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科學理性與資本邏輯的時代,馬克思能夠怎樣幫助我們?

馬克思哲學今天看來似乎過時了。然而,任何人都無法否定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已被全球化浪潮下的資本邏輯裹挾了。

馬克思哲學與我們當下命運之間仍然有著緊密的關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面對這樣一個科學理性與資本邏輯的時代,馬克思能夠怎樣幫助我們?

科學理性與資本邏輯的時代,馬克思能夠怎樣幫助我們?


很多人認為資本是一種理性力量,正如經濟學家的態度。然而資本並非理性,而是感性,但卻是異化的感性力量。資本是一種必須依賴不斷增殖才能存活的東西,雖然它顯而易見的提高了勞動的生產率,帶來更大的社會化以及為個體準備了豐富的物質要素,但它同時也把價值的滿足、意義的尺度等原本屬於精神世界的東西從我們的內心中剝離了出去。資本邏輯取代了原有的倫理價值,成為一種載體。其實早在降生之時,我們已經不可避免地在恐懼、焦慮、迷茫和無力感中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對載體的渴求。以前,這種載體是由人際關係展開的倫理秩序,而如今,它不得不讓位於資本,資本通過關係以社會權力的方式來支配和統治個體。

科學理性與資本邏輯的時代,馬克思能夠怎樣幫助我們?


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能接觸和感受馬克思是幸運的。馬克思的意義遠超過了經濟學的範疇,而是本體論意義上的。馬克思關心的不是資本,而是人,雖然它是從社會權力關係入手,但在其中,卻是散發著人性的價值。《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分析了異化的四種形態:人對勞動結果的異化,人對勞動過程的異化,人對自己的異化以及人對人的異化,其中我們不難發現馬克思對人性的關懷。

科學理性與資本邏輯的時代,馬克思能夠怎樣幫助我們?


所以,馬克思哲學對資本實質的揭露是深刻的,因為它不是像經濟學研究那樣停留在對某一社會事實的純粹範疇把握之中。它從個體的實踐層面去揭示社會事實背後的本質,即人類精神在資本背景下的異化的狀態。勞動的意義已被剝離出了人的感性體驗,抽象化到叫做“一般勞動”的交換價值中去了,進而使得個體意義的尺度為資本所控制,人的行為為資本所驅使,失去了工作和勞動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