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國2003年佔領了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可是為什麼又要從伊拉克撤軍?

香堂風子


美國老布什在1991年派兵幫助科威特將伊拉克軍隊趕出其國境後,其子小布什又於10年後的2003年以薩達姆藏有化學武器為由,糾集英軍對伊拉克本土悍然發起了打擊行動,通過幾十天的狂轟濫炸,最終取得了對伊拉克的控制權,並將薩達姆處以絞刑。

在這次海灣戰爭中,美國雖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然而代價巨大,超乎想象。據美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斯蒂格利茨稱,美國投在伊拉克戰爭中的費用竟然超過了3000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全年GDP的1/4。另外,戰爭造成4000多軍人死亡,45000多士兵身負重傷,足見戰爭的殘酷性。

美國在佔領伊拉克後,不失時機地將最精銳的部隊駐紮在伊拉克境內,以維護治安為名,防止伊拉克東山再起,對美國不利。

然而幾年後,美國又從伊拉克撤軍了,這不免令人稱奇。

其實這不難理解。美國原以為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定然能以摧枯拉朽之勢,不費一兵一卒就可佔領,可結果沒想到要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終於嚐到伊拉克的厲害。而隨後不久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得美國雪上加霜,實力再度受損,迫使美國縮減費用,而撤軍就成了主要選項。

既然伊拉克不是好惹的,那麼駐紮在伊境內的美國軍隊就成了時時被襲擾的對象,每天防不勝防,高度戒備,死傷不減反增,惶惶不可終日,這不能不令美國政府頭疼,這樣撤軍就自然而然擺上議事日程。

另外,奧巴馬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便採取所謂的亞洲再平衡戰略進行干擾,為此不惜調兵遣將,而部署在伊拉克的軍隊正好可以彌補力量的不足。

去年,特朗普在對伊拉克進行短暫訪問時表示,美國再不當什麼世界警察,這說明,美國的戰爭舉動並不能對中東起到制衡作用,相反多年來伊拉克與美國在該地區的仇敵伊朗頻繁往來,更是讓美國的挫敗感有增無減。美國還要再來一次無意義的戰爭嗎?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