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在韓信大敗龍且之後,楚漢兩強爭霸的天下格局已完全改變了。

現在的天下格局是:劉邦(復活的秦國)一家獨大,張耳(趙國)、韓信(齊國)、韓王信(韓國)、彭越(東魏)、英布(楚國一部分)、項羽(楚國一部分、西魏)和臧荼(燕國)諸強並立。

劉邦此時直接佔據的領土,絕不比秦始皇剛親政時的秦國小。而趙國(張耳)、齊國(韓信)和韓國(韓王信)都是在劉邦的扶持下建立的,東魏(彭越)對劉邦表示臣服,楚國一部分(英布)也被劉邦說降。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在這種背景下,項羽翻盤的唯一機會,就是以利益為驅動,聯合新興的諸侯王,打破劉邦一家獨大的局面。

於是,項羽派使者(武涉)去遊說齊王韓信,希望韓信不再聽命於劉邦。同時告誡韓信:如果我項羽輸了,你們這些新興的諸侯王全都要倒黴。

武涉所說的內容,也許並沒有完全展開。後來,韓信的謀士蒯通又把這些內容完全展開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人應該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不能受到劉邦的擺佈。

但韓信思前想後,還是決定繼續站在劉邦一邊。很多人因此斷定:韓信是個重情的愚忠之人。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實際上,韓信絕不是什麼愚忠之人。自他領兵東征一來,就一直不斷地跟劉邦耍心眼,搞小動作。韓信之所以不願意背叛劉邦,是經過詳細的推演之後做出的決定。

推演的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繼續支持劉邦,未來的確存在著諸多的弊端;但如果現在背叛劉邦,必然是凶多吉少的。

如果韓信背叛了劉邦,劉邦會採取怎樣的行動呢?張耳、曹參、灌嬰和彭越會採取怎樣的行動呢?

如果劉邦對自己的行為堅決回擊,如果張耳、曹參、灌嬰和彭越對自己的行為堅決抵制,自己應該怎樣應付呢?自己是不是有能力應付呢?如果自己沒有能力應付,那背叛劉邦不是沒事找事嗎?

更主要的是,無論是武涉還是蒯通,他們表面上是在為韓信考慮問題。實際上,他們都在為自己考慮問題。

如果韓信還在街頭混飯吃,這兩個人肯定不會多看韓信一眼;如果韓信還是一個無足輕重的普通將領,這兩個人也不會對韓信有什麼興趣。因為這樣的韓信,沒有價值。

現在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諸侯王,這兩個人都跑到韓信面前,表現出一副關心韓信的樣子,這是為什麼呢?傻子都知道,他們是在為自己的利益做打算。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武涉是項羽的使者,他考慮最多的是項羽的利益,而不是韓信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能給劉邦增加一個敵人,無論韓信的下場如何,武涉都算是成功了。

基於項羽的利益,他並不需要韓信打敗劉邦,甚至也不需要韓信打敗張耳、曹參、灌嬰和彭越。只要韓信能夠把張耳、曹參、灌嬰和彭越牽制住一段時間,項羽就有機會解套、甚至翻盤。至於韓信拖住這些人的代價是什麼,韓信的下場會怎樣,項羽才不會管呢。

但基於韓信的利益,如果是這樣的結果,韓信又何必背叛劉邦,去給項羽做墊腳石呢?

蒯通是一個縱橫家,他考慮最多的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韓信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來看,只要能把韓信忽悠反了,自己就能青雲直上,藉助韓信的力量去豪賭一把。

戰國時代的縱橫家們,今天到秦國,明天到趙國,後天到楚國,今天一副最關心秦國的樣子,明天又一副最關心趙國的樣子,後天又一副最關心楚國的樣子。

他們的話術都是大同小異的:你大禍臨頭啦,我來給你分析一下,你現在應該如何做吧!然後說出一番讓你感覺耳目一新的話,如果你不知不覺地遵照他們的指示去做,他們就能從你手中套取大量的權勢和財富。

基於蒯通的利益,他並不需要韓信打敗劉邦或項羽。只要韓信能保持著裂土封王的地位,他就算成功了。只要有這樣的一番合作,蒯通就有機會成為韓信的謀主。就算韓信因此輸得一無所有,蒯通所承擔的風險也遠低於韓信。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韓信辛辛苦苦地積攢了幾億元資本,一個自稱最會理財的人來到了韓信的身邊。他說著動聽的言語,描繪著美好的未來。現在有一項利潤極大的投資,希望韓信能夠拿出真金白銀支持他,他會幫助韓信,把資產再翻幾倍。

如果投資成功了,當然是皆大歡喜。可如果投資失敗了呢?韓信輸掉了真金白銀,那個自稱最會理財的人輸掉了什麼?

蒯通只是一個四處遊逛的縱橫家,他當然有膽量去豪賭。賭贏了,他在歷史上的地位肯定能取代張良;賭輸了,打不了換個地方繼續忽悠,繼續豪賭唄。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蒯通有什麼可輸的呢?

但韓信賭不起也輸不起。如果韓信聽信了蒯通的忽悠,就一定能打敗劉邦和項羽嗎?這個概率是極低的。就算韓信贏了,你說他能獲得多大的利益呢?現在的韓信已經裂土封王了啊!

而具體到細節的時候,無論是武涉還是蒯通,都不會做詳細分析的。因為他們自己也明白,一旦做了詳細分析,就會發現:韓信背叛劉邦的困難和風險一點都不小。

而韓信之所以選擇繼續忠於劉邦,甚至說出了那樣一番肉麻的話,並不是因為韓信愚忠,而是因為韓信明白一點:忠於劉邦,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當然了,誰也不能否定,韓信背叛劉邦之後,有機會同時打敗劉邦和項羽,並且統一天下。問題是,從已知的條件去看,這種機會恐怕比抓個大獎還難。

我們從戰略上分析一下:劉邦佔據秦國(而且是秦始皇親政時的秦國);韓信佔據齊國;張耳佔據趙國;臧荼佔據著燕國;韓王信佔據著韓國。項羽佔據楚國一部分和西魏;彭越佔據東魏。

如果韓信背叛劉邦,不要說統一天下了,就是想生存下去也不容易。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韓信背叛劉邦後,會侵犯趙王張耳的利益,因為趙國就在隔壁。如果張耳不跟著韓信一起背叛劉邦,那他就會成為韓信首要的打擊目標。在這種背景下,趙王張耳自然會全力支持劉邦收拾韓信。除非韓信能確定:張耳也想背叛劉邦,否則張耳就是韓信天然的敵人。

韓信背叛劉邦後,會侵犯彭越的利益,因為彭越和項羽是死敵,項羽最恨彭越,而彭越也一直在騷擾項羽的大後方。如果韓信不幫著劉邦收拾項羽,項羽獲勝以後會怎麼收拾彭越呢?在這種背景下,彭越也會全力支持劉邦收拾韓信。

這樣一來,韓信背叛劉邦後,首先得克服張耳和彭越的阻力。

而從內部來看,韓信背叛劉邦後,會侵犯曹參和灌嬰的利益。因為這兩個人是劉邦的鐵桿,他們在韓信的手下工作,卻依然保持著相對獨立的地位。

基於劉邦的利益,肯定會支持曹參和灌嬰保持相對獨立的地位;基於曹參和灌嬰的利益,肯定也會極力保持自己相對獨立的地位。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在不干涉韓信軍權的前提下,儘量制衡韓信,避免韓信在軍中一家獨大。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這兩個人會選擇跟著韓信獨立嗎?肯定不會。

曹參和灌嬰跟著劉邦,就相當於在為強大的秦國工作,現在讓他們投靠相對弱小的齊國,他們自然不願意。韓信能給曹參和灌嬰的東西,劉邦都能給。曹參和灌嬰何必背上一個“背主之徒”的名聲,離開劉邦投靠韓信呢?

如果韓信搞不定曹參和灌嬰,那麼韓信即使背叛了劉邦,也未必能掌控齊國。再加上週圍的張耳和彭越不會支持韓信,你說韓信背叛劉邦以後,前途在哪裡呢?

如果韓信打定主意背叛劉邦,對內,他必須以最快地速度拿下曹參和灌嬰。對外,他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張耳和彭越。韓信能做到嗎?我只能回答:幾乎不可能。

所以,對於武涉和蒯通的遊說,韓信發表了一番感天動地的講話。有多少真情實意?有多少迫不得已?只有韓信自己清楚。

韓信臨死時後悔沒聽蒯通的話,其實聽了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