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農村的老話“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何道理?為何媒人不能當?

老張談三農


農村俗語中有好多做人的智慧,如果能夠深入理解其中的含義,會讓我們受益匪淺。其中“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這句話,有書君覺得非常有意思。

今天我們就來解析一下這句話。

“不做中不做保”。

“不做中”的意思是,不做中間人,也就是不調解和參與別人家的民事或者家庭糾紛。

在農村,各種矛盾比較多,而且錯綜複雜。如果參與調解此類矛盾,不但要放下自己家裡、地裡的事情,付出時間和心血,還容易費力不討好。

因為可能矛盾雙方都覺得自己有理,你參與調解,哪句話說得不合適,會讓人挑毛病,讓人認為你有所偏袒,並從此對你心生忌恨。

幫人調解反而落了滿身不是,這事想想也真犯不上!

再者,既然發生了矛盾,雙方情緒都比較激動。如果你去調解,一言不合,雙方會發生激烈的衝突,調解人很有可能在勸架當中受到人身傷害。

有書君老家鄰村,有兩家人打架。Q去調解。沒有想到的是,當時有一家人拿出了獵槍。結果Q被獵槍打中了。獵槍裡面裝的是一些“流砂子彈”。

Q被送到醫院以後,因為砂子很難清理乾淨,左腿出現了壞死,後來不得不做了截肢手術。為勸架搭上了一條腿,Q確實太冤了。

另一種“不做中”就是不調解夫妻之間的家庭矛盾。

俗語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夫妻吵架,如果沒有什麼大的衝突,雙方本著“家醜不可外揚”的想法,一般是不願意讓外人知道的。

你顛顛地去調解,反而招致人家的反感。

網上也曾報道過,大馬路上夫妻打架,路人駐足看了一會兒,結果夫妻中那個不知好歹的丈夫把怒氣撒到了路人身上,對路人一頓拳打腳踢。

當然那個男的或許有點偏執,但作為路人,因為觀看夫妻打架,無辜遭一頓毒打,想想也夠憋屈的。更別說去勸架了!

其實“不做中”本質上是在提倡一種“明哲保身”的處事哲學。但是,如果我們的親朋好友家裡發生了糾紛,確實需要我們去幫忙調解的話,我們也要克服畏難情緒,本著“一碗水端平”的思想,勸雙方以和為貴。平息矛盾,解決糾紛,也是我們在做善事。

“不做保”的意思是不做擔保人。現在農村人做個小本生意需要貸款,或者民間借貸,都得有擔保人。我國法律規定,擔保人是與借貸人負有連帶責任的。

也就是說,如果萬一貸款人或借款人在一定的期限內還不上所欠的款項,擔保人就得承擔這份債務。因此,擔保人是有很大的經濟風險的。

有書君一個遠方親戚A,他的表妹在一個小額貸款公司上班。表妹為了完成業績,讓A擔保從村裡找了一些農民的錢,存進這個公司。

後來這個小額貸款公司涉嫌非法經營,被查封。老闆聞訊攜款潛逃。表妹還不上村裡人的錢,村裡人都去找A還錢。後來為這事還走上了訴訟程序。A為此苦惱不已。

但是,如果有親戚朋友為解燃眉之急,求我們做擔保人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對方的誠信,以及事情的可靠程度。還要考慮最壞的結果,自己是不是有經濟能力來應對。

“不做媒人三代好”。

這句話的意思雖然有點誇張,但大意就是不做媒人,會省去好多的麻煩。

早先的時候,農村青年男女戀愛結婚,大多都是靠媒人牽線搭橋。如果在給人介紹對象的時候,一方對另一方不滿意,會說“難道我就配找這樣的?也太小看我了!”

還有的兩個人開始彼此都中意,但是時間長了,一方覺得兩個人不合適,提出分手。被分手一方也會說是因為後期媒人不給力,或者媒人故意給“踹鍋”等等難聽的話,讓媒人背了好大的黑鍋。還有本來定了婚,女方要了彩禮又想悔婚,但是彩禮又不歸還男方,媒人還要去為這事跑斷腿。達不到雙方滿意,媒人也會落下埋怨。

再者,就是兩個人結婚以後吵架,也習慣上叫媒人來調解。還有婚後發現對方有不良嗜好,或者發現對方身體有慢性病等,都會埋怨媒人,說媒人跟對方一起欺騙自己。媒人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可見,當媒人真是個“技術活兒”!落好的不多,落埋怨的情況倒是不少。

媒人當初為了兩家人的事,跑斷了腿,麻煩還是不斷。小兩口婚後有事還要麻煩媒人來調解。

雖然“不做媒人三代好”說得有點過,但如果做了媒,小兩口過得不順,媒人多少年都得跑前跑後,起碼好多年不得安生。

因此,現在有些熱心的大姨大媽愛給人做個媒,做媒之前跟雙方說好:“我只負責牽個線,以後發展是你們的事!”是啊,現在通訊這麼發達,兩個人郎情妾意,再自己去聯繫、約會吧。這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做法。

可見,“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綜合起來是說,人要遠離是非,避免費力不討好,也避免給自己造成傷害。

但是有的時候,還必須要有一些“熱心人”,來幫助大家解決矛盾糾紛,以及度過經濟上的難關,還有給青年男女當紅娘。

那麼被幫助一方,要知恩圖報,不要讓好心人流汗又流淚。

而作為熱心幫助人排憂解難的人,也要量力而行,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保護好自己。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媒人這個問題我可以回答你。

我的丈母孃幫她親兄弟的女兒也就是侄女介紹了一門親事,相親的過程中就問題不斷,更別提結婚後。

先講講基本情況:女的我親眼見過,估計才1.48米,長相也就頂多5分左右。男的長的。。。一般般,齙牙。相親的過程中女的就一直嫌棄男的長的不好看,齙牙等等。後來老婆的舅舅就勸她說你這麼矮,長的又不是國色天香,那男的除了難看人很勤快,配你也配的上。加上一堆親戚勸,也就同意了。然後。。我丈母孃家開始不安寧了。

小夫妻兩人孩子都已經四五歲了,還是吵吵鬧鬧,各種問題雙方家長都找我丈母孃解決。還有幾次女的離家出走更是無厘頭的打電話找我丈母孃要人。弄得我丈母孃家真的煩的要死,經常要給他們兩夫妻調解。雙方親戚也一直埋怨我丈母孃。

在雙方親戚看來,我丈母孃是介紹人,在兩家中間起了中間人的作用,出了問題第一個想起的當然是中間人。而我丈母孃呢?她覺得很委屈,她只是介紹而已,成不成是他們兩家的事情,成了之後不和睦為什麼要找她?所以說媒人不要輕易當,一片好心容易給自己惹來一身騷。


大韭菜豬總


  1. 這個我很認同,因為身邊就有人給別人做媒做中而惹上麻煩的例子。先說給人做中的,我一男同事,開始我以為他五六十歲了,頭髮花白,又很瘦。後來熟了知道他才四十多點。因為他跟一個朋友做擔保人向銀行貸了八九十萬做生意。朋友生意虧了跑路了,銀行找他擔保人還款,家裡還有個讀高中的女兒,他如熱鍋上的螞蟻,頭髮一下子全白了,人也蒼老了不少!

    還有個老家給人做媒的長輩。當時還是九十年代,本來那長輩好心把個親戚的女兒介紹到本村,想著平時有個照應,沒想到兩人成家後,男的不爭氣,吃喝嫖賭,還經常打老婆。原來那女的挺漂亮的,是個高中生,當時九十年代高中生算是個文化人了,知書達理,但就是懦弱。後來被打丈夫打傻了。她丈夫競還有嘴臉帶著她上媒人家裡鬧,說介紹了個傻子給他,把他給害了,他要離婚……然後那女的父母也去媒人家裡鬧,說把他們女兒給害了,本來好端端的個人,嫁過來沒幾年竟成了個傻子……那媒人兩頭不是人,經常喊寃:我這輩子就做了一次媒,竟落得這下場。別說這輩子,下輩子都不幫人做媒了!


心如止水的石榴


在農村,有那麼幾個行業真的不是隨便什麼人就可以做的,如果你要做,就要承擔被人罵的風險。那麼這是幾個什麼行業呢?那就是中人、保人和媒人。這也就是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的來歷。

按道理來說,中人、保人和媒人都是做好事,為什麼有人強烈反對去做呢?這裡面有原因,我們先說中人,所謂的中人,就是中間人。農村的這個中間人真不是容易做的,你得有威望,有能力,還得人脈廣。如果你什麼條件都不具備,就去做中人,結果可能就是什麼事情也辦不成,而且被兩邊人同時罵得半死。

別人會說你,沒有金剛鑽,你幹什麼攬瓷器活呢?到頭來,中人熱心做好事,反而落得裡外不是人。保人跟中人有所類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擔保人,主要是在經濟活動中為某一方充當擔保的人。

保人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因為你是拿你的信譽作擔保,因為一旦你所擔保的對象跑掉了,別人就會專門找保人。搞不好保人就會被折騰死,所以如果農村做保人是要看情況做的,一般人是絕對不會輕易去做的。

最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媒人,媒人是給青年男女牽線搭橋的,按道理來說,是給青年男女做好事的,怎麼毀三代呢?不做媒人不知道,做了媒人才後悔,如果你到農村去仔細問一下農村媒人的體驗,就會發現,他們真的是一肚子的苦水。

主要是因為媒人撮合的男女如果婚姻幸福,他們可能不會記得有媒人這回事,但是如果婚姻不幸福,無論男女雙方是誰,都會把帳算在媒人的頭上。原本媒人是想做好事,但是卻是落了兩頭氣。

媒人的喜錢沒有拿到,以後見面還會橫挑鼻子堅挑眼,這日子怎麼過呀。所以農村媒人一定是有這麼幾個條件才能做的,一是年紀比較大的女性,平時人緣很好,四鄉八鎮有些威望。

二是眼光要準,保媒這件事情,最主要的是要眼光獨到,能夠把最合適的男女湊合到一起,而不是隨便拉郎配,這樣可以減少以後不必要的麻煩。三是嘴皮子一定要會說,不會說的媒婆基本上沒有人要的。

對於媒人來說,一門親事說壞了,三代之內都會受到影響,特別農村人視婚姻為神聖,不會輕易離婚。兩口子感情不好,也要湊合著過,想起來的時候就會罵媒人。“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其實就是這個道理,這也提示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的,要量力而行。

在做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去做中人、保人和媒人。沒有能力的話,千萬不要去做,否則會影響自己一輩子,甚至下一代人的。尤其是都市中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係很脆弱,經不起風吹雨打。而且現在很多擔保都是在網上進行的,人與人之間連面都少見,這就更增加了風險性。大家在做中人、保人和媒人之前,三思而後行呀。


小小嬴政


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這我是深深領教了,因此總是儘量避免不做或少做。

不做中,中即中間人,兩邊說服調停,評判是非。做中間人本是好一件,兩方信任,但事實是好人難做。過去我就多次做過中間人,結果多下樂好反招怨。兩人鬧矛盾,各說各有理,中間人要做和事佬,做得皆大歡喜者少,總有一方不滿招怨的多,甚至說明為中間調解,暗有偏袒的,弄不好反招一方罵,又成仇人的,我幫過一對好友調解夫妻矛盾,就是出力不討好反被怨。現在有價作中的不少,賣買雙方做中的是雙坑雙吃的也不少。我曾為友人好心做地中房中,沒有講中價,一心為友,可還是被誤了,所以,不是懇請有心求的,我絕不再為人做中了。

不做保,保是擔保。做擔保是要有條件有能力的,是要承擔極大風險的,特別是經濟擔保,人事擔保。人與人之間,那怕再知己親密,但人心始終隔肚皮,有你不瞭解,不可預知的事情,一旦出了問題,擔保方是要負責任的,我就見過好幾個為親友擔保借錢而無法還,債主就找上擔保人要錢的。這,我為友情也曾作擔保,那提心吊膽勁兒自難言說。

不做媒,媒指媒人,也是中間人之意,這裡多指為男女婚姻拉媒做媒保謀。為男女做媒,成就婚姻,本是兩全其美,好事一件的。但並非人人是這麼認為的,人心不足,永遠存在,何況隨時勢變化,終有一方不好的呢,這做媒的又落埋怨了。我就為內侄女做媒。明明都好的,妻弟婦還不知足,總要埋怨幾下,於是,我索性不再為親友做媒了。三不做了,終得耳靜又安心。

做中幫個忙,本是好事,卻演變成不好,其中必是大有問題的。要想做真正的好人,是中都不好當,也難當好,最好不當。





樹德漢碩


中人,保人,媒人是以前農村中的三種類型的人。也有的是職業化的,但大部分是業餘的。

中人:類似現在的中介公司,專門從事諸如介紹土地買賣,物資交易,牲畜交易,房屋宅基地交易等大型生產生活資料交易。由於當時法律不規範,農村經常出現災荒。農村的豪強勢力會趁機盤剝窮人,逼迫窮人破產。甚至妻離子散。而中人往往成了這些豪強勢力的幫兇。壓迫窮人的助力。在每次合同落款中除了甲,乙雙方以外,還需專門填寫中人簽字姓各畫押。

保人:這個容易理解,借貸需要保人。監獄取保需要保人。親戚鄰里等信譽需要保人。做保人是需要風險的。比如借貸保,假如借貸人沒有還貸。保人需承擔還貸義務。如果你也逼迫還貸人還貸,就會造成糾紛甚至打架鬥毆。

媒人:做媒婆都是些能說會道的人。婚姻講究父命之命,媒妁之言。因為是包辦買賣婚姻,很可能破壞真正的青梅竹馬姻緣。婚後出現很多家庭糾紛。而兩家成親主要聽得是媒婆之嘴。所以媒婆有很大責任。

所以農村老話講,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


朱增林呀


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是什麼意思?

“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中,既中間人;保,既為別人擔保;媒,既給別人說媒。為什麼說“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呢?就是因為這三種事情是出力不討好的,容易遭受埋怨和猜忌。

中間人,這個是比較常見的,不熟悉的人之間進行買賣經常會找一些中間人,尤其是農村之間土地流轉、農機買賣等。對於不熟悉的買賣雙方最常見的做法是找個雙方都認識的人在中間給牽個線、搭個橋,促進交易的完成。按理說是好事,但是實際中買方會認為中間人吃了賣方的好處好讓賣方抬價;賣方會覺著中間人吃了買房的好處,幫著砍價。可以說中間人是最出力不討好的,沒落到便宜還遭埋怨。

擔保,市場經濟下金融市場運轉的產物。賣或者賣或者借款或者貸款都需要抵押物,抵押物不夠呢?就會找人擔保,也就是說擔保人和債務人是承擔相同責任的,只要債務人不能按時還錢,那麼你這個擔保人就得替債務人還錢了。所以說給別人擔保就相當於自己也欠別人錢了,風險相當的高。雖然說一些擔保的人能落點好處,但是佔的這點便宜和承擔的風險比遠遠不成比例。也有人總結了農村的幾大傻,其中的一傻就是擔保。

媒人,也叫做媒婆,現在叫紅娘,就是給人牽紅線、搭鵲橋的。按理說促成姻緣是好事,迷信的說法是積陰德的,但是這個是最容易遭受埋怨的。兩人牽手了在一起過日子了,一旦兩人鬧彆扭離婚或者鬧騰的厲害,第一個受埋怨的就是媒人。為什麼?千里姻緣一線牽,你就是那個栓繩子的人,不埋怨你埋怨誰。我也給人介紹過對象,還成了。我也後怕啊,如果不成或者過日子不順當不得埋怨我啊,好在過得還行。還有的說媒人是喜歡小恩小惠的,會佔點雙方的小便宜,這個也是有可能的,無利不起早嗎?這也是讓人埋怨的一個原因。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講的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幾句俗語在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為大家解答。

“不做中”在平日裡大家應該都能遇得到,兩個人發生矛盾,此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樣的矛盾是最難調解的,而此時中間人是最難做的,一定要把水端平不然容易把兩邊都得罪了。

“不做保”這裡指的是借錢時候出現的擔保人,就比如老張家裡比較富裕,你跟老張的關係比較好,我想借錢的老孫跟老張關係一般,而這時候老孫想跟老張借錢你做當中的擔保人,約定日期還款時老孫還不上,而你這個擔保人也連帶責任,所以一定不能隨便給人做擔保最後把自己陷進去。

“不做媒人好三代” 這裡指的是媒人婆,按理來說牽紅線的月老是積德行善的大好人,那為什麼還不要做媒人呢,因為結婚的小兩口,彼此跟對方都沒有太多的瞭解,時間久了就容易產生矛盾,想隱瞞對方的事情時間久了也會露餡最後導離婚,而有的人就會開始拿媒婆說事,埋怨媒婆,甚至遭到捱罵等等所以媒人也不是一個好做的事情。

農村的這些俗語用到實際生活上有些還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太過於著急,尤其是給人做擔保的,最後麻煩的還是自己。


賣煎餅的小夥子


農村有句叫做“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這句話字面的意思就是中間人,擔保人,媒人都不好做。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世事難預料,就像媒人吧,兩人結了婚合得來還好說,合不來離了婚,就可能會怨恨媒人。同理中間人和擔保人也是這樣。


這幾種人不好做,可總得有人做,所以一般中間人,擔保人都是由德高望重,或者比較有權威的人來做,以後就算起了糾紛,他們多少也得顧及中間人保人的面子,不敢胡鬧。

而一般做媒人的都是生活閱歷豐富,看人很準的中老年婦女,介紹的雙方門當戶對,一般都不會有太大問題。


我們一般人沒兩把刷子,就儘量不要做這中間人,保人或者媒人了,以免以後出了問題惹得一身麻煩。


核桃樹下話三農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都是非常有深意的,第一眼看起來好像沒什麼道理,但是真正看懂了就知道前人的智慧了。今天就來說說“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這句話的深意,看完可以記住這句話了。

農村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有何深意?

要說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的意思,其實就是說在農村不做中間人不做擔保人,不做媒婆那對於後代才有好處,為何會這麼說呢,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1、中間人不好做,容易得罪別人

在農村都會有些德高望重的人,往往鄰里有矛盾的話,都會請他們出來當中間人調停,只不過這人工作不好做,往往偏向了一方對方就會不服,很容易就得罪人了。無疑會為後代帶來不少的敵人,所以說對於子孫後代是沒好處的。

2、擔保人容易承擔連帶責任

現在當擔保人也是一個苦差事,有時候遇到親戚朋友有困難,就會過去當個擔保人,但是人心都是會變的,一旦幫別人當擔保人,別人借了錢直接跑路了,到時候擔保人就會承擔連帶責任了,只能夠負責賠償了。所以說擔保人看起來挺好有面子的,但是也不是好乾的。

3、媒婆牽對了紅線沒多少好處,沒牽對會招來罵名

媒婆都是幫人家牽紅線的,都是很受歡迎的,也會得到新人的祝福,好像對於家庭是有好處的。不過媒婆牽對了紅線,新人婚後幸福才得到祝福,但是真正的好處並沒有,多數人都是結婚了就忘記媒婆了。而如果沒牽對紅線,新人結婚後不幸福,就會抱怨媒婆亂牽紅線,覺得現在的情況都是媒婆的錯了,所以說媒婆也是沒什麼好處的。

正是上面這三個說法,導致在農村就流傳著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說法了,不知道你覺得說得有道理嗎,都說說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