值了多少倍?由此先例告訴我們,買藝術品一定要在少有人關注的時候,或者是根本沒有人要的時候挑選精品買進,這才是明智之舉。世上還有什麼生意有如此之大的回報!

當初9元一副的畫作暴升到九億元,書畫增值一千萬倍!

張大千《巨然晴峰圖》1.035億元成交

書畫早年沒有人要的時候不買,於是錯過了最佳投資書畫的機會,如今漲了一千萬倍,你是否只有望洋興嘆了!然而,由於歷史上的原因,國人在藝術市場斷層了幾代人。

當初9元一副的畫作暴升到九億元,書畫增值一千萬倍!

1992年上海文物商店,有一批湖州的劉庸收藏留下來的古畫。是受劉庸後代的家族委託(劉庸即是乾隆年間的宰相劉鑼鍋)賣掉存放在中國銀行裡五六十年的三大箱古畫,一共一百多幅,全部是明之前大名家的書畫,有手卷、冊頁、大中堂。當時買給了浙江小小集團的董事長王永良才70萬元,平均一件才五千元人民幣。

當初9元一副的畫作暴升到九億元,書畫增值一千萬倍!

那個時候,哪有什麼人懂得收藏書畫,弘一對聯只有一二千元一對,張大千、齊白石四尺整張也就幾千元人民幣還賣不出去。有錢的土豪剛剛學會掛金項鍊戴金戒指,土豪對藝術品毫無興趣。書畫陶瓷根本沒有人要,能找到一個王永良這樣的買家是萬幸了,所以藝術品沒有人買的時候,才是買進的好時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