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姐,我電話要停機了,你給我充個話費”“你打錯電話了”

“姐,我電話要停機了,你給我充個話費”“你打錯電話了”

文|江左梅娘

01

對於“扶弟魔”這樣的稱呼,越來越多的女人在逐漸醒悟,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她們也逐漸明白“救急不救窮”的道理,對於“扶不起阿斗”一樣的弟弟,為他付出的越多,越是害他。

因為沒有哪一個姐姐,能幫扶弟弟一輩子,誰都有自己的小家庭,總不能把自己的小家庭不顧,全力幫扶弟弟吧,再說幫也要有個度,也要能看到幫的效果,如果你一味地幫,讓那個“扶不起阿斗”的弟弟對你依賴成性,那可真就害了他。

梅娘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就是因為有一個正在醒悟的“扶弟魔”姐姐給梅娘來了一封信,她在糾結自己這樣對弟弟對不對。

她說弟弟小她5歲,自從有了弟弟,她父母從小就教她,要讓著弟弟,好東西都要先緊著弟弟,家裡有好吃的,她只能在邊上看著弟弟吃的份,弟弟吃剩了她才能吃,如果和弟弟鬧了彆扭打了架,爸媽也都是先動手教訓她。

那個時候,她覺得這一切都很正常,因為她身邊到處都是這樣的例子。再後來,等她長大點,她覺得自己就這麼一個弟弟,她也是發自內心的疼弟弟,她作為姐姐就應該讓著弟弟。

“姐,我電話要停機了,你給我充個話費”“你打錯電話了”

02

再後來,當弟弟的個子竄得比她還高的時候,弟弟依然像孩子一樣,在家裡稱王稱霸,學習不上進,就知道好吃懶做,而父母對弟弟總是很寬容。這個時候她才體會到,父母那是偏心,是深入到骨子裡的對女孩子的歧視在作怪,是父母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

很多父母也許沒想到的是:重男輕女,父母的本意是想重點培養出優秀的兒子,可是現實卻是:這樣的家庭,大多養育出的是驕橫自私的兒子。

而那個被人忽視的女兒,卻常常變得獨立而又有責任感。

所以,沒有意外的,父母的溺愛,終究還是讓弟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而且在稍微達不到自己的心意的時候,弟弟就會暴跳如雷,甚至對父母惡言相向。

她曾經跟母親說弟弟這樣的行為以後踏入社會了會很危險,母親卻總是一笑置之,說你弟弟還小,再說了,他也就是窩裡橫,對親人才這樣!她那個時候心裡的一句話就是“慈母多敗兒”,可是她也不敢說出口。

溺愛是父母給孩子打造的溫室,外面才是屬於他們的世界,你阻止不了孩子走出溫室,你更阻止不了外面的疾風驟雨。

“姐,我電話要停機了,你給我充個話費”“你打錯電話了”

03

所以,有“重男輕女”思想的家庭,最終成為禁錮孩子遠行的牢房,讓他們承受不了外面的打擊,自然也失去了搏殺未來的能力。

這個想法,也是後來才知道的,但是那時候的父母是一定都不懂的。

所以,雖然自己上學很努力,但是在父母的干預下只讀了一箇中專,父母認為女孩子上學沒什麼用,還不如早點出來賺錢。父母的全部重心都放在了弟弟身上,可一直被溺愛的弟弟,最後連個高中都沒能考上。

在她結婚後,她對弟弟還是很好的,弟弟的衣服,鞋子都是她給買,弟弟想要什麼牌子的,她基本上都滿足。

可是,漸漸的,她發現弟弟都22歲了,依然像個長不大的孩子。還整天要不是窩在家裡打遊戲,要不就是出去和一些狐朋狗友胡吃海喝,沒有錢就給父母要。

當弟弟發現她給他的錢,比父母給的還要多的時候,弟弟對母親的依賴,無形中轉移到了我的身上,只要缺錢了,首先就來找她。

看起來,弟弟和她親得不得了,一口一個姐姐喊得她心裡發甜,她也享受這種寵溺弟弟的感覺。

“姐,我電話要停機了,你給我充個話費”“你打錯電話了”

04

她說那個時候她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這樣做對弟弟沒有一點好處,她很想接過父母的擔子,繼續做弟弟的避風港,在他有難的時候,毫不遲疑地伸出援助之手。

可有一件事觸動了她,讓她決定不能再這麼對弟弟了,一定要拯救弟弟,不然他這輩子都完了。那是母親生病住院,她守護在床前,她想這個時候就算弟弟還沒有成家,不用出錢,但至少有一顆孝心吧,在床前陪母親說說話吧。

可是弟弟沒有,並且在她還在醫院的時候,就張嘴問她要錢,說要和朋友出去玩。她真的怒了,第一次她拒絕了弟弟,趁機教訓了弟弟一通,不知道是因為她真的說通了弟弟,還是弟弟覺得這個時候出去真的不好,那次弟弟沒有出去。

她以為弟弟通過那件事,能有點責任心了,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就在前天,弟弟又打電話過來,“姐,我電話要停機了,你給我充個電話費吧!”

這一次她決定對弟弟狠到底,很冰冷的對弟弟說,

“你打錯電話了!”,可她心裡很難受,又怕傷害了弟弟,再做出什麼傻事,可如果不這麼做,還能怎麼樣讓弟弟長大呢?

“姐,我電話要停機了,你給我充個話費”“你打錯電話了”

05梅娘說:

說到“扶弟魔”,梅娘想起去年有一則新聞,說的是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暖泉鎮橋上村一農家娶親。農戶高海貴的11位閨女,湊了32萬元為家裡唯一的、年齡最小的弟弟高浩珍辦婚禮。有村民拍了視頻上傳到了網上,卻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絕大多數網友認為這個父母就是殺11個姐姐的富,來濟那個最小弟弟的貧,這對父母是典型的重男輕女,這11個姐姐就是典型“扶弟魔”。

也許拍他們全家照的人,本想讓大家看看這個大家族的團結友愛,結果網友多不買賬,甚至有的網友懟道:姐姐們別做扶弟魔了,註定會成為炮灰的!

這事兒,姐姐們應該說做得是心甘情願,弟弟得到也是理所當然,如果不是發到網上去,受到這樣的惡評如潮,姐姐們甚至可能一輩子都覺得自己做得沒有任何問題。

梅娘一直覺得:我們都喜歡愛,渴慕愛,可是會愛的人還真是不多。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中說: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a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弗洛姆說的是愛情,梅娘覺得,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共通的。所以,也有共通的參考價值。

父母為什麼這樣愛兒子?

常常不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而是因為父母自己都不是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是說,父母自己還是個孩子,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有個“內在小孩”還嗷嗷待哺,他們不是在溺愛兒子,他們其實是在愛他們內心深處的“內在小孩”。

“姐,我電話要停機了,你給我充個話費”“你打錯電話了”

他們的“內在小孩”說:“我要舒服,我要吃好的喝好的,我要每個人都順著我。”

這些父母就覺得讓“內在小孩”滿足的就是真正的愛,可是,那其實是“害”。

父母沒有完整的人格,那麼就不可能給予孩子一種真正的愛,達到一種創造的傾向性,就更不可能了。

父母這樣愛兒子還錯在何處?

因為他們的愛只有滿足,沒有邊界。這種沒有邊界,就是不遵守愛的紀律。

愛的紀律是什麼?是可以給予幫助,但是最終要讓他自己學會獨立完成;可以給予指導,但是最終要讓他們獨立思考;可以給予溫暖,但是如果他們違反了規則,那也要讓他們嘗一嘗寒冷的滋味。

如果沒有愛的紀律,那麼這種愛就是錯的。

這位讀者的覺醒是對的,她想:如果我一味的慣著弟弟,那他也許會慢慢的失去鬥志,毫無進取之心,年紀輕輕的就活的像個老慢蹣跚的蝸牛,以為躲在它的殼裡,就可以擁有整個世界!

可是事實上,他一踏入世界,就會發現,根本就沒有他的立足之地。所以,拒絕,給他邊界,遵守愛的紀律,這是非常重要的事。

因為,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掩蓋,被時間迷離,被惰性消磨。

梅娘想對那個“扶弟魔”姐姐說:最好的愛,都有“邊界”,所以,別再糾結了,放手讓弟弟一個人面對人生的風雨,讓他磨練的更加堅強,這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END-

我是梅娘,你有故事我有酒,一起聊聊人生吧,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