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這句俗語是對茂名城市中心變遷的最好詮釋。蜿蜒流淌的小東江滋養著茂名這座城市,也將市區一分為二,一邊謂之河西,一邊謂之河東。建市之初,茂名市的城市中心在河西,隨著小東江上建起了永久橋、官渡橋、高山橋、竹園橋,城市發展由河西向河東挺進。

近年來,茂名城區的建設進一步加快,向南靠海發展,拉大城市框架,不斷擴容提質,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濱海綠城。城區的發展規劃分為北、中、南、東四個組團,除茂南區、電白區外,還設立了濱海新區、高新區、水東灣新城三個經濟功能區。同時,高位推進“四城同創”,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1城市主體自西向東變遷

翻開茂名發展史書,回眸茂名建市初期。1959年,茂名建市,市政府設在城區河西,當時的河西集中了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眾多標誌性建築。那年,在兩條主幹道工業大道(今油城路)和紅旗大道(今紅旗路)交叉點的周圍,建成茂名市百貨大樓、郵電大樓、銀行大樓和第四工程局一公司辦公大樓,構成了茂名最早的城市雛形。

為了適應茂名建設發展要求,1959年前後,河西建起了辦公用樓,配置了辦公場所,其中最早落成的是建工部四局一公司辦公樓。而最具有標誌性的建築則是第四工程局的辦公樓,其樓高五層,在那個年代是茂名市最雄偉、最美觀及最高的樓房,稱為“五層樓”。到了1963年,大樓移交給茂名市委市政府作為辦公大樓,當時,政府各職能部門全部集中在該大樓內辦公。到上世紀80年代,實行市管縣體制,茂名市服務範圍擴大,功能需要增強,城市建設重心開始東移,市委市政府也搬遷至河東,市公安局、市國土局、市財政局等機關單位也逐漸建成了各自的辦公大樓。

上世紀50年代末,相繼建成了“六百戶”和“三萬七”兩個最早的大型住宅區。至1988年,在河東先後建成光華、雙山、賓中、官渡、竹園、賓西、官山等7個服務設施配套齊全的生活小區,還建成了一批檔次較高的公共設施,有電視發射塔、新湖公園和春苑公園等,隨後又相繼建成了4所大專學校,9所中等專業或職業學校等,茂名城市中心完全轉向河東。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建市前後,人氣最旺的文化娛樂場所非“兩宮兩院”莫屬,“兩宮”是工人文化宮、少年宮,“兩院”是東風電影院(初稱河西電影院)、紅旗電影院,分別座落在紅旗路的南與北。2016年年底,位於市區南香公園附近的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建成,我市青少年活動陣地進一步拓展,該地成為了青少年文藝娛樂場。1987年,茂名影劇院在油城五路掛牌成立,在過去三十多年中,它為無數茂名人留下美好的觀影記憶,目前影劇院正在進行拆除改造,而今的電影院,在河東片區也有遍地開花之勢,基本分佈在各大商業綜合體內。

2 “組團式”規劃,拉大城市框架

目前,茂名的城市建設,正依照“組團式”規劃理念,向東向南靠海發展,拉大城市框架,不斷擴容提質,按照“北優、中聯、南拓、東進”的思路,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濱海綠城。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優化北組團,建成東江小區碧桂園體育公園、上賓體育公園、官渡公園;完善中組團,建設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建“國家高新區”,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區”,發展茂名高端商貿物流產業及高尚生活配套服務;拓展南組團,實施“七路一橋、三路兩湖兩公園、一街一碼頭一海堤一廣場”項目建設;推進東組團,圍繞博賀新港區一帶開發建設,今年,博賀新港區開港,實現了茂名人民的深水大港夢。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為提升城市品位,我市大力開展園林綠化、燈飾亮化、環境淨化、市容美化、管理優化等“五個化”工程,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突破,城市建設質量大大提升。小東江兩岸草青樹綠,市民公園綠葉紅花,露天礦公園花團錦簇,新湖、春苑、江濱等公園綠樹成蔭;龍湖、新湖等公園水體及一期城市黑臭水體、低埒河二期黑臭水體整治全部完成;市區流光溢彩,營造亮麗的城市夜景,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具有現代文明氣息的燈飾亮化景觀;市容整潔,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滿眼春色,一派生態城市景象。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當前,我市正在持續發力推進市政建設,大力“優化”城市品質。作為茂名市主要中心城區的北組團,正以河東片區為依託,發展茂名大道東側、茂南大道北側、官渡路北側局部片區;繼續完善、優化河東片區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形象;中組團主要位於高新區,圍繞石化工業園區工程,正在加大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南組團是環繞水東灣發展的新城區,以港口、旅遊產業、產業轉移園區及沿海防護隔離帶的建設為主導;而正在起步之中的東組團,圍繞博賀新港區一帶開發建設,前途也一片光明。

3 商業中心一路東進,分區域並存

百貨大樓、高大街、物資大廈、茂名大廈、名城商場、國成商場、華僑城、東匯城、東信時代廣場……這些茂名人耳熟能詳的名詞,清晰記錄著茂名商業經濟的發展,是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最好證明。

在老茂名人的心目中,茂名百貨大樓無疑是茂名這個城市早期的地標建築之一。百貨大樓建於上世紀50年代,在當時可以說是粵西國營商業第一高樓,是茂名市區最古老、最大型、商品最齊全的商場,為茂名市的經濟發展和保障商品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開放初期,與百貨大樓相隔不遠的“高大街”開始興起,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人流如織,兩邊的商鋪大多經營著服裝鞋帽,生意紅火。與“高大街”僅一街之隔的茂新路當年被戲稱為“走私街”,短短約200米長的一條內街,彙集了無數的個體店鋪,每天熙熙攘攘,人流摩肩接踵,這裡經營的時裝,引領了茂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潮流。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上世紀80年代末,商業中心轉移到“希望之泉”雕像周邊。物資大廈因為設有電梯,所以成了許多市民來消遣觀光的地方,去“十三層”是那時茂名人最時髦的說辭。與物資大廈一路之隔的大三元酒樓,因其面積大,茶點品種多且精緻美味,成為當時最熱門的茶樓,旁邊的明湖商場也是在這時開始興起,並逐步取代了茂名百貨大樓在市民心中的購物地位,它和對面的名城商場雙雄並立。

2000年前後,市區最大的休閒娛樂廣場文化廣場建成,文化廣場和它北面的電信大樓成了茂名的新地標。而在文化廣場旁邊的沃爾瑪,由於佔地面積大、交通便利和全球連鎖等因素而異軍突起,和本土超市“分庭抗禮”。

現在的茂名市區,商業中心遍地開花。如早幾年開業的華僑城購物廣場,集大型超市、各種風味飲食、電影、電玩等於一身。又如2017年開業的位於油城十路的東匯城,是一個大型高端的城市商業綜合體,走進裡面如同走入迷宮。還有東信時代廣場、1959南越文創街等也是集各種消費、娛樂休閒於一體,深受市民追捧。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4 “四城同創”實現人居環境再升級

近年來,我市高位推進“四城同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和好心平安茂名,四“輪”驅動,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人居環境實現再升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隨著“創文”工作的開展,不少市民自覺摒棄壞習慣,公共場合抽菸的現象大大減少,各大十字路口“紅袖章”志願者協助交警指揮交通,交通繁忙路段司機耐心“禮讓斑馬線行人”等。在創文過程中,全市各級、各有關單位還積極發動群眾參與,通過走街入戶、派發傳單宣傳,使創文工作家喻戶曉;組織學生、家長、司機等踴躍參與“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百日無違章創文好榜樣”等文明公益活動,帶動社會提高文明素質。

2018年9月起,我市開展“全民創衛,清潔家園”行動,營造出人人參與創衛的濃厚氛圍。此外,還開展病媒生物預防控制工作,向市民發放宣傳手冊、蟑螂藥;抓好食品和飲水安全監管;推進配套設施建設,配置公共場所體育健身器材;加強環保專項整治,做好垃圾、汙水處理等,一系列的工作持續推進,使市區環境衛生水平躍上新臺階。各條大路小巷乾淨整潔、城中村道路硬底化、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市民們對於我市環境衛生的變化有目共睹。


城市發展由西向東 濱海綠城向南靠海


2016年,我市率先在粵西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把“創森”作為實現綠色崛起、建設濱海綠城的重要舉措,推進森林進城、森林圍城和城市綠地系統建設,力爭2020年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2018年,我市圍繞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支撐4大體系,強力推進各項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標建設,成效顯著,全市共有38條村莊被授予“茂名市生態示範村”稱號。

我市還利用科技提高社會治安管控的效率和加強效果,創新管理方法,在平安創建方面突飛猛進。全市公安機關全面啟動“每日一設卡”,要求派出所每日必須在轄區內設卡盤查,對街面犯罪形成預防、震懾、威壓。針對曾是“電詐”重災區的電白,市委、市政府打響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反電信詐騙戰”,使電白成功“脫帽”成為“反電詐”示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