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01 銀山智人遺址

1981年,巢縣銀屏鎮岱山村銀山,村民進山的匆匆腳步驚醒了藏在山洞裡16—20萬年前的古生物(但根據對銀山地點堆積物中鈣板年代的測定,年代應該在30萬年前),卻將其化石作為磷肥原料賣給當地磷肥廠,有些甚至作為中藥材被販賣。很快,文物部門得到了消息,銀山神秘面紗逐漸揭開……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被黃土掩埋的主洞(攝影 | 方華)

此後四五年間,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所等單位對這片區域進行了多次發掘,發現一塊人類枕骨化石和一顆古人類牙齒化石以及23種哺乳動物化石。根據化石形態特徵,確定了早期智人“巢縣人”的存在,這也是長江下游地區唯一一處早期智人化石地點。一時間,消息轟動全國。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人類枕骨和牙齒化石(來源 | 《合肥通史》)

2013年5月,當年的巢縣早已變身巢湖市,而銀山智人遺址(7-0185-1-185 國七古遺址)則出現在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上。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國保碑與北洞(攝影 | 方華)

02 合肥曹魏新城遺址

很多人認識和熟悉合肥,源於三國那次名場面“張遼大戰逍遙津”。大戰發生於215年,十五年後大將滿寵向魏明帝曹叡提議在合肥舊城西雞鳴山始建新城。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張遼大戰逍遙津(攝影 | 束文傑)

這裡的“舊城”可不是今天的環城公園內的老城!而是“今四里河、蒙城路一環路一帶”——漢合肥城(一說古廬子國或“盧方”始建城池,又稱“廬邑”),這座城址自西漢至南朝梁前後使用了三百多年。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漢、唐、宋合肥古城略圖(來源 | 《合肥城圖志》)

新城更像一處軍事基地,主要針對孫吳的進攻。始建的第二年,新城投入使用,青龍元年(233)全部竣工。從考古情況來看,這座城池設有三座土券城門(東中門、東側門、西城門)、夯築城垣、護城河、夯築道路(車馬道)、鑄造作坊、練兵場、夯土臺(練兵指揮台)、飲馬池、房屋等。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420米,東西寬210米,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三國新城遺址示意圖(製作 | 束文傑)

2019年10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佈,這座擁有近1800年曆史的古城址(合肥曹魏新城遺址 8-0048-1-048 國八古遺址 )榮登榜單。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合肥三國遺址公園(攝影 | 合肥商業迷)

03 吳覆墓

江淮大地人傑地靈,千百年來名臣武將輩出。說起合肥古代名人,人們往往想起范增、楊行密、包拯、李鴻章、劉銘傳、丁汝昌等,然而明代一位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將軍鮮少人知。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吳復畫像(來源 | 網絡圖片)

吳復(1321—1383),字伯起,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元代末年,召集鄉民北上濠州投奔朱元璋,自此一生征討東西,十多個省留有他的足跡。洪武十二年(1379),受封安陸侯。洪武十六年(1383年)十月,吳復金瘡病發,病逝於普定,被追封為黔國公,諡號威毅。三年後,太祖諭葬,將其靈柩從普定遷葬故鄉合肥。《明史》有評:“少負勇略”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吳覆墓石像生(來源 | 幸福肥東)

與吳復光輝的戎馬一生相比,他死後的墓葬卻顯得有些低調,大多數合肥人不知道具體位置甚至不知它的存在。吳覆墓,肥東縣陳集鎮享堂任村,坐東朝西。現有神道、石像生(石人、石虎、石羊、石馬及控馬人和望柱)、墓碑、墓冢,另有享堂、神牆已不存在。2019年10月,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0178-2-011 國八古墓葬)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吳覆墓(攝影 | 大合肥侯蕭寒)

04 姥山塔

近二百五十年後,距吳覆墓80公里外,巢湖中央的姥山島上,崇禎四年(1631)開始建設文峰塔。七年後,建成4層(一說3層)。清代光緒四年(1878),李鴻章倡導並委任江蘇補用道吳毓芬續建,完成最終的7層八角磚石塔,後作《姥山塔碑記》刻石。塔高約51米,內有135級石階可登,磚雕佛像共802尊。與吳覆墓的命運相同,姥山塔(8-0309-3-112 國八古建築)也在此次公佈的國保名單上。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文峰塔(攝影 | 涔寂熙)

05 李氏家族舊宅

據說,此前民間曾流傳“姥山尖一尖,廬州出狀元”。建塔近二百年後,1823年晚清重臣李鴻章出生於合肥縣東鄉。其實李鴻章出生地和祖宅是在磨店,太平軍攻佔廬州期間被焚燒一空。我們今天看到的淮河路上的李府是同治年間(1862—1874)李鴻章及其兄弟新置的房產,此時正處於其仕途的快速上升期,春風得意之時。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李鴻章(來源 | 網絡圖片)

當年的李府,範圍涵蓋了今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人稱為“李府半條街”。今天的故居,只是當年龐大建築群的一小部分,目前僅存與李鴻章有關的大型建築群,典型的江淮民居建築。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淮河路(攝影 | 束文傑)

李鴻章家族故居,坐北朝南,一共五進。依次為門廳(大門)、前廳(過廳)、中廳(福壽堂)和走馬轉心樓,總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其中前兩進均為七開間,中廳為該組建築的主體,內部結構採用明三暗五式,用前隔扇後屏門及摘支窗等圍護,以擴大與靈活其使用空間。中廳後是一道充分體現內外有別的隔牆,內即是走馬樓,是由第四、五兩進構成的一幢四合院式的二層樓,系女眷主要的休息活動場所。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李鴻章家族故居示意圖(製作 | 束文傑)

上世紀50年代,一度為百貨公司和多家銀行使用。2013年5月,李氏家族舊宅(7-1735-5-128 國七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李鴻章家族故居(攝影 | 月半印象)

06 劉銘傳舊居

與李府同一時期,在城外西鄉大潛山西北麓2公里處,一座莊園拔地而起,她的主人則是晚清時期另外一位合肥籍名人——“劉老麻子”。劉銘傳,字省三,生於1836年,比李鴻章小13歲。戰場上與太平軍碰過面,與法國軍隊打過仗,最後去新成立的臺灣省當了第一任巡撫,被後人稱為“臺灣近代之光”。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劉銘傳(攝影 | 束文傑)

劉銘傳舊居,又叫劉老圩,三面環山,金河環繞,佔地一百多畝。圩內南部為生活居住區,北部水堰中有大小兩座小島,圩四周有條寬約10—15米的護圩壕溝。外濠內東南、東北各有一座大吊橋,兩吊橋處均有兩層門樓各7間;進門樓後是內濠,又有三座吊橋、三座門樓。濠內側砌有石圍牆,圍牆轉角處築有碉樓,有房屋建築約300間。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劉銘傳舊居示意圖(製作 | 束文傑)

建築正廳為三進,每進13間,一進與二進天井院內是迴廊包廂,第三進為兩層堂樓;正廳面對連接外濠的月牙塘,月牙塘為兩角尖內弦為長方形的荷花池,池中有長方形花圃,四周雕刻石欄杆,兩邊有石橋相連。正廳西南角是西洋樓,三間兩層,為藏書樓。正廳北面為鋼叉樓,五間兩層,此樓有“壓邪鎮圩”之意。鋼叉樓後建有“盤亭”,亭內原存放西周時期的著名青銅器——虢季子白盤。建築均為排山排柱,雕樑畫棟。1950年部隊進駐劉老圩後,對圩內大部分建築進行了改建或新建,原有建築僅存三幢(17間),改造後舊房三幢(12間),自然環境依舊。2006年6月,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957-Ⅴ-84 國六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劉老圩(攝影 | 閒逛三冬)

07 馮玉祥舊居

巢湖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古有銀山“巢縣人”,近有傳奇三上將——“布衣將軍”馮玉祥、“和平將軍”張治中和“傳奇將軍”李克農。三位將軍的家鄉分別今巢湖市的夏閣鎮竹柯村、黃麓鎮洪家疃、烔煬鎮中李村,今天在那裡保存有他們的故居/舊居,其中馮玉祥舊居和張治中故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馮玉祥(左四)、張治中(左七)的合影(來源 | 蘇州黨史網)

馮玉祥舊居,原有房屋5進22間,由議事廳、侍衛室、書房、臥室、伙房等組成。其中伙房在抗戰時被日軍燒燬,僅剩4進19間,建築面積約有430平方米,均為磚木結構、小瓦屋面的平房。馮將軍生前曾於1936年、1937年兩次回鄉,將祖居的老房子作了翻修和擴建。1988年、1994年和2005年,當地政府先後三次對故居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維修。擴建後的故居佔地4690平方米,由前院、後院、花園等部分組成。2006年6月,入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0959-Ⅴ-86 國六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馮玉祥舊居(來源 | 合肥故事休閒頻道)

08 張治中故居

張治中故居,由故居和桂翁堂組成,坐落在黃麓師範校園內。故居坐西向東,背山面水,磚木結構,小瓦屋面。大廳水泥地面是水磨石地板,中央依稀可見一幅圖案——五隻蝙蝠捧著一個變體的“壽”字,周圍點綴著祥雲。“五福(蝠)捧壽”,寓意“福壽吉祥”。院子裡還有一棵將軍親手栽植的梓樹,枝繁葉茂,兩人方可合抱。這處故居是“巢湖三將軍”故居中最“原汁原味的”,始建於1890年。2019年10月,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0596-5-080 國八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張治中故居(來源 | 瑤海駿馬)

09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

讀到這裡,有讀者就要問了,合肥最早入選國保單位的是哪裡呢?合肥十景之一“瑤崗風雲”——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早在二十三年前的1996年11月,即已入選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248-5-050 國四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攝影 | 束文傑)

1949年3月下旬,由鄧小平、陳毅率領總前委機關,饒漱石、張鼎丞等率領華東局和華東軍區機關進駐瑤崗村,在此駐紮有一個月。根據資料,當時總前委和華東局徵用民房115間,共2519平方米,現存52間,計1196平方米。已復原20間約700平方米。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群,佔地面積3.86萬平方米,包括總前委、華東局、參謀處、機要處、秘書處等舊址和後勤處、警衛營、總前委醫院、防空洞、墩塘等遺址,其中舊址均為清末徽派建築。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群示意圖(攝影 | 束文傑)

10 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大樓

九年後,毛主席踏上合肥的土地,在視察剛剛成立兩年的安徽省博物館時,說道:“一個省的主要城市,都應該有這樣的博物館,人民認識自己的歷史和創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緊的事。”在全國掀起解放後博物館建設的第一次高潮。在此前後,周恩來、鄧小平、劉少奇等老一輩革命家幾乎都視察過該館,陳毅元帥題寫了館名。該館成為20世紀50年代全國四大樣板館之一。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毛主席視察安徽省博物館(來源 | 資料圖片)

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大樓,是安徽省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建築面積11580平方米,展覽面積7826平方米。大樓為仿蘇式建築,磚混結構,面南背北,造型呈U形。正中主樓五層(第五層為塔樓),兩側副樓兩層為展廳。建築簡潔壯觀,平面規矩,中軸對稱,莊嚴肅穆。主樓高聳突出,迴廊寬緩伸展,是合肥市20世紀50年代興建的三大建築之一,建築時代特色鮮明。2013年5月,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1747-5-140 國七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安徽省博物館(攝影 | 束文傑)

結語

合肥十處國保單位,從遠古到現代,時空跨越萬年。它們見證了人類文明的起源,古代合肥的燦爛輝煌以及現代城市的飛速發展。我們常常聽到一些關於合肥歷史的不當言論,這些也許可以作為“物證”狠狠反駁他們。

今日話題

你的“國保”印象?你認為合肥那些地點應該入選下一批國保單位?

安徽合肥:國保單位知多少?穿越萬年,從人類起源到現代城市記憶

(出外龍舒人: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 網易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 作者:束文傑
  • 參考: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相關景區網站、合肥市文物管理處、《合肥通史》、《合肥城圖志》、網絡等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