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汝州 劉孟博

武巡店舊稱“武巡鎮”,傳言昔時為“董家村”,位於汝東邊陲,距離市區約三十五里許,汝州與郟縣的界河黃界河(此段稱“邊界溝”),便在村東南不遠處流淌。武巡店因其四方輻輳之便,為汝東地區為數不多的商業繁華所在,商業發達,村內店鋪林立,道光廿年《直隸汝州全志》卷三稱其,“鋪面甚多,四方歸之者如市焉”,故昔有“東有武巡鎮,西有臨汝鎮”之說。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武巡店歷史悠久,因書缺有間,現今僅可追溯至明初,明初移山右之民以實中原,武巡杜氏先祖杜才興,自山西太原府澤州高平縣南馬杜外遷。後杜才興獨身一人到達汝州東董家莊(今武巡村),時有董太翁者膝前無子,見杜才興忠厚本分,便招為子婿入贅家中,自此杜姓安家落戶於此,並漸成望族。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汝州地區的村名多與姓氏或建築、地形等風物有關,而武巡村村名卻不在此列,考武巡村村名由來已久,清康熙年間時人已對武巡之名不知由來何昉,僅民間流傳有武巡案判案立集的傳說故事。相傳明代董家村南四里外,牛王寨有集市一處,商品貿易主要以北部山區的山貨木柴為主,山民負重而來,不甘遠行寸步,集市漸次北移。因累年棄遠就近,集市逐漸移至董家莊附近,牛王人以董家莊侵集為名上訴州衙,適有武姓“巡案”來汝訪察地方,在親臨走訪後,得知集市移位為民眾自發,並非董家莊有意為之。便判定牛王人不得再起訴訟,並立下集市永在此處不可再移的規定,董家莊民眾感其德,遂以其姓氏官職,改董家莊為武巡店。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民間傳說雖不可盡信,不過在明中後期武巡店已有集市或確有可能,明朝自建國以後,經過一百多年相對安定、平和的休養生息,到明中葉,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提高,商品經濟發達,各地集市數量較前期增加不少。明末社會動亂,流寇蜂起,《杜氏家譜》記載,其二門七世祖杜選四子十孫,經此亂之後,僅餘麟趾、麟瑞二人,可想明末人口消減之巨。清初百業蕭條,武巡店集市遂斷,後經順治、康熙兩朝休養生息,人口及社會經濟有所恢復,武巡店才重起集市至今。道光廿年《直隸汝州全志》卷三載“武巡店:屬牛王裡,城東三十五里,雍正年間逢雙日起一小集,乾隆八年移集於街內,開設鋪面甚多,四方歸之者如市焉,逢雙日集。”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清咸豐、同治時期,捻軍舉事,席捲豫西,官府傳檄四鄉修建圩寨以自保,武巡店作為商業富庶之地,商賈居民為保安寧商議築寨,歷數載修建寨牆、海濠、寨門、碉樓無不齊備。寨垣整體呈長方形,周長五百餘丈,寨高三丈,寬一丈,海濠闊三丈,深六尺,設南、北、西三門,南門榜曰“崇德寨”,北門榜曰“拱辰”,西門榜曰“望汝”。寨牆修建後,對武巡店的社會安定起到很大的作用,自清後期至解放初的近百年間,一直是村民賴以自保的堅固工事,解放後社會安定,古老的寨牆修建失去作用,才逐漸損毀無存。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武巡店村北枕以嵩麓,南環以汝水,左有界河之繞,右有鐵爐之護,鍾靈毓秀,物產豐富,民風淳樸,十步之內,自有芳草,歷代不乏傑出之人。武巡店自明代以來人文蔚起,學風濃厚,道光廿年《直隸汝州全志》卷五載記,汝州時有文廟兩處,一在州城,一在武巡,其尊師重道之風可見一斑。此外村中另有玉皇廟、地母廟、禹王廟、菩薩堂、天爺廟、老君廟、山神廟、廣生殿、太尉廟等古蹟,與傳說中由郡馬府改建的京兆祠堂、古民居等古建均為武巡店悠久歷史的象徵與標誌。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杜氏祠堂創建於何時已不可考,僅有傳言稱舊時為“郡馬府”改建,武巡《杜氏家譜》自明隆慶年間創修以來,迄今已經續譜九次,然而與祠堂相關的資料卻存者寥寥,且前後矛盾難以梳理。民國九年《京兆祠堂圖記》稱杜氏祠堂明時已有,規模宏大,後毀於明末清初之亂,清時所建毀於鹹同捻軍之亂,後咸豐朝及民國均有重修。今人《文魁樓記》稱杜氏祠堂主樓“文魁樓”,昔時為“郡馬府”學堂,並沿用至咸豐年間,後十五世杜錫祁因故變更學堂為杜氏家祠,杜錫祁轉讓產業之木契,現在仍保存完好。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杜氏祠堂現今稱武巡文化中心,孑存古建僅“文魁樓”,“文魁樓”為硬山頂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高約兩丈,樓層間由木構樓板相隔,現基本保存完好。民國九年八修《杜氏家譜》中保存《京兆家祠圖記》一軸,所繪祠堂全貌為寫實或意構不得而知,現僅將內容描繪於後。全貌圖中所繪祠堂由大門、二門、堂樓、東西廂房組合而成,大門為硬山頂,脊飾五脊六獸,高懸“京兆家祠”匾額一方,門前有石獅子一対,三鬥旗杆一対,上掛“郡馬”二字彩旗。一進院無建築,進門即見二門,二門較大門略小,上掛“郡馬府”三字豎匾,院中有東西廂房及堂樓,堂樓即現存之“文魁樓”,上掛“文魁”二字匾額一方。

汝州訪古       汝州歷史名村武巡店與杜氏祠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