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91年出身農村,最窮身上800塊,我是如何1年賺到200萬的?

91年出身農村,最窮身上800塊,我是如何1年賺到200萬的?

我關注的公眾號很多,但是讓我一直喜歡的不算多。「行者三由」,算其中之一。

號主三由,出身湖南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在西部某211畢業後,硬生生地靠自己的努力,從月入5000到5萬,再辭職創業做新媒體,年賺200萬。

他的每篇文章,我都認真看過。他倡導“見識即財富”,把自己畢業5年在社會摸爬滾打的血淚經驗,寫成1篇篇文章,給我巨大的啟發。

《91年出身農村,最窮身上800塊,我是如何1年賺到200萬的?》這篇文章,總結了三由從無到有的窮小子,逆襲到年入百萬小老闆的故事,我受益很大。

推薦你也讀讀這篇文章,在業餘時間撈到自己的第一桶金。

掃碼關注「行者三由」後回覆“經歷”

即可獲得三由野蠻逆襲的真實故事

91年出身农村,最穷身上800块,我是如何1年赚到200万的?

掃碼關注 行者三由

回覆【學習】還可獲得年輕人成長必備資料包

(精選寫作 + 簡歷 + 電子書 + PS+PPT)

三由好看的文章還有很多,我再推薦另一篇《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講述的是他對大學生進入社會的深刻見解。我看完感受很深,希望你也讀一讀。

91年出身农村,最穷身上800块,我是如何1年赚到200万的?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01

你身邊的農村大學生,都混得怎麼樣?

三由自己就是農村出身,身邊也有很多跟我背景類似的同學。這些同學,大都很勤奮,很上進,能吃苦。

但整體上看,窮苦家境出身的孩子,進入社會以後,與同等資質又上進的富二代,差距越來越大。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勤奮的同學,慢慢落後於人呢?

91年出身农村,最穷身上800块,我是如何1年赚到200万的?

02

無權無勢,一腔孤勇的無奈

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在城市奮鬥沒有根基。這一點,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表現得還不明顯。他們學習上特別能吃苦,成績往往十分優異,拿獎學金也是家常便飯。

因為學校判定學生的標準很單一,就是考試成績。所以他們在校園裡還有一些心理上的優越感。

但是到了社會上,競爭變成多維度。家庭的支持,變成一種無形的競爭力,並且這種支持,往往比你個人奮鬥,帶來的助力更大。

三哥的大學同學力哥,畢業後到當地一家運營商應聘。他專業知識過硬,溝通能力很強,形象也不錯,高大帥氣,就是皮膚有點黑。

他一連通過100多人的海選、20人的初面、8人的無領導小組討論,進入到最後一道終極面試,面見總經理。

力哥跟我說,總經理很和藹。進門就跟他泡了一杯茶,請他坐在辦公桌對面,問了他一些很輕鬆的問題:家是哪裡的,有哪些親戚,父母從事什麼工作。

力哥都非常坦誠地回答了老總。總經理面帶笑容地說他很不錯,回去等通知吧。

第二天上午,公司網站掛出了擬錄取名單,力哥落選了。

獲得這個唯一名額的人,是另一位看似普通的女孩子。

後來力哥才知道,這個女孩子的媽媽,是當地工商局的副處級幹部。

相信老總在面試這個女孩子的時候,也問了她家境之類同樣的問題。其中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明眼人都知道,所有競爭,其實都是一種利益博弈。

假如力哥的專業實力是80分,女孩的專業實力是60分,但她家庭資源加成40分,總分就變成了100分,碾壓力哥。何況女孩的專業實力,還不一定差。

我能理解力哥這種出身貧農的同伴。三哥自己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在社會上打拼,踩過很多坑,吃過不少苦。如果家裡能給自己更多的資源,比如錢、專業的指導,現在的發展,也許會更快吧。

91年出身农村,最穷身上800块,我是如何1年赚到200万的?

03

性格自卑,不敢冒險的侷限

前幾年,有篇很熱門的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說的是寒門學子,很難在社會突破階層固化。裡面有個這樣的場景:

一批到銀行實習的孩子,第一天來公司報道,就可以從表現,看出他們的家庭出身。

來得最早的孩子,表現拘謹的,一般是農村孩子。他們非常珍惜這個工作機會,來之前,必然家裡已經千叮萬囑,要他們做事勤奮,有禮貌,早點去留個好印象;

進來就主動跟人打招呼端茶倒水的,一般父母都在黨政機關工作。他們善於察言觀色,喜歡溝通。

那些嬉嬉笑笑,喜歡和人開玩笑,見多識廣的,大多都是經商家庭出身。他們很自信,也很豪爽,有一股商人的機靈。

有一些不苟言笑,有點高冷的孩子,多半是學術家庭。他們有點恃才傲物,有一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孤傲之感。

看,雖然一起進入社會,但是不同家庭的孩子,性格已經深深烙印在他們身上,融進骨子裡了。

農村出身的孩子,通常比較自卑,不願和人交流,老是埋頭做自己的事。一是因為他們本身做事很勤奮,二是他們比較閉塞,也羞於跟別人交流。

這種同學,其實是非常吃虧的。因為工作,不是在學校聽課做題,一個人關著門做自己的事,而是團隊的溝通協作。

多向前輩請教,和同事溝通,可以少走許多彎路。在外面聚餐,也可以獲得許多你不為人知的信息。這種信息,有時就決定你的人生走向和職業發展。

做人唯唯諾諾,做事畏畏縮縮,這種處世方式,必定會擠壓一個人的發展空間,路就會越走越窄。

91年出身农村,最穷身上800块,我是如何1年赚到200万的?

04

急於盡孝,反哺家庭的無助

盡孝是中國傳統美德。但是出身農村的孩子,急於盡孝,反而變成了限制他們發展的一塊短板。

這種同學,工作賺了錢,首先想到的把錢寄回家裡,給家裡買各種貴重東西。這種迫切報答父母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只是在客觀上,也減緩了他們前進的步伐。

剛工作,本來錢就不多,日常開銷,加上社交、學習投資,所剩的錢已經寥寥無幾。如果還要打錢給父母,那麼她必定會不斷地壓榨自我投資的成本。這種狀況持續得越久,他們與同齡人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三哥的兩個大學同學,畢業後都留校讀研,繼續做學術研究。K很有學術天分,善思考,肯用功,家境貧寒,父母都是農村的。L也比較努力,資質平平,家境優越,老爸是房地產公司老闆。

在學校的時候,K的學術成就,吊打L。畢業以後,就反過來了,L碾壓K。

沒別的原因,因為K家裡條件不好,白天做學術,晚上還要兼職各種家教,寫文章,瘋狂地賺錢補貼家用,給爸媽買保養品,打錢回家。要買房,不好意思問家裡要一分錢,搞得自己非常辛苦。

至於做學術研究,只能排到盡孝之後了。

而L,畢業後安安心心地寫論文,參加各種論壇,全身心地撲在他的學術上。房子,問家裡要的首付。車子,岳母娘那邊給的嫁妝。自己賺的錢,也完全投在結交各種學術名流,買國外正版的論文和書籍翻看。

2年之後,L已經在該領域小有名氣了。而K,還在為生活奔波,不斷地反哺家庭。

剛進入社會,我們最需要的是成長。但是這種學習和成長,很多時候都是要用銀子堆的。受限於急於盡孝的心態,我們的視野、賺錢能力,都會大打折扣,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

這是一種無奈。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

91年出身农村,最穷身上800块,我是如何1年赚到200万的?

05

認清差距,未來仍有希望

農村出身的孩子,是不是就輸在起跑線,永無翻身之地了?

當然不是。馬雲、劉強東、俞敏洪,家裡都是草根出身,現在身價過億,是影響世界的企業家。

三哥自己,也是湖南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家裡赤貧。畢業5年,現在在深圳開公司,一年也能賺個200萬。

貧窮不是放棄的藉口,家境不是失敗的理由。

如果因為出身農村,就滿腹牢騷,腦子裡都是階層固化,財富不均,社會不公平,制度不合理,官商都是勾結,白手起家都是運氣,美女開寶馬都是二奶,帥哥開奔馳都是富二代,那這個人這輩子,真的沒救了。

父母所處的出身條件,養育我們已經不易,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多。接下來,就讓我們自己開創一片天地吧!

正因為出身低,視野狹窄,因此我們更應該正視差距,用更多的努力,填補這條鴻溝。把那些可笑的身份標籤和自卑感丟掉,沉住氣,在某個領域不斷深耕,用時間積累自己的實力和口碑。

用這一代的努力,去換取下一代更好的基礎和幸福。農村出身的孩子,不會一直混得差。

END

三由說:見識即財富

的確,每個人因為閱歷有限,看到只是世界的一部分。那些厲害的人,到底牛在哪裡?

讀這些牛人的文章,是我們成長最快的一種方式。

關注「行者三由」,回覆“好文”,即可獲取下列好文章

1、《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2、《推薦5本對我影響極大的好書(豆瓣評分8.5以上)

3、《如何高質量地走完大學四年?》

4、《我身邊那些月入5W+的人,普遍都在用的3個學習技巧》

5、《年輕人就該多吃苦嗎?》

掃碼關注「行者三由」後回覆好文

獲得見識和財富

掃碼關注「行者三由」

回覆“見識”獲得年輕必備的社會見識

年輕必備的見識資料

1、千份行業研究報告

2、1000本高質量電子書

3、生財進化論——27條真實賺錢案例/電子

-互推-

*大家好,為了公眾號發展壯大,我們會不定期選擇一些公眾號互推,過程沒有涉及任何費用,文案由於對方提供,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大家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關注,如有打擾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