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6 “我是一個35歲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麼辦?”

“我是一個35歲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麼辦?”

主人公小A是一個女博士,被分為除男人,女人之外的第三類人——女博士。於是她就真的像是被排除在外一樣,到現在都是孤身一人。

在小A開始碩士學崖的時候,她已經不小了,可是等她碩士畢業,已經走向了奔三的大道。家裡人已經從明裡暗裡的暗示直接變成了說教,找對象已經成為了一個義務。家裡人和各種親戚已經按捺不住,要是有哪個男生打來電話,就會不斷地被追問:這是誰啊?是不是你的男朋友啊?有時間讓帥哥過來玩啊!有的甚至就要搶過電話,這讓小A身邊的男生基本溜光。

“我是一個35歲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麼辦?”

本科畢業的男士,小A覺得太小,找一個成熟穩重的男生對於她來說,比較可靠,畢竟小A考慮的問題不僅僅是戀愛了,是結婚,是以後,是一個可計劃的未來。學歷跟她相當的吧,都找在更小的,學歷太低,她又看不上,二婚的就更不用說了。這樣算下來,真的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小A在事業上順風順水,可就是感情事業一塊空白。在平時,她因為對於伴侶的各種要求,沒有合適的伴侶,她就索性推了不必要的聚會,投入實驗,整天宿舍,食堂,實驗室三點一線。等到她熬到畢業,又是三四年下去了,眼角的皺紋都起來了,歲月的刀在她身上著實劃了幾刀。關於容貌,由於長期的熬夜實驗,小A的皮膚暗黃粗糙,乾燥不已,底下年輕的師妹偶爾都說她是“黃臉婆”。她自己也聽到了言論,可是嘴巴長在他人的臉上,她能怎麼辦?

“我是一個35歲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麼辦?”

和小A關係好的幾個人都已經紛紛脫單。自己的愛情有了著落,就愛操心別人,於是幾個師姐師哥就開始幫小A張羅,幫護膚的幫護膚,幫聯繫男生的聯繫男生。可問題就是小A不主動,一有什麼實驗,就放了人家的鴿子,一來二去,不管是什麼年齡的男生,都不願去找小A,小A在剩女圈已經成名。現在的她情況更糟糕,別說不去相親了,連社交都不願意去,別人也懶得操心。現在她遠遠的走在街上,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滄桑的面龐,沒有一點活力,活脫脫的一箇中年婦女了。

能給小A最大的鼓勵就是:你把自己獻給了光榮的事業

可是這又有什麼用?這句話沒辦法挽救小A目前的困境。小A的困境正是現在很多高學歷女生(博士後)面臨的問題,“我該怎麼辦?哪個成熟的優質男來拯救我?”

“我是一個35歲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麼辦?”

首先來說,這種情況是一定會發生在博士後女生的身上嗎?或者說,一定會發生在優質女生的身上嗎?

答案是否定的。

先從女方自身來說。

她們之所以會錯失愛情,很大一部分和平時生活有關。她們一開始選擇了單身,為建設屬於自己的優質生活獻出時間,還有的就是讀書讀多了,實驗做多了,就忘記了生活,忘記了生活也是需要我們來經營的。

其實,博士後排去年齡,自身就是一塊美玉。

女博士之所以少,就是因為這個是很考驗人的能力和耐力,能夠做到能力出眾,耐力持久,耐得住性子,才能得到這個學位。她們的智商是毋庸置疑的,做事耐心,資金充裕,有獨立能力,只要在樣貌和社交方面調整自己,依靠她們的智商,相信上手很快。

下一步就是情商和價值觀了。這兩個方面關係到一個人的人品。我們經常說,選擇人要看人品,倘若人品不行,及時她的高學歷在專業領域的確會備受追捧,但是在情感生活方面就不行了。人都是要生活,伴侶之間會相互吸引。

“我是一個35歲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麼辦?”

從男性的角度來說,她們因為有光環,就顯得有些遙不可及。

其實,博士後排去年齡後,自身就是一塊美玉。假設有兩個女生,一個很優秀,很獨立,人品沒話說;另一個沒有那麼優秀,甚至是有一點笨,但是就是知道好好說話,知道什麼時候該撒嬌。兩個人同時向一個男生進發,那麼後者的女生會更容易獲得男生的親睞。原因很簡單,你是來想要和那個男生牽手成功,而不是想要和他競爭。人性中對於自身的捍衛,對於競爭的敏感讓那個男生很容易理解錯你的來意,他會對一個需要他的女生更容易產生好感

“我是一個35歲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麼辦?”

而許多的女博士更是傾向第三種生活——逃避。

這裡的逃避不是“縮頭烏龜”的意思,是她們漸漸接受了現實,就像是一朵花,開在那裡,有蝴蝶來就是相互吸引,沒有就這麼開放著。

也許這個狀態並不是他們想要的,也許是失敗過多後的釋然,也許是足夠自信,足夠佛系,就像是古代的避世一樣,自得其樂。

人生有著多種的選擇,有些人選擇了女博士這條路,一輩子搞科研,獻身於熱愛的事業中去;有些人做個普通人,就婚生子,過著謹小慎微的算日子生活;有些選擇吃苦,吃得苦中苦後生活優越,過了自己可以選擇的生活。無論哪一種,都是一個面,像是魔方,你只能在這個平面行走,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選擇一樣,就得放棄一樣

“我是一個35歲的女博士,孤身一人,怎麼辦?”

最後給女博士的建議就是多去經營生活,多去參與活動,這也是需要學習的,順其自然解決不了問題。

給我們大家的建議就是多讀書多看報,以這些優秀的師姐為榜樣,開創屬於自己的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