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中國卡車司機生存報告

在中國的公路上,呼嘯而過的大貨車常見,而坐在車中的人,卻僅有著模糊的面孔。三千萬名大貨車司機連通著中國經濟的命脈,也撐起了一個個中國家庭。

交通運輸部2017年數據顯示,中國共有超過3000萬名卡車司機行駛在477.35萬公里的道路上。如果說道路是中國經濟的血管,那麼這些司機和他們的卡車就共同構成了血管裡的血液。他們流動,並且只能永遠保持流動。唯有如此,他們的日子才能繼續,我們的生活也不至於中斷。014年,公路貨運業1453萬輛貨車共完成全社會76%的貨運量和33%的貨物週轉量。統計顯示,公路貨運平均每天在途貨運量8400餘萬噸,平均每噸貨物運輸180公里,服務4.3億個家庭,平均下來,我們每個人每年都要讓他們幫助運輸和接收22噸貨物。

沉重的車輪

小到每戶人家的柴米油鹽,大到整個國家的經濟運轉,卡車輪子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公路貨運一直以來承擔國內七成以上的總貨運量,剩下的三成,則由鐵路、水路及航空等的貨運量組成。

龐大的數字背後,人們很容易忽視的事實是,一輛卡車只有約30噸的載貨量——這意味著司機的高強度勞動。而更加接近人們生活的,應該是近年發展迅猛的電商行業,以及其所帶動的快遞量增加。2018年11月,全國快遞量58.6億件,首次突破50億,是10年前同期的40倍以上,增量也不容小覷。

中國卡車司機生存報告

專業快遞公司貨運量連年增長,外流至貨運匹配平臺的運單也在增加。物流信息平臺滿幫的數據顯示,該平臺2018年快遞承運量,較前一年多了一倍。這些增加的需求,就多由自僱卡車司機承擔。

疲勞的方向盤

有聲音認為,縱然貨運量和人們對運送速度的預期都在提升,業內可以通過系統和技術等方面的提升,避免增加卡車司機的工作量。

但是司機普遍都有超時工作、疲勞駕駛等困擾。卡車司機跑一趟車的過程:出發前就先要花上不少時間尋覓貨源,因為除了他僱司機(卡車產權不屬於司機個人所有,司機不過是單純的勞動僱傭者),一般司機通常承運“零擔運輸”,貨拼滿了才可出發,否則會虧錢。他們通常在半夜啟程,因為路上車少、限行少,路上遇到的交警和路政人員也會較少,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配合貨物裝卸時間。接下來就是拼命趕路。很多卡車司機單次駕駛時間達20小時甚至30-40小時。

中國卡車司機生存報告

大部分司機在晚上8點後也要繼續開車趕路,晚8點後開車3小時以上的司機佔比超70%。司機每天單次駕車平均時間為7.8小時,普遍司機每天開車超過8小時,而駕車時間在12小時的司機佔比亦高達9.2%。如果從最長持續開車時間來看,平均值則為10.8小時,並且最長持續開車時間在12小時及以上的司機佔比逾四成。累了怎麼辦?司機通常抽根菸以解乏。

危險的路

卡車噸位高、體積大、盲區廣,本來就不易控制,加上貨運路程長、速度快,駕車風險不言而喻。在網上論壇卡車之家上,不時可以看到“卡友們”討論路上遇到的險阻,有嘆息,也有深刻的反省,亦不乏如何應對雨雪天氣、不合理的道路設計、陡峭下坡路等的經驗分享。

中國卡車司機生存報告

司機在貨運中面臨的問題,還包括成本高、市場不規範導致競爭激烈,路卡多、貨源不穩定及運費收入低;而偷油、偷貨和“碰瓷”就是司機最痛恨的事。

“在服務區丟油,在下道丟貨”是很多卡車司機的共識。即使面對偷油、偷貨、“碰瓷”,卡車司機基本也是自認倒黴。他們很少報警。因為報警耽誤時間,而且問題很少得到解決。

他們習慣了低聲下氣地生活。對交警、路政等執法者要“說過年話”(行話,意味說好話、求情),對於貨代,為了更好地找貨,拿運費,他們要請吃飯,帶禮物以維持良好的關係,甚至貨代拖欠運費他們也不敢要。即使對於裝卸工,也要加錢,塞禮物,以求儘快裝卸貨。

“卡車司機的社會地位很低,要忍得了氣:裝卸工的氣,貨主的氣,老闆的氣,都得忍。

流動的家

卡車司機的難處,還在於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通過貸款購車,常常被還款壓力逼得連續趕路。除了還貸,日常的支出也是一大筆錢,包括油錢、僱副駕、車的保養、一日三餐等。

論壇上,經常有一個無解的爭論:成本越來越高,不少卡車司機會和自己妻子一同開車,以分擔工作量、多個照應,也降低生活成本。另一些司機的立場,則是貨運風險高,夫妻倆人一同跑車,“若發生意外容易給家庭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卡嫂”,原指卡車司機的妻子,但也特指那些跟車的司機配偶。逼於現實,後者人數逐漸多起來。前述課題組就曾估算過,全國卡嫂大約有2500萬人;而課題組另一個針對卡嫂群體的調查發現,跟車卡嫂在整體卡嫂中佔比約36%,即大約910萬人。

中國卡車司機生存報告

嫂主要因為擔心路上風險太高、僱司機太貴、擔心丈夫的飲食起居等而開始跟車。在車上,卡嫂不止要擔當副駕駛的角色,幫忙找貨、裝貨,也要做“家務”,甚至會在必要時抱打不平。

除此之外,卡嫂還要操持著那個遙遠的家——很多時候,一對出遠門的卡車伕妻檔,就意味著至少一名留守兒童。

據調查,卡車司機平均15~20天與家人相聚一次,極大值達到1年。

停不下的愛

儘管如此,很多卡車司機還是習慣了一邊抱怨,一邊出發。

卡車司機選擇運輸行業,一部分人是出於對卡車和駕駛由衷的喜愛,一部分人是因為除了駕駛卡車之外無法獲得更好的、符合收入期望的工作機會。

除了對車的喜愛外。很多卡車司機選擇這份職業還是因為“自由”,“比裝修、打工、進廠子、幹別的活好點。想幹就幹,不想幹就停下來”。而且,這份工作有比較好的、看得見的收入,跑運輸基本上是按趟結運費,“辛苦點能看得到錢”。

“方向盤一轉,給個縣長都不換。”《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句話對於很多卡車司機來說可能是並不太遙遠的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