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抓“減輕學生負擔”,能讓家長從輔導家庭作業中解放嗎?

仙人脫俗


為什麼要讓家長從學生輔導中“解脫"?怎麼可能解脫?

這個問題就好比某地發現了巨大的金礦,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當地大家都去淘金了;前幾年,樓市股市瘋狂上漲時,多少人/單位砸鍋賣鐵參予其中?所以,但凡有利的事,人們不會猶豫去做的。對自己孩子的學習,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孩子學習好,將來成龍成鳳,出人頭地?所以大家發自內心地希望在孩子的學習上有所幫助,表現在:能給予輔導的,絕不會袖手旁觀;沒有能為輔導的,總是盡最大能力在生活上,娛樂上給予最大的便利;另外一些,乾脆花錢找輔導。

七零八零後的家長們,他們那個年代沒有能力,但許多有意識,表現在傾全家之力(財力)也要供出一個大學生,這起碼對於七零八零後在解除後顧之憂上給予了相當的幫助,是另一種“輔導"。而當今兩千後孩子們的父母,大都受過最少中學以上的教育,他們更是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想擺脫貧窮和他們固有的階層而進入更上一層,讀書學習基本上是必要條件,對於成功是大概率不可逾越的。表現在:沒有上過大學或好大學的家長,因為嘗過了不好好讀書的不利影響,往往更希望對孩子輔導,甚至不惜棍棒"輔導";沿海及大中城市的父母們,則大多受過高等教育,無論學校是否減負,在需要時,他們怎麼可能不親自輔導?而對於富裕和權貴家庭,多少已將子弟早早送去了國外?

本人一個教師同學曾說,那些叫嚷減負,不送孩子補習的,是讓你的孩子“減負”、不上補習班,他們該補的補,該輔的輔,省得你的孩子衝在了前面。雖然這種說法可能片面,但是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當今現實是必須得有不同層次的人才進入社會,所以競爭無法避免,如何讓自己孩子在競爭中勝出,父母們必定各顯神通。

另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大家考慮考慮:

(1)中學階段的學業搞得太多和太難,而大學又輕輕鬆鬆,這個問題搞顛倒了,畢竟中學生還未成年,大學生已成年了,可以狠狠"搞"他們,讓他們學:寬進嚴出,譬如80%的畢業學位率等。

(2)從六歲小學到28歲博士畢業,整整22年,再加幼兒園,簡直可怕!!!但關鍵人生最富創造為的十幾、二十幾歲,完全浪費在學校了。為什麼不能減去一年小學和一年高中,孩子們二十歲就可以大學畢業?現今孩子的生理,心理已變化了。

以上為本人一點淺見,謝謝閱讀,望指正!


MYGB851914江山如畫


咱們國家的教育制度決定了咱們得學生學習累,學習要求高,初中生一天7門課程,每一門課程的老師都希望孩子學好學精。一門課程作業時間在半個小時到40分鐘。那麼全部課程下來,需要多少的時間?學生還得上課吃飯走路睡覺,等等算下來。學生的經歷如何做到門門精通?一個主科老師帶兩個班的學生,一個副科老師帶三到四個甚至更多班的學生,老師是人不是神仙。老師的經歷也是有限的。一天的時間就那麼多,分給每門科目的時間也就45分鐘。那麼老師如何在45分鐘內把考試知識點與考試內容都傳遞給每一個學生?並且學生也都不是愛學的,並不會老師要求什麼樣,他就能完成什麼樣。學生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老師只有一個大腦,一雙手,兩隻眼睛,如何管的過來?兩個家長只帶一到兩個小孩。從小孩哇哇墜地到上學。每一個孩子什麼樣家長應該是最清楚不過了。老師要求家長幫助輔導作業,一方面是為了讓家長知道學生的學業情況,一種是為了讓家長幫助學校,幫助老師教育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教育,指望著擁有三頭六臂的老師嗎?老師有責任教好學生,但是老師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服輸的老學姐


先說結論,不能。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孩子是你自己的,肯定要最大限度為他負責,所以一定會有家長仍然不厭其煩的陪伴在孩子左右。

不過從這個問題我想展開說說在學習過程中,家長到底應該起到什麼作用。我認為,家長應該起到如下作用。

第一,監督作用。孩子特別是小學生,由於年齡較小,自我約束能力減弱,很難有效管束自我,對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經常出現完成不及時,完成敷衍應付的現象。因此,作為家長,首先要扮演監督者的角色,監督督促孩子認真學習,會規範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行為,努力讓他們養成自覺的行為方式。

第二,陪伴作用。或者說是心理撫慰作用。孩子天性是玩,讓他們在天真爛漫的時候老老實實趴在桌子上做習題是非常困難的,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家長在配孩子寫的時候,自己忙著刷手機,殊不知這樣做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本來枯燥的作業,再加上家長在旁邊不時干擾他們,極易引起他們心理上的不平衡。作為家長,應該安靜的陪伴在孩子附近一方面起到監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緩解孩子的學習焦慮。

第三,輔導作用。有的家長認為,學習是孩子的事,而且現在的題目那麼難,有些題我們早就不會做了,輔導起來非常吃力,還不如放手胖孩子自己學習。這種觀點有一定道理,不過,我認為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家長還是應該切實履行輔導作業的職責,因為低年級的學習內容相對簡單,很多家長都能應付過來,另一方面,通過輔導孩子也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此外,輔導孩子作業,也能夠傳達給孩子一個信息,父母對孩子的學業是十分看重的,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學習的重要性。


優博數學


孩子做作業的目的是什麼❓

只有瞭解孩子做作業的目的,才能夠找到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

孩子為什麼要在做作業呢?有的家長會說,老師佈置的,不做不行,我想很多孩子也是這樣想的吧;有的家長認為,寫作業是為了查缺補漏,鞏固當天所學;也有的家長認為做作業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目的沒有對錯,只是目的不同,所採取的方式就不同,得到的最終結果就不同。

如果為了應付老師的檢查,孩子馬虎了事自成必然,甚至家長代抄代做,這樣的後果,我想不僅僅是成績受到影響。

如果為了查漏補缺,鞏固當天所學,焦點就會聚焦在結果的對錯上面,不是說鞏固所學不重要,只是一味的強調對與錯,會讓孩子備感壓力,因為對錯已經是個結果,在知道的那一刻就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加上家長情緒渲染,會讓孩子感到無比的沮喪。

如果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焦點就會在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上,而不只是關注最終的結果,因為明白造成各種結果的背後必然會有其原因,完美的結果是由完美的過程所帶來的。

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經過和多位家長的溝通,孩子在做作業時遇到的困難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自制力差,專注力不集中,喜歡不由自主的開小差;

2.作業馬虎潦草,明明知道的東西確反覆做錯、寫錯;

3.東寫一下,西寫一下,一會語文做幾題,一會兒數學做幾題,不會規劃時間,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白天掌握的知識不太牢固,不會做;

5.畏難情緒,稍有一點難度的題目就不願意多思考,找各種理由推脫或者讓家長幫忙解決....

作為家長,不要發現孩子做的作業有不符合自己標準的時候就上情緒,給孩子貼身“有問題”的標籤,我們更需要做的的是透過所謂的“問題”發現背後的原因,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做好,而是有些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輕而易舉的事情,對於孩子卻是一個“巨大”的困難。大象對小象說:不要怕,水很淺,才到我的膝蓋,可是小象一下水就被淹沒過頭頂。

孩子需要做什麼❓

1.收心

我的童年經歷告訴我,放學回家的路上會和小夥伴們一起說說笑笑打打鬧鬧,回到家,腦袋還在想路上發生的那些事情,很難立刻馬上調換到學習的頻道上來。

回家後先不要急急忙忙寫作業,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臉、換衣服、上好洗手間...注意給孩子喘息的時間,同時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多長時間,準備到什麼樣的結果。這個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專注力的遊戲,比如舒爾特方格、詞語接龍...

2.學前準備

先把今天寫作業需要用的文具擺放整齊,最好是按照使用率依次擺放,例如數學、語文書和練習本方一側,其他書籍放另一側。

這樣寫作業前就會準備好,孩子也不會出現寫作業的時候東翻西找的現象。

一個會整理自己物品的孩子,他的思維也會有條理性,有條理性的孩子一般學習都會不錯。將所需要的書本、文具擺放好再學習,給學習增添了儀式感。

3.先複習

不要一開始就急著寫,一定要先把知識,從課本里記到腦子裡,然後再去寫作業。學習,最重要的,不是寫作業,最重要的是“把知識裝到腦子裡”,作業,就是檢驗是不是真的裝進去了。並且,磨刀不誤砍柴工,複習後,因為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做起作業來速度和準確率也會有所提高。

4.有規劃

對於當天的作業的數量和難易程度有一個基本的判斷,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規劃好做作業的時間和順序,這對於孩子們來說非常的不容易,前期需要家長的指導和輔助,但做事情之前先“規劃”的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人都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孩子也一樣,喜歡做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比如一個孩子數學好,英語弱一點,孩子就喜歡先做數學,把英語留在後面,最後就是一拖再拖。

正確的做法是:先完成中等難度的作業,再完成高等難度的作業,最後寫簡單作業.即先寫試卷之類的需要思考的作業,然後開始背誦課文,最後再做抄寫單詞這樣簡單的作業。

5.自查自糾

有些問題只要看一遍就很容易發現是否出現錯誤,養成做完作業檢查的習慣,好的學習習慣遠比知識點重要,不夠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長在這個環節上“越位”,替孩子把檢查的事情給做了,要知道,這隻會把你煉成“火眼金睛”。

家長要注意什麼?

1.不要做監工

千萬不要盯著孩子做作業,隨時干預孩子,一旦發現有問題,或字寫錯、寫歪了,一邊幫著孩子塗擦,一邊批評、埋怨、責怪孩子:

"怎麼搞的,又做錯了,總是改不掉。”

"說過多少遍,就是記不住,氣死人的!”

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他學習的興趣和能量之門還能打開嗎?這個時候,家長再怎麼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也是改不過來的。

2.不要替代孩子思考

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誘導和培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長點撥不會做的習題或“爬坡”難題,家長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拔,是必要也是必須的。

當孩子遇見難題向我們求助時,我們先讓讓孩子自己反覆讀題。

許多題目並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想放棄,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

如果我們總是遷就孩子這種消極心理,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算式都列好了,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想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3.做培養孩子習慣的教練

好的習慣所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

習慣不是一天就養成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時候會是一個循環反覆的過程。

習慣沒有改正一說,一個習慣只會被另一個習慣代替。

訓練習慣是有方法的,但最好的方法就是家長的“身教”不是家長的“說教”。

小學階段是孩子養成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期”。


思維導圖實戰派汪志鵬


做夢吧,不大可能的啊!越是這樣喊的,越是說明難以調和、難以解決,才會呼籲大家說什麼要減負。治病要治本,看問題要切中要害。為什麼要減負,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學生們太累,可為什麼累?那是因為升學制度、國家的人才選拔機制所決定的,現有高考制度不改不會切實減輕學生負擔。但是毋庸置疑在中華民族現階段,地域複雜,人口眾多,資源極度不平衡下,這樣的選拔機制已經是相對能公平合理執行的一種制度了,不要說中國升學過程中的弊病和那些人為現象,國外類似情況也是存在的,韓國朴槿惠的密友不就是因為孩子上學出的事?就連美國常春藤的名校也是經常會爆出一些招生醜聞。其實哪裡都會有漏洞可以鑽,就像物理實驗中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只能去完善,而不大可能杜絕。有些人在抹黑中國高考制度,我覺得,起碼在當下它是比較成功的一套體質。而且最近有消息稱就連國外劍橋等名校都開始參照高考成績了。(有圖為證)這說明我們用三十年的高考實踐證明了自己的努力,我們是在進步的,但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別人不黑我們,我們就不要再自黑了!



徐生有涯


在教育領域“減輕學生負擔”讓家長從輔導作業的過程中解放出來,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在學生的教育這一塊,只能夠做到越來越優質,而孩子在接受教育這一塊則會越來越複雜,在二十年之前,我們的國民教育寬度還僅限於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的結合體,但是到了近幾年,各種藝術教育林立,家長在讓孩子接受教育的選擇也越來越多。

到現在為止,市面上的教育,除了義務教育、藝術教育之外,又多了一個編程教育。隨著教育的花樣越多,家長們面臨的選擇也就更多;在一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家庭,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尤其重視,所以自然孩子的課外輔導班、藝術教育班也會越來越多。

在孩子學習藝術的過程中,自然在學習上就無法與其他上了課後補習班的孩子比較,在面對巨大的作業量時,難免一個人完成會比較困難,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提升而出,來教授孩子寫家庭作業。

這就像是一個噁心循環。


China時代華娛


減輕學生負擔並不能讓家長從輔導作業中解放!

首先、輔導作業一般是小學階段,甚至是小學低年級。真到了初中高中恐怕大部分家長想輔導也沒有這個能力了!為什麼小學階段需要家長輔導作業?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習知識,不論是對知識的理解能力還是學習習慣都沒有養成,所以家長儘量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小學生有人輔導跟沒有人輔導差距是巨大的,如果孩子沒人管沒人問一般不會有好的學習習慣,更別說學習成績!

其次、很多家長輔導作業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主要是由於家長的要求跟孩子的水平之間存在差距!許多家長是剛開始輔導作業,發現非常簡單的問題孩子不會做。於是著急上火甚至是大聲吼孩子,結果孩子越吼越不會!

第三、減負不代表一點作業也沒有!現在家長對孩子關注比較多,從孩子生活到孩子學習全方位無死角關注!學校作業少了家長會額外給學生家作業!我也給自己孩子從網上找了很多習題讓孩子做練習!

家長在孩子學習中一定要多關注!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讓孩子在低年級就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跟我學生物


學生作業不是老師可以說了算的。每一科要什麼作業,都是學校領導和教務辦控制,每學期的作業練習冊,開學後就已經從上級利益方打包送來,班主任負責發下去。所以,家長和孩子想減負不做作業那是做夢。(課本和練習冊是很大的利益,有人是不會放棄的。)就小學語文一科的作業來說。有:1.同步練習冊,2·作文,3.寫字,4.寫生字詞,5.聽寫默寫字詞,6.背誦課文。……請問哪項不用做不用佈置?老師都不敢不做,每學期學校領導要求每位老師上一節公開課,要對幾項作業進行檢查,教辦的人也下到學校進行聽課和檢查作業。哪個老師沒做,當場批評。………如果真正要孩子減負,請把各領導這些愚蠢的決定和各利益集團去掉,只做什麼實用性的東西。


用戶5526715581042


讓家長輔導作業,本身就是一種教育亂像,是一種教師無能和不負責任的表現,需要進行撥亂反正。

家庭作業家長應該監督,但絕不可能輔導。因此,教師佈置家庭作業的時候必須考慮作業的“量”和“度”,量就是數量,度就是難度。

我們提倡減輕學生過量學習負擔,主要就是要求教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作業的數量和難道,不要去佈置一些不切實際的作業,學生完成不了,家長也感到無能為力,打擊學習學習積極性,傷害學生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社會和諧。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真正做到減輕學生過重學習負擔,家長一定會從家庭作業輔導中解放出來。

如果大家覺得有必要,請轉發分享此解答,讓更多朋友可以知道這樣的回答。


LAOYE新發現


教育的本質就是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國家如果只是單純的在校園內“減負”,但是政府又不能通過其他的形式讓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我覺得所謂的“減負”只能是一句空談。

因為家長希望孩子成才,學校又不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教育機會,社會也沒有相對應的平臺,那隻能讓這些非教育專業的家長來輔導孩子,其家長是顯而易見的。不僅不能讓孩子成長更快,反而會因家長的不專業讓孩子勞累還沒有結果。

教育本身就應該明確任務,學校教育的部門就應該由專業的老師去做,不能一味的甩給家長。就像以前家長覺得把孩子放到學校,教育不好就是學校的問題。

教育應該要有負責的態度,不能僅僅是為了應付政策,畢竟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孩子是國家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