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長江刀魚養殖已經成功幾年了,為什麼有人說在市場上沒有見到?

普濟


曾經售價高的時候近萬元的長江刀魚從今年開始已經禁捕了,所以野生江刀短期內基本已經成為了“絕唱”。其實早在2012年就已經完成了全世界首次長江刀魚的人工繁殖,但是為什麼在市場上幾乎沒見到呢?

事實上之前的“完成人工繁殖”跟“可以商業化養殖”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區別原因之一就是長江刀魚實在是太“金貴”或者說“性子烈”了,這種魚非常難以運輸,不說“離水瞬間斃命”吧,可是真的也差不太多了,很容易就“應激而死”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工育種就是一個很苦難的任務,好在因為在長江流域附近有著魚塘是會進行江水互納的,因此也就有些小刀魚苗被衝入進去,算是機緣巧合解決了這個困境。之後通過用水泵模擬水流,讓刀魚保持洄游的習性,才能有機會得以成熟。

而且刀魚成魚是一種視覺動物,簡單的說就是它們只能看見會動的東西,對於漂浮和沉底的飼料是根本就看不見的,就不用說去吃了,只吃能懸浮在它們生活水域來回動彈的東西。所以解決刀魚吃什麼、怎麼吃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總不能一個小魚塘就一直安排一個人專門一把把的撒糧吧。“吃一口喂一口”這樣的方式在最初育種的時候沒毛病,但是大規模的商業養殖這就有點開玩笑了。

所以哪怕是在2016年就拿下了“長江刀鱭全人工繁養和種質鑑定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的,上海市嘉定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鬍春暉在接受採訪時候也說,目前嘉定區人工養殖刀魚的平均存活率在56%左右。而且江刀生長期長、生命脆弱,能夠真正到達“商品率”出去賣的魚不到10%,整個推廣站2兩以上的刀魚也只有差不多六千尾而已。

綜上所述,這也就是為什麼長江刀魚雖然攻克了人工養殖的關口,但是遲遲不見大量上市的原因。但也並不是沒有上市啊,去年就已經有江蘇企業的江刀上市出售,售價三兩一條左右的江刀大約是3000元一斤。

最後是我收集到的一個“陰謀論”猜想,分享一下圖個樂而已,不用較真兒:有可能之前已經有部分人工養殖的長江刀魚在售,但是,是作為野生江刀出售的。畢竟很多人的固有掛念裡就是“不管什麼東西肯定是野生的好、野生的應該貴”,而江刀的養殖難度大、成本高,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發生好似“狸貓換太子”的事情好像也不稀奇。而且事實上現在很多人都沒機會吃到長江刀魚,就算能消費數千一條小魚兒的人,也不是經常能吃到,所以覺察其中區別的概率就更小了。而且之前長江刀魚的育種基本可以說都是野生的“魚二代”,本身就沒有多少差別。

不過現在長江刀魚已然禁捕了,說不定是人工養殖技術已經在原有程度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或者即將突破,說不定不遠的將來長江刀魚不說恢復到最繁盛時期那麼普遍的程度,但至少不至於物種滅絕了。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刀魚養殖成功,為何市場難覓其蹤?"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刀魚,是一種洄游魚類,與鯽魚、鮰魚、河魨並稱為"長江四鮮"。有如此名號,可見刀魚在食用方面價值不低,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征服不少消費者的胃。然而,如此美味佳餚在市場上卻不多見。到底是何原因呢?



野生刀魚數量減少了

野生刀魚的數量,因為汙染和爛捕爛撈,逐年下降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1973年長江沿岸的刀魚產量為3750噸,1983年刀魚產量銳減到了370噸,2002年刀魚的產量已經不足100噸了,2011年刀魚的產量僅為12噸。很明顯,刀魚的產量逐年銳減,差不多要面臨滅絕了。

目前,為了保護野生刀魚,已經全面禁止捕撈了。所以,現在市場上刀魚不多見,也就不奇怪了。但是,刀魚已經可以實現人工養殖了。為何還是無法拯救刀魚的整體產量呢?



刀魚可人工養殖,但依舊存在技術難題

刀魚人工養殖成功了,但是至今畝產量僅有40~50斤。而導致如此低的產量,原因主要有:一是,刀魚繁殖依舊面臨難題。刀魚繁殖需要人工人工受精,而由於刀魚性格剛烈,工作人員抓住刀魚之後,它會拼命掙扎,出現很高的死亡率。同時,也導致受精很難成功,10對刀魚能夠成功人工受精1對,已經是很厲害了;

二是,刀魚對於餌料要求過高,天生的挑食王,只吃天然的生物餌料。此外,對於水質、養殖場的面積都要求苛刻,比如養殖場地要寬,太密了不行,無法進行高密度養殖,產量很低。

由於以上原因,導致刀魚雖然養殖技術有所突破,但是養殖規模卻無法發展起來。加大野生的數量下降,市場的供應量嚴重不足,變得很稀少,價格很高,市場售價在4000~10000元/斤之間,普通人根本就無法銷售得起。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自從長江刀魚價格飛漲到千元一斤時,就有人在想法人工養殖,還很多。心想著你野生都成千上萬一斤,我養出來賣到一般的價錢也賺大錢啊。再說那些湖刀、海刀都能矇混提價,我養殖的起碼正宗品種,肯定要比他們好吃吧?


正如這些養殖戶所料,今年就有養殖的江刀上市,價格不高,3000元一斤,個頭偏大,都在四兩,所以不饒價。

可是養殖戶並不欣喜,反而叫苦連天,我這個價嚴重不夠本,虧大發了!讓所有水產養殖戶目瞠口呆,我養的家魚三塊一斤都賺錢,你是我一千倍啊!虧什麼虧,蒙人吧?

這就是至今江刀養殖成不了氣候的根本所在。按說當下水產養殖技術算是有史以來最高水平,多麼難養的娃娃魚都成就了產業規模,大黃魚甚至全部都是養殖的。可是訪遍鎩羽而歸的江刀養殖戶,大家眾口一詞:這小傢伙太難伺候了,這輩子是搞不定它了。

即便最有成就、並拿到“長江刀鱭全人工繁養和種質鑑定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上海市科技一等獎的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和上海市嘉定區水產技術推廣站,這樣頂級水產科研機構,也只能勉強的養活一部分,算下來遠遠不夠投入,老百姓的話說,虧血本。


根據當下江刀養殖經驗總結,主要存在三大難關,至今無法完全破解。

第一道是繁殖關。大概長江裡洄游魚種都一個德行,要在流動的水環境產卵。記得小時候在縣城附近的國營農場,看到技術員幫助白鰱產卵,在大母魚腋下打了一針後,放到一個水泥做的洄形池子裡,大魚頂著人工激流產卵。如今讓小小的刀魚產卵,也用到這個原理。

第二道是性格關。別看刀魚個很小,脾氣卻很大,俗話叫做“氣性大”,一言不合就立馬氣死給你看。所以不像其他很多魚那樣,捉起來後可以養著,哪怕養個一天半會也好。這小傢伙離水就死,根本買不到活蹦亂跳的活魚。不僅如此,它還特別膽小,很容易嚇著,稍有動靜,就竄的無蹤無影。

第三道是生態關。長江刀魚生性忙碌命,閒不住。春天從海里來到長江,產罷卵再回到大海,也正是這種終身馬拉松似的流浪生活方式,使得肉質格外不一樣。刀魚一共有三種:江刀、湖刀、海刀。長得差不多,味道天淵地別,就是因為湖刀海刀生活在相對安逸環境,缺乏鍛鍊,味道大大不如江刀。

僅僅這三道難關,就可以想想養江刀是多難,行家都知道,個大長得快、食譜廣和適應性強的魚,再嬌貴也能養好。譬如娃娃魚,只要給它個避光陰暗、安靜低溫水環境,就可以很好的成長。江刀卻不是,二兩的小貓魚卻需要翻江倒海的大環境,小小養殖場可以模擬,就是成本高得嚇人。

還忘了說江刀另一個特性,個不大,嘴挺刁,吃活食,浮在水面的,落到水底的都不吃,只吃水中間的動態食物,活魚活蝦。你說怎麼喂?能憋得養殖場修出八米深養魚池,一點一點的投食,才惑著魚兒吃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兩年才能長大,最大也就四兩,還是貓魚規格。

當然還有很多難關。總的下來,同行得出一致共識,再沒比養江刀更難的活。根據已有資料顯示,養殖水平最高的上海市水產所,江刀成活率剛剛過半,高達56%,60畝的養殖面積,四年來,達到商品魚規格,也就是二兩以上的,不到10%,總共幾千條。幸虧帶有科研性質,有項目資金支持著,否則那麼大的投入,一年還產出不到千條魚,就算都是最大的,四兩一條,也就400斤,按3000元每斤,可賣1200000元,工錢都不夠,哪是本哪是利啊?

所以,長江刀魚禁捕後,想吃的人還得耐住性子等幾年,千萬別說你有錢,這可不是有錢能買到的東西。再個要提醒下,不要憋不住去買來路不正的江刀,原因這裡不說,自己清楚,出了事比害眼還厲害。


普濟


長江刀魚養殖已經成功幾年了,為什麼市場沒有見到?

長江刀魚,可以說是國內最名貴的水產品。當前,市場上一斤刀魚的價格在4000~6000元,優質的可以達到8000~10000元。就這個價格,普通人群消費不起。

長江刀魚價格高得如此之離譜,重要的原因是“物以稀為貴”。對,沒錯就是市場上太少了。我們先來看看當前長江刀魚的產量。



長江刀魚的產量

長江刀魚的產量主要來自於野生。1973年的時候,長江沿岸的刀魚產量為3750噸!10年之後的1983年刀魚產量僅為370噸;19年之後的2002年產量已經不足100噸了;到2011年的時候,產量只有12噸了。由此可見,長江刀魚產量越來越少,都到了快滅絕的地步。為此,已經全面禁止捕撈長江刀魚了。

這樣的情況,產量少,市場上不多見,加上刀魚肉質鮮美,肥嫩,價格當然很高,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高。

也許你會問,長江刀魚不是已經可以進行人工養殖了嗎?價格如此貴,為何沒有人大規模養殖,獲取利潤呢?



長江刀魚可實現人工養殖,但是難度太大

人工養殖長江刀魚,在技術上是取得了成功,大概是在2012年的時候,在江蘇一個養殖基地突破的。但是,人工飼養長江刀魚的過程之中,卻存在一些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導致無法規模化養殖。

  1. 一是,養殖技術太慢,週期過長。
  2. 二是,長江刀魚對水質和飼料的要求極高,特別是口味極為挑剔。
  3. 三是,成本太高,無法進行大規模養殖。很多養殖企業都無法規模化養殖,更不用說是單個漁民了。

此外,長江刀魚還具有剛烈的性格,暴躁的脾氣,如果被什麼東西束縛住就會拼命的掙扎,直到死為止。所以,捕撈長江刀魚的時候,很難拿到活的。



好了,以上關於長江刀魚養殖已經成功幾年了,為什麼市場沒有見到?這個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


終歸農村


恕我直言,長江刀魚人工養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並不算養殖成功,有兩項關鍵技術尚未取得突破。

刀魚人工養殖關鍵技術之一人工繁殖刀魚苗尚未成功,現在所謂人工養殖刀魚是從長江捕撈的野生刀魚苗進行人工馴養的。刀魚有應激反應,離水即死,而且人工排卵非常困難,刀魚會拼命掙扎而無法人工排卵,卵沒排出來,刀魚就死在手中了。現在人工養殖只能靠野生刀魚苗,而且成活率不高,人工養殖刀魚價格,與野生刀魚價格差不了多少。

刀魚人工養殖關鍵技術之二是洄游技術。刀魚有洄游習性,在長江中下游產卵繁殖,孵化後,洄游到大海生長。如果不解決洄游技術,“江刀”有可能變成“河刀”,沒有了鮮味,也會無法生長。現在人工養殖刀魚,無法洄游到大海里生長。刀魚對水質要求十分嚴格,必須模仿海水養殖,才能生長,水大咸刀魚會有應激反應而死,水太淡,也會應激反應而死,如果不解決生殖洄游技術,就不算人工養殖成功。


刀魚今年2月1日起,全面禁止捕撈了,所以市場很難見到,而人工馴養刀魚量又非常少。也就是說,從今年2月1日起,人們有可能品嚐不到“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魚了。刀魚野生資源越來越少,年捕撈量不足100噸了。為了保護長江生態環境,讓長江生態得已休養生息,長江刀魚可能要暫時告別我們的餐桌了。

長江刀魚建國初期年捕撈量4142噸,下降到目前年捕撈量不足100噸,2011年只捕撈11噸。保護長江野生魚類已經刻不容緩了,如果再不對長江刀魚加以保護,長江刀魚總有一天象白鰭豚一樣,從長江裡功能性滅絕,我們子孫不僅品嚐不到長江刀魚鮮美,而且只能在水產博物館裡觀看長江刀魚標本了。


長江刀魚,價格居高不下,是因為量少,人工養殖如果解決刀魚苗繁殖技術和成活率問題,才能基本上算養殖成功,到時候刀魚市場才能增量,價格才能迴歸平民價,老百姓才可以消費的起。就目前長江流域,水質汙染、過度捕撈,刀魚要想回到40年前捕撈量,可能要100年以上。

我小時候,吃過兩次刀魚,確實味道鮮美無與倫比,40年前吧,價格是10元錢4條,每條2兩——3兩左右,後來,刀魚在我們當地很難見到,而且價格變成“天價”了,我等平民百姓是望魚興嘆了,40年沒有吃過刀魚了,只能在回憶中,體會刀魚美味了。


現在市場上有人把“河刀”和“海刀”冒充“江刀”賣,消費者難辨真假。“河刀”和“江刀”與長江刀魚味道有天壤之別,不是一個檔次,希望消費者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謹防上當受騙!


長江三農


恕我直言,長江刀魚人工養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並不算養殖成功,有兩項關鍵技術尚未取得突破。

刀魚人工養殖關鍵技術之一人工繁殖刀魚苗尚未成功,現在所謂人工養殖刀魚是從長江捕撈的野生刀魚苗進行人工馴養的。刀魚有應激反應,離水即死,而且人工排卵非常困難,刀魚會拼命掙扎而無法人工排卵,卵沒排出來,刀魚就死在手中了。現在人工養殖只能靠野生刀魚苗,而且成活率不高,人工養殖刀魚價格,與野生刀魚價格差不了多少。

刀魚人工養殖關鍵技術之二是洄游技術。刀魚有洄游習性,在長江中下游產卵繁殖,孵化後,洄游到大海生長。如果不解決洄游技術,“江刀”有可能變成“河刀”,沒有了鮮味,也會無法生長。現在人工養殖刀魚,無法洄游到大海里生長。刀魚對水質要求十分嚴格,必須模仿海水養殖,才能生長,水大咸刀魚會有應激反應而死,水太淡,也會應激反應而死,如果不解決生殖洄游技術,就不算人工養殖成功。

刀魚今年2月1日起,全面禁止捕撈了,所以市場很難見到,而人工馴養刀魚量又非常少。也就是說,從今年2月1日起,人們有可能品嚐不到“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魚了。刀魚野生資源越來越少,年捕撈量不足100噸了。為了保護長江生態環境,讓長江生態得已休養生息,長江刀魚可能要暫時告別我們的餐桌了。

長江刀魚建國初期年捕撈量4142噸,下降到目前年捕撈量不足100噸,2011年只捕撈11噸。保護長江野生魚類已經刻不容緩了,如果再不對長江刀魚加以保護,長江刀魚總有一天象白鰭豚一樣,從長江裡功能性滅絕,我們子孫不僅品嚐不到長江刀魚鮮美,而且只能在水產博物館裡觀看長江刀魚標本了。

長江刀魚,價格居高不下,是因為量少,人工養殖如果解決刀魚苗繁殖技術和成活率問題,才能基本上算養殖成功,到時候刀魚市場才能增量,價格才能迴歸平民價,老百姓才可以消費的起。就目前長江流域,水質汙染、過度捕撈,刀魚要想回到40年前捕撈量,可能要100年以上。

我小時候,吃過兩次刀魚,確實味道鮮美無與倫比,40年前吧,價格是10元錢4條,每條2兩——3兩左右,後來,刀魚在我們當地很難見到,而且價格變成“天價”了,我等平民百姓是望魚興嘆了,40年沒有吃過刀魚了,只能在回憶中,體會刀魚美味了。

現在市場上有人把“河刀”和“海刀”冒充“江刀”賣,消費者難辨真假。“河刀”和“江刀”與長江刀魚味道有天壤之別,不是一個檔次,希望消費者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謹防上當受騙!



遊戲人超超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長江刀魚是什麼魚?相信對水產品比較關心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吧,長江刀魚可以說是天價魚類之一了,尤其是清明前後的長江刀魚價格更是高到令人咂舌。

長江刀魚是什麼魚?

長江刀魚學名叫做長頜鱭屬於洄游性魚類,春季二三月份的時候會從大海進入長江之中,並溯江而上產卵。然後在緩慢的游回到大海之中。長江刀魚的幼魚會在長江的河口地區進行育肥,第二年時候長江刀魚的幼魚會返回到大海當中生活。清明節前後的長江刀魚一般會停留在長江入海口附近活動,此處餌料豐富,長江刀魚的生長速度快,肉質最為肥美,此時也是長江刀魚價格最貴的時候,長江刀魚的價格能夠達到近萬元每斤,這樣昂貴的價格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夠消費得起的。

也正是因為長江刀魚的價格昂貴,人工捕撈也非常的嚴重,再加上近些年汙染問題等原因,造成長江刀魚的數量更是急速的下降。有些違規不捕撈的漁民使用的漁網不僅十分的長,網眼還十分的細密,有些連一根手指都過不去,這也是導致野生長江刀魚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江刀魚能否進行人工養殖?

長江刀魚人工養殖技術已經在2012年的時候就已經研究成功了,但是為何沒有進行大範圍的人工養殖,這裡的原因也有很多。人工養殖技術研究成功並不意味著就能夠快速的投入到大規模的商業養殖之中去,裡面依然存在有很多的技術方面的問題。長江刀魚上面也提到了屬於洄游性魚類,產卵期間需要洄游到長江之中進行,這樣的生活環境是很難進行模擬的,只有比較專業的養殖研究機構才能夠進行,一般的養殖場是很難模擬的。再加上長江刀魚離水即死的特點很難進行人工飼養。另外長江刀魚的食物也比較獨特,長江刀魚的食物需要時能夠動的活體飼料,而我們普通的飼料長江刀魚是不會吃的,這也給人工大規模的養殖帶來一定的困難。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因素之外,還有很多影響長江刀魚進行大規模養殖的因素在其中,所以說目前進行大規模的人工養殖長江刀魚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科學興農


刀魚。

刀魚是長江流域的特產,肉質軟嫩,味道鮮美,號稱“長江四鮮”之一。

如樓主所說為何刀魚養殖成功了卻市場上見到不多,是因為刀魚不適合長途運輸,一旦久置或冰凍會極大影響其口感,這是所有河魚長途運輸的通病,所以刀魚主要見於江浙滬一帶,北方不常見。

北方也有刀魚,但是他們說的就是我們南方人說的帶魚,所以會有誤會。



寧波本地小海鮮


刀魚現在市場上的價格都是幾千元一斤,普通人一般是消費不起的,另外刀魚離水即死,很多即使能吃到刀魚了,都是死刀魚。刀魚死了後水都會變成綠的,一般有的客人想吃刀魚,都會要求你拿給他過目一下,所以一般市面上活的刀魚沒有,死的很多,消費者是沒辦法接受的!你在怎麼物以稀為貴,只能有價無市!


小饅頭的臉


這種魚是炒作起來的,肉少刺多,我家就在長江邊,小時候吃很多,所以我覺得花幾百幾千塊買沒有價值,我覺得鱔魚比它好吃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