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奢侈品牌降價了,為什麼消費者還是寧願代購?

據財經網3月31日消息,為響應中國即將實施的增值稅減讓政策,LV和Gucci等奢侈品牌在國內相繼降價。LV已於3月底下調了中國官網的價格,Gucci官方消息也將於4月1日面向中國市場下調價格,降幅都為3%。

先漲後降,是為了什麼?

此次降價前,國內代購圈就已瘋傳“Gucci全線商品漲價 ”的消息。消息稱,受歐元暴跌的影響,Gucci決定於3月底上漲商品價格25%。奢侈品牌每年小幅度上調價格屬於慣例,Gucci也不是首次漲價,但一般漲幅會在3%~5%之間,不會出現25%的高價。根據財經網消息報道,商品漲價情況的確屬實,但25%的漲幅沒有得到認證,並且Gucci官方表示未接到中國區漲價的通知。

奢侈品牌降價了,為什麼消費者還是寧願代購?

漲價的消息尚不明確,但降價的消息已經得到官方的證實。有專業人士透露,即使降價3%,國內市場的售價和歐洲市場的售價還是存在差距,國內專櫃的價格同比高20%左右。

以Gucci某款熱銷手提袋為例,中國官方售價為17900元,按3%降價後售價17363元;而這款手提袋在歐洲國家官網的售價為1790歐元,約合人民幣13484元,官方價格相差3800多元。可見中國市場的售價明顯比歐洲市場高。

同樣降價3%的LV,也存在中國市場售價偏高的情況,差價平均在2000元~3000元之間。值得一提的是,歐洲代購的報價往往只比歐洲市場價高几百元,和國內官方的售價比起來要划算很多。所以不少消費者都會選擇找海外代購。

奢侈品牌降價了,為什麼消費者還是寧願代購?

漲價比降價明顯,為什麼奢侈品牌還要實行降價呢?事實上,此次降價並不會對真正的購買人群造成太大的影響,只是奢侈品牌為自己做了一次宣傳,同時也向消費者傳達了“縮減中國市場與歐洲市場售價差異”的誠意。並且,針對國外市場的漲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國內市場的消費,同時提高客單量。因此Gucci在國外漲價,在國內降價,是促進國內奢侈品消費的手段。

代購、網購成主流

在國內,知道Gucci和LV的人很多,真正通過官方渠道購買的沒有多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價格。如前文所述,國內外商品價格差距普遍維持在20%左右,也有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奢侈品物價最高的國家。

奢侈品牌降價了,為什麼消費者還是寧願代購?

因此,代購業務在國內越來越流行,也有越來越多的代購平臺興起。但代購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那就是商品的真偽無法保證。仿真包包做得越來越逼真,不少消費者都擔心自己會買到假貨。另外,還存在商品被海關扣押的情況,如果是找私人代購或者是非專業的平臺代購,萬一代購商不負責任“跑了”,顧客的錢也只能“打水漂”了。

除了代購以外,電商平臺也受到年輕消費者的歡迎。據貝恩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年輕人成為奢侈品牌消費人群的主力軍,而且更喜歡在網上購買,2018年奢侈品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7%。對於部分電商業務落後的意大利老品牌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打擊,2016年開始已經有幾個意大利奢侈品牌迎來了“關店潮”。

奢侈品牌降價了,為什麼消費者還是寧願代購?

百年老品牌面臨市場的淘汰

在中國市場上陷入困境的,不僅僅是幾個意大利奢侈品牌,而是所有尚未轉型的老品牌。眾所周知,國際知名的奢侈品牌大部分都是百年企業。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它們把目標人群精準定位為有一定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的消費者,例如明星藝人、社會名流等。

然而國內市場現狀卻是奢侈品的消費群體逐漸趨向年輕化和大眾化。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白領喜歡購買奢侈品,甚至普通的男性上班族也會購買奢侈品。但這些老品牌顯然還沒有了解清楚年輕人的需求,從企業文化到品牌宣傳仍是主打“成功人士的標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 因此流失大量顧客。

反觀在中國市場屹立不倒的奢侈品牌,以Gucci和LV為例,近年來它們的品牌宣傳已經不再針對社會名媛,而是注重用戶體驗。例如香水的味道越來越淡雅,適合年輕女性;商品的設計雖然仍主打“復古風”,但更多的是以“引領潮流”為宣傳要點。目標群體覆蓋廣,風格也越來越大眾化。

奢侈品牌降價了,為什麼消費者還是寧願代購?

總體來說,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市場正在迴流,隨著進口關稅降低,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選擇在境內市場購買奢侈品。據貝恩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消費者在境內的奢侈品消費比例由2015年的23%上升到27%。市場仍有很廣泛的發展空間,各大奢侈品牌也在努力縮小國內外的商品價格,雖然實際成效甚微,至少也表明了誠意。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價格差異的問題還需要解決,才能讓消費者覺得“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