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袁世凱在朝鮮發現異象,連發四封電報朝廷都不理,最後稱病逃回家

話說袁世凱在朝鮮的小日子過得舒舒坦坦,小酒喝著,小曲哼著,高興的時候騎馬遊街,不高興的時候訓斥一番朝鮮的王公貴族,誰都不敢說個不字。

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日本人對袁世凱恨的咬牙切齒,因為袁世凱總是破壞他們對朝鮮的染指,隨著日本人在朝鮮的屢屢碰壁,他們來了一個曲線救國,一邊在國內發展實力,一邊走清朝的上層路線。

後來袁世凱發現了日本逐漸給朝鮮增兵的異象,就急著給朝廷連發四封電報,想要派兵來和日本幹一場,但都石沉大海,最後只能稱病逃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袁世凱在朝鮮發現異象,連發四封電報朝廷都不理,最後稱病逃回家

日本做了哪些準備

日本對朝鮮覬覦已久,可不是一天兩天,這是他們對外擴張的最佳跳板,和東三省有著同樣的戰略意義,所以他們才會從明治維新以後開始了對朝鮮多年的連續滲透。

可惜日本人遇到了李鴻章,李鴻章只打出了一張牌,把袁世凱派過去就保了朝鮮十年的安穩,但這種成績得放到大時代背景下來看,李鴻章也好袁世凱也罷,他們和日本掰手腕的最大依靠是清朝的實力,一旦和日本的實力平衡被打破,那他們再多的計謀都不好使。

袁世凱在朝鮮發現異象,連發四封電報朝廷都不理,最後稱病逃回家

日本人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做了多手準備,首先在國內大力發展新政,刺激經濟,推動工業和軍事的進步,從國家實力上對清朝來了個彎道超車;其次,加大了對朝鮮滲透,如果說之前都是暗中的佈局和扶持代理人,那麼在1894年甲午海戰之前,日本直接派出自己的士兵進駐朝鮮。

最後就是直接針對袁世凱的行動,因為日本人的謹慎使然,雖然有這麼雄厚的軍事實力,但他們還是想除掉袁世凱,只要袁世凱還在朝鮮一天,就會勾起他們心中隱隱的痛。

日本人的動靜這麼大,袁世凱早就發現了,而且一連發四封電報讓朝廷派兵增援,為什麼沒有下文呢?

袁世凱在朝鮮發現異象,連發四封電報朝廷都不理,最後稱病逃回家

李鴻章的打算

袁世凱的電報發到朝廷,李鴻章也收到了,但他並沒有做什麼舉動,因為他那個時候想的以夷制夷,想通過英俄兩國來當調停人,調解清朝和日本在朝的利益矛盾。

不得不說李中堂的這一招走的有點讓人看不懂,日本都這麼狼子野心了,還妄想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這無異於以虎謀皮,所以這場通過外國勢力的調停最後以失敗告終。

這個時候李鴻章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因為之前中日雙方在天津簽訂過條約,約定如果增兵需告知對方,但李鴻章擔心如果向朝鮮增兵會被日本當做挑釁,進而挑起戰火,當然他也不想把現在朝鮮的駐軍撤回來,因為清朝的顏面還得保留,總之就是不主動也不退讓。

袁世凱在朝鮮發現異象,連發四封電報朝廷都不理,最後稱病逃回家

稱病逃跑

調停失敗以後,遠在朝鮮的袁世凱更著急的團團轉,這個時候朝廷既不派兵也不說讓他回去,雖然他厲害但也打不過人數眾多武器精良的日本士兵,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袁世凱此時心裡和明鏡一樣,他知道如果清朝不派兵,那肯定會輸,如果派兵了也許可以打一打。古語有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袁世凱知道這個時候的朝鮮就是危牆,他知道日本人肯定不會放過他,可以說一開戰,他會是第一個目標。

袁世凱知道自己不能坐以待斃,但他也不能這樣冒然逃跑,因為擅離職守會被治罪的,所以他給李鴻章寫了個因病需回家治理的電報,也沒等李鴻章的回覆,就火速通過外國使館,在甲午海戰前就逃回了國內。

不得不說袁世凱的眼光很準,他在朝鮮發現了日本頻頻調兵的異象,連發四封電報朝廷都不理,最後稱病逃回家遠離了災禍,幾個月後日本先是武力破宮擊敗了朝鮮的當權者閔妃,隨後又發動了甲午海戰,清朝在這兩場戰役上都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