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 鳥瞰館陶之:館陶中學

館陶中學經歷過很多名字,河北省館陶縣中學、山東省館陶中學、山東省冠縣南館陶中學、河北省館陶縣館陶中學、館陶縣第一中學,造成名字來回更換的原因就是山東、河北的區劃調整。但無論是哪個名字,只要說的是其中一個,大家就會知道這肯定說的就是同一個地方。

館陶中學應該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縣裡成立最早的單位之一了。她建於1951年9月9日,校址選擇在離南館陶不遠的衛運河河套內的焦圈村,是地主焦汝鏡的莊園(現屬山東省冠縣東古城)。建成伊始,佔地50畝,有房屋150間,教職工12人,有兩個初中班,學生106人。


鳥瞰館陶之:館陶中學

館陶中學大門

由於在衛運河堤內,1956年,衛運河發大水,校園被淹,不能進行正常的教學工作,因此上級決定將學校搬遷。此時,館陶縣城已由北館陶徒到了南館陶鎮,校址也就選在了縣城南館陶西北部。新校園開始佔地37畝,第二年擴大到152畝,有房屋175間。


鳥瞰館陶之:館陶中學

1970年代的舊教室

1970年學校建起了“五・七”工廠,先後設立了制鏡、電機修理、木器加工、鉗工、鍛工、地毯加工等車間。工人最多時,達到近百人。年純收入上萬元。70年代末,五・七工廠的性質也發生了改變。學生不再參加工廠的勞動,工廠成為學校勤工儉學的一部分。

1974年,由於縣城建設的需要,新建設的文衛街直接從學校中間穿過,從此校園被分成了南北兩部分。北院75畝為教學及學生宿舍區,南院37.17畝為校辦工廠和教職工生活區。

鳥瞰館陶之:館陶中學

館陶老衛星地圖,紅圈為館陶中學,黃線為文衛街,此時還未穿過中學


此後的十餘年間學校沒有進行過大的建設。

時間到了1989年、1991年,分別建成了西、東兩側的教學樓。

當年下課時,跟筆者一起拿蓋樓的紅磚練劈掌的小夥伴們你們可好?被老師罰站的滋味可還記得?

1998年之後的幾年間,學校建設進入了高峰期,分別建成投用了教學綜合樓、大型體育場、化雲樓、學生餐廳、魏徵樓、築先樓等建築,校園變得美麗了起來、現代化了起來。根據網絡上的資料,館陶中學有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45個教學班,3200名在校生,教職工200人,2005年跨入省“示範性高中”行列。160人專任教師本科學歷100%,並有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39人、一級教師68人。


鳥瞰館陶之:館陶中學

館陶中學目前的衛星圖


鳥瞰館陶之:館陶中學


鳥瞰館陶之:館陶中學


鳥瞰館陶之:館陶中學

館陶中學部分建築

多年來,館陶中學廣大教師兢兢業業,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為國家培養了兩萬多名初、高中畢業生,為高一級的學校輸送了近萬名優秀學子,桃李滿天下,學子遍九州,為祖國的各項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為家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立下了卓越的功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