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克林德被殺前後:日本人被開膛填糞,屈臣氏等千店被焚燬

克林德被殺前後:日本人被開膛填糞,屈臣氏等千店被焚燬

克萊門斯·馮·克林德

克萊門斯·馮·克林德男爵,最早曾任德意志帝國駐廣州和天津等地領事,1889年返回德國;十年後的1899年4月,他再次來到中國,升任德意志帝國駐華公使。

進入1900年6月以後,北京一帶的形勢日甚一日緊張。先是義和團在永清縣攻擊教堂,殺了英國傳教士查爾斯羅賓遜及孟鶴齡,還焚燬了黃村和落垡的火車站;接著是慈禧太后於7日正式允許義和團入京,不久就有超過10萬的拳民遍佈北京市內;到了9日,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即甘軍)奉調進城,駐紮在永定門內,而董與義和團首領李來中是結拜兄弟,其士兵大批參加了義和團;轉天即10日,拳民砍倒電線杆,東交民巷使館區與外界的電訊聯絡徹底中斷。

6月11日,日本使館書記生杉山彬被虐殺。當日,杉山彬乘車出城探望日本警衛隊的24人(經總理衙門批准,這批人將到使館區擔負保衛任務),當行至永定門外時,遭遇了董福祥的甘軍。營官喝問“何人”,杉山彬剛答到一半就被刺殺。屍體遭到肢解,挖出內臟後再塞入馬糞,扔在路邊。事後,端郡王載漪稱讚董福祥是“了不起的好漢”。

從6月12日開始,拳民在內城大舉焚燒教堂和教民的房屋,砍殺男女教民不可計數,莊王府前大院被當成集體大屠殺的刑場。期間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由42名法兵佔據的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東交民巷使館區。

克林德被殺前後:日本人被開膛填糞,屈臣氏等千店被焚燬

拳民一方面濫殺無辜,誣指許多市民(包括婦女兒童)為白蓮教而燒死、戮死;另一方面自身內部的不同派別也互相武鬥殘殺。

清軍也加入了拳民的暴行。他們一起肆意姦殺婦女不計其數,還將擄掠洗劫自商戶平民的贓物公開拍賣。

他們甚至連支持義和團的清廷官員也不放過。副都統神機營翼長慶恆(是扶持義和團的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的好友)一家大小13口被全部殺害;80歲是大學士徐桐(他主張百姓可以隨時隨地殺洋人)被拳民拖出批鬥,家裡被搶掠一空。

6月16日,拳民焚燒前門的老德記洋貨鋪及屈臣氏西藥房,卻連帶周邊約4000家商鋪一同被燒成廢墟,正陽門樓、北京24家鑄銀廠也遭燒燬;而就在當天的御前會議上,剛毅還自信滿滿地向慈禧說“拳民忠貞,神術可用”,莊親王載勳、端郡王載漪、輔國公載瀾也支持義和團向洋人開戰。

6月19日,總理衙向各國駐華使節發出最後通牒,即“限二十四點鐘內各國一切人等均需離京”。當晚,各國公使聯名致函總理衙門,以路途安全無保障為由延緩離京日期,並要求次日上午9時前給予答覆。

6月20日上午8時,因未能說服各國公使同去,克林德獨自帶著翻譯柯達士乘轎出發(沒有帶衛兵,只有兩名沒有武裝的馬伕隨行),由東交民巷使館前往總理衙門(東單牌樓北大街東堂子衚衕,現為公安部人民來訪接待室)交涉。當他們走到東單牌樓北大街西總布衚衕西口(距東堂子衚衕只隔一條石大人衚衕,即今外交部街)時,遇到一隊神機營的清兵。神機營的駐地就在不遠處的煤渣衚衕,即今基督教青年會(中華聖經會舊址)。清兵數人一同開火亂打,克林德被霆字隊槍八隊章京恩海擊斃,柯達士受傷,轎伕逃走。恩海等人還搗毀了克林德所乘的轎子,瓜分了死者的銀表、戒指等物。

克林德死後幾個小時,即下午四點,清軍在義和團的輔助下攻打各國使館,開始了長達55天的圍困;

克林德死後24小時(21日),清廷向英、美、法、德、意、日、俄、奧匈、西、比、荷共11國發布《宣戰詔書》;

克林德死後48小時(22日),清廷發給義和團2萬石粳米,同時懸賞“殺一男夷賞銀50兩;殺一女夷賞銀40兩;殺一稚子賞銀20兩”

但清朝很快即告戰敗。

戰後,日本偵探在當鋪發現了克林德的銀表,據此將恩海抓捕。恩海招供說:當時有上峰的指示,遇見外國人就殺,自己沒有喝多酒,只求速死。他次日被移交給德方,詳細供認是受端郡王載漪指使的,殺人還有提拔和賞銀等。恩海於12月31日在東單牌樓鬧市(即克林德身亡處)被斬首。

克林德被殺前後:日本人被開膛填糞,屈臣氏等千店被焚燬

恩海被抓

八國聯軍於是將載漪列入戰犯名單,排名禍首;但清廷全力保全了載漪、溥儁父子的性命,僅被處以發配新疆(載漪在1917年張勳復辟時重獲自由,1922年死去)。

1901年1月16日,《辛丑條約》簽訂,第一款就是:清廷派醇親王載灃赴德就克林德公使被殺一事向德皇道歉,並在克林德被殺處修建一座品級相當的石牌坊。

牌坊於1903年1月8日竣工,載灃在落成典禮上致祭。它橫跨繁華的東單北大街,漢白玉藍琉璃瓦廡殿頂式,四柱三間七樓,在三塊坊心石上鐫刻著以光緒的諭旨,對克林德之死表示惋惜和道歉(分別是德語、拉丁語、漢語3種文字)。這其實是一座牌坊,之所以叫“碑”,是因上面掛有一額寫著“克林德碑”(橫者為匾,豎者為額)。

克林德被殺前後:日本人被開膛填糞,屈臣氏等千店被焚燬

克林德碑

中國將克林德碑視為國恥。

十幾年以後,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中國則由於參加協約國集團而成為戰勝國。1918年11月13日,民國北京政府下令拆毀了克林德碑。

1919年,法國駐北京代表會同中國有關方面,命德國人將堆放在東單北大街的碑散件運至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重新組裝豎立,將原有文字全部除掉,坊額改為“公理戰勝”(錢能訓題寫),作為一戰勝利的紀念。由於部分構件損壞遺失,所以“公理戰勝坊”只有四柱三間三樓。1920年7月4日,舉行了落成典禮。

1952年10月2日,在北京召開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會議期間確定將其改為“保衛和平坊”,“保衛和平”四字由郭沫若題寫。

克林德被殺前後:日本人被開膛填糞,屈臣氏等千店被焚燬

公理戰勝坊

克林德被殺前後:日本人被開膛填糞,屈臣氏等千店被焚燬

保衛和平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