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日本老人的孤寂之淚與外勞的引入

日本老人的孤寂之淚與外勞的引入

說起日本的“人口問題”,我想起兩次經歷。有一次,日本外務省下屬的一個負責外宣的部門邀請我去採訪一個振興地方經濟的項目。採訪當天,我與陪同人員從新幹線轉乘慢車,再由慢車轉乘一輛前來迎接的小麵包車。沿途綠水青山,很少能看見人影。當時我便感慨:“常聽人說日本要‘恢復軍國主義’,但日本人口已稀少到這種程度,靠什麼去‘恢復軍國主義’呢!”

快到村口,只見8位年齡60歲至80多歲的老人站在一排房子前等候著。我下車後用日語跟老人們打招呼,他們個個臉上露出笑容,有人說“我們村裡好久沒有外人來了”,有人說“你這個外國記者看著很年輕啊”。

我立即投入現場採訪。原來,這一排房子已改建成釀酒廠。陪同人員說,這8位老人每年釀造出的日本酒“為振興日本地方經濟作出重大貢獻”。

接著,我到村裡轉了轉。安靜,異常的安靜。一處處小院,大多是“鐵將軍”把門。隔著院牆向裡望去,或是荒蕪一片,或是屋簷坍塌。

一位日本大媽帶著我到村裡學校的運動場,兩個籃球架依然豎立,但網籃已經近乎破碎。運動場上擺著一排長長的露天燒烤鐵架。這位大媽嘆了一口氣說:“孩子們都走了,有的去了東京,有的去了大阪,最沒出息的也去了縣城。以前過年時,他們還知道在‘大晦日’(日本的大年三十)趕回家。現在,他們也不願意回來過年了。”她告訴我,為了讓孩子回家,村裡的老人想了各種辦法。“這不,在‘廢校’操場上擺放燒烤架就是為了讓他們回來不只為看看父母,還可以與當年的同學聚一下,但這招只在頭兩年管用。”大媽說。

臨別時,有的老人給我送了他們釀造的日本酒,有的悄悄用衣角擦淚。在我看來,這是孤寂之淚。

還有一次,我應邀到日本香川縣的幾個小島參觀當地連續幾年舉辦的國際美術節。走到一座小島的一處路口,一位年近90歲的大媽使勁向我招手。我走過去後,她立刻切開擺放在案頭的沙瓤西瓜,熱情地說:“你吃,你吃,不要錢,我看見有人來就高興。”

這位老大媽告訴我,雖然小島上白天有一些遊客,但一到下午四五點鐘,他們就乘船走了,夜裡的小島和“死島”差不多。“我是17歲嫁過來的,以前島上一度有3000多人,現在只有20多個老頭老太了。”老大媽說,縣裡每星期派兩次醫療船到島上為他們檢查身體或者看病,但要是遇到重病,就要被醫療船運走,有些人便在島外去世了。“過去還能把遺體運回來火化,但現在,連島上的殯儀館都關門了。”

看到大媽身後一棟棟空無人煙的房屋,我開玩笑說:“我將來也想到這裡養老。”她立刻跟上話說:“你來吧,只要你把戶籍遷到這裡,這裡的房屋都是免費租住的,縣政府還可以給你提供200萬日元的裝修費。”

我身邊有大批不生孩子的日本朋友。在社會輿論如此關切人口問題時,他們為何堅持不生孩子?

生活在大阪的高田是大學教授,他的妻子是律師,按照收入,他們“富養”孩子都不成問題。但高田告訴我,他們夫妻二人此生想以實現個人價值為目標,無法全身心為子女付出,因此“不生反而是最負責的選擇”。

而對於60歲的松下太郎來說,不生孩子是無奈的結果。年輕時,他在東京一家汽車公司工作,每天疲於奔命沒有機會結識女性。2008年金融危機後,松下的公司又倒閉了。再就業困難的他索性回老家照顧父母,生活的重擔徹底打消了其結婚生子的想法。在接受我採訪時,松下的一番話或許能代表許多日本人的心聲:“是否陷入人口問題與我無關,眼下我只想過好自己的生活。”

低出生率問題難以解決,日本又面臨勞動人口嚴重不足。為此,日本決定從今年4月開始引進約35萬名外國勞動者。然而我通過採訪發現,日本人對這一計劃疑慮較多。

日本精英階層不看好該政策。他們認為,如此龐大的計劃漏洞很多,招聘渠道便是其中之一。即便達成政府間合作協議,完全依靠通過對方政府來招聘可能性不大,大概率仍然要分散到中介機構。這就會出現問題:原本就不高的薪水再經過中介,勞動者能拿到手的錢少之又少,這樣日本勞動力市場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如果中國人不來,培訓將成為另一大問題。”一家日本工廠的高管對我說,“中日同屬漢字圈,相對來說,中國人較容易掌握基礎日語,可以很快適應日本的工作與生活。但其他國家民眾就不太行,比如越南人,他們在工廠裡操作機器經常出錯。”

這位高管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如今赴日中國人群體特徵發生顯著變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日打工對中國人來說能賺取不菲的收入,不少人選擇在這裡從事較低端行業。但隨著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國人現在赴日基本以留學為目的,很多人完成學業後留在銀行、高校等機構工作。有數據顯示,在日外國勞動人口中,中國人佔近30%,其中不乏擁有專業知識與技術的高學歷人員。然而這次日本主要是想為建築業、護理業等較低端領域吸引勞動人口。

政策實施難度還體現在,新政策下的工作簽證期限是10年,其本意是幫助企業節省重新招聘和培訓的成本。不過,上述日本高管對我說,目前,只有持醫療、技術等類型簽證的外國人可邀請家人一同赴日生活,從事低端產業的外來人口不行。這意味著,對普遍注重家庭觀念的東方國家民眾來說,除非報酬特別優厚,否則很少有人願意背井離鄉這麼多年。

一位日本媒體人更擔心大量引進外來移民會引發矛盾。日本人固有島國思維,看不起外國人。如果外來人口湧入日本,成為他們的鄰居甚至工作夥伴,難免引發各種矛盾。反之亦然,從事低端產業的外來移民也將面臨“委屈融入”還是“自我隔離”的矛盾選擇。

相比精英階層,普通日本民眾更關心安全問題。家住東京的井田先生對我說,這些年,他家附近來自越南、柬埔寨、菲律賓、泰國等地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有的人有小偷小摸的習慣,為此他特意加強了家中的防盜措施。說起日本準備引進35萬外國勞動人口,井田表示,希望“家附近的外國人不要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