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高一新生選純文科有哪些利與弊?

老魏說高考


我是一名重點高中的老師,從我們學校學生來看,選擇純文科的剩下的成績最差的學生了!

新高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根據山東省的方案,學生一共有20種組合,因為是一所省重點高中,我們學校可以給學生提供所有的組合,所以學生的選課就變得五花八門。因為生源較好,選擇理化生的“純理科”組合的學生較多,選擇政史地“純文科”組合的學生很少,其餘的學生各種組合都有。

從我個人來看,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同學雖然成績較差,但是這個組合並不是最差的組合。

一、政史地組合,選擇的人數最多!

從2017年山東省第一批選課數據看,選擇政史地“老文綜”組合的人數是最多的,全省547031名學生中,有89067人選擇了這個組合,佔比16.70%。據估計,2018級學生選課情況大體相當。

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倒不是因為這個組合最好,而是這個組合最容易學!也就是我們原來習慣上說的“學理科學不了的學生選文科”,在新高考提供20種選擇的情況下,選擇這個組合的人數依然最多,說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確實是多數。

二、政史地組合,更容易賦高分!

而按照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的原則,你的競爭對手實力越弱,你就越容易被賦高分!這三科雖然容易學,但是不容易考高分,成績好的學生,反而不太會選擇這三科。所以導致競爭對手較弱,賦分上佔有一定的優勢。

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等級賦分”是按照單科賦分,不是按照組合賦分,也就是說選擇政治的和選擇政治的學生競爭,而選擇政治的人數是全省最少的,這也導致各個比例的人數較少,賦分也會有一定的影響,什麼意思呢?

假如選擇政治的有10000人,那麼其1%就是100人,可以賦分91分以上;但是如果選擇政治的有1000人,則只有10人可以賦分91分以上,所以“基數越小,賦高分越難”!

因此,如果政史地三科中有不是很好的學科,完全可以用選擇人數較多的生物來替換一下。

三、政史地組合,可選專業並不少!

這個組合最大的弊端就是專業嚴重受限,但是其實並沒有那麼悲觀。選擇政史地組合,原有的文史類專業基本不受影響,因為這些專業對選課不做要求,甚至可以選擇一些理工科專業,比如護理專業。

所以,如果你適合選擇這個組合,就大膽的選擇,只要是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既然邀請了。怎麼著也得給個面子說幾句吧。



我首先闡明觀點,大一啥都不懂,就文科?

我個人是學理工的,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在交通大學讀研。

我個人覺得,文科基本都是廢物學科。或者智商不高的人學的學科。


當年我們分文理科時候,全面前二十名選的都是理科,最後高三,十個班,就倆文科班。

文科生就業是非常糟糕的。不論是985/211,還是普通2本,說句不好聽的基本都得拼爹,



個別就業好的金融,會計 財務,其實是天天和數字打交道的半理科。



你學了什麼馬克思,哲學,漢語言,新聞,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管理,旅遊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歷史,考古,圖書館,,。。。

畢業基本就失業。


文科簡單好學,可是不好就業。所以儘量還是學手藝活,不要學那些沒用的,誰都能幹的文科專業。

就這樣。


高校專業那些事


在新高考的選科模式下,好多高一新生對於選科感到特別的迷茫和不解,認為完全選擇純文科專業,會比較吃虧,就業壓力大,在此魏老師就選純文科的利與弊做以外分析:

利:首先政史地純文科組合是最不被看好的組合,但實際確是學生選擇最多的組合。純文科組合之所以受廣大學生歡迎,原因就是比較好學,好多學生理化成績不理想,只能被動選擇純文科專業,對於成績差的學生,這樣的組合可以發揮學生最大優勢,在以後高考時,不至於被動。

其次實行新高考,喜歡文科的學生不存在吃虧。你選擇文科,就很有可能被賦予高分,有了高分數,才有可能報考好的大學,才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專業。一些文科優秀的學生,如果上一所實力強的大學,對畢業後的發展,會更有前途。

最後純文科可以拓展自己的眼界,無論以後你學習什麼專業,都對提高自己個人素養有好處,使自己更聰明,更智慧。

弊:選擇純文科的人數實在太多,競爭壓力大,大學可報專業相對比較少,錄取分數線高,;市場需要文科人數相對比較窄,就業比較困難。

總之,選擇純文科專業有利有弊,只要以己之長來選擇,就會利於自己未來的發展,適合自己的就是最正確的。

我是魏老師,每天晚上八點直播高考志願填報和新高考選科,關注老魏說高考,每天晚上驚喜不斷奧!!!


老魏說高考


在3+3的考試中,其實純文科的難度並不是最小的,最小的選科方式是歷史政治+生物。

為什麼這麼說呢?

歷史和政治都屬於純記憶的科目,只要能夠記住課本上的基本知識,結合社會時事然後用套路把題目答出來,就可以得到分數。

地理作為傳統的文科科目,則是比較難得分的,因為它包含一些計算的問題,同時,地理的記憶比較複雜,需要有一定的方向感和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它是一個文科中的理科,並不是只靠記憶就能拿到高分的。

相比於地理,生物要得高分就相對容易一些,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絕大部分的分數通過記憶就能夠拿到。我們國家的生物考試是為選拔醫學人才而設置的。他注重專業術語的準確性,所以呢,在做生物題目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每一個填進去的詞,都是課本上能夠找到的標準的詞。

所以對於絕大部分的填空題和問答題,只要能夠做到把課本上的每一句話分別背熟,再做題的時候知道用哪一句話來作答,就可以得到分數了。

生物唯一像理科的部分就是他的遺傳學的部分,遺傳學這一部分其實是很簡單的,只要課本上的理論基礎先理解透了,然後用文科數學中涉及到的概率的那部分內容來解題就可以拿到分數了。

所以像生物這樣的科目,雖然他是理科,但是實際上它的計算量比地理要小得多,它不涉及到空間幾何的問題,只是純粹的概率計算。

當然了,這種選課方法也是很多學校會安排的一種選課方式。這樣的選課方式,可能會有非常多的同學去用這種組合考試,但是按這種選科組合招生的學校和專業會相對少一些。所以不見得競爭度就會小。

但是不管怎麼樣選的科目,一定要是自己最容易拿高分的科目,這樣上大學的概率才會大。不能因為總體概率比較大的組合方式就去學,但是自己實際並不擅長這些科目,那麼最終也只能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外語那點事


在改革初期,因為政策信息瞭解的不夠全面,所以會有這樣那樣的擔憂。3+3的新高考模式確實給很多家長和同學帶來了困擾,事實上,只要充分的瞭解高考改革的有關內容,同樣也會讓你豁然開朗。

題主所謂的純文科就是政治,歷史,地理三科的綜合,簡稱文科綜合。物理,化學和生物則構成了理科綜合。目前尚未進入改革的省份就是施行文科生考文科綜合、理科生考理科綜合的模式。

3+3高考新模式,給了考生更自由的選擇餘地。考生如果選擇純文科科目,也就是說,依然選擇政治,歷史,地理三科作為選考科目,會有哪些好處呢?

將自己定位為文科生,將來報考文科類大學和專業,高一選課的時候選擇純文科來學習,當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對於未來報考大學,應該是有利的。 不論是3+3模式還是3+2+1的模式,未來高校在錄取時,對於考生選考的科目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選擇純文科也就是政治,歷史,地理三科作為選考科目,應該符合很多文科類專業的招生要求,在填寫專業志願的時候有很多的選擇。

一般而言,喜歡文科的人選擇政治,歷史,地理純文科來學習,一是保護了自己的學習興趣,二來還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使自己高中階段的學習更有成就。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成績自然會更好一些,高考時也更容易取得好成績。如果因為考慮太多而選擇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當中的任何一門科目來代替純文科當中的一科,那麼這門理科科目的學習,可能會因為自己缺乏興趣和基礎不好而導致學習跟不上,成績拖後腿的問題。這樣看來,選純文科的好處還是顯而易見的。

選純文科會不會有弊端呢?

如果已經堅定了未來走文科發展方向,那麼是有利無弊。如果在高二階段發現自己不善於文科學習,不想朝著文科方向發展,想改向理科發展的話,那就要另起爐灶,整個高一階段的選考科目學習有一到兩科需要推倒重來,造成學習時間的浪費,也會影響選考科目的成績。在高一選科時選擇純文科學習,這種隱藏的風險也是存在的。

所以,如果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高一選科的時候還是選擇文理兼修吧。如果明確了自己堅定不移的文科方向,那就選擇純文科更容易成功。

祝您和您的孩子成功。





教海百科蟲


這要看個人學業規劃和未來職業規劃來定的,不要想著本科讀什麼將來就幹什麼職業,從目前的培養與就業的比率達不到35%,大學是個較高的平臺,除了個別學科,985 211 雙一流等排行靠前的名校和較稀有的學科,大部分畢業生在高校讀書期間受到的教育和三觀養成的影響,將來的就業都會產生變化。初選專業大部分考生還是以高考分數的提升為首要目的,其他為次要目的的。


路宜海中學生學涯規劃


無論男女,除非藝術特長生,都選理科。理科學不下去了再改文科。擅長文科的同學學理工,在以後的職業生涯中有特別大的優勢(擅長表達和組織),理科學不下去改文科在高考時特別沾光(在最能拉分的數學上有非常大的優勢)。


俺從小就玩這個玩意


揚長避短,文科錄取要低於理科。


秋爽171687978


男青年找對象,二十歲時就定下一個標準,說是身高不到一米六五的就不要。~~~他勢必容易錯失良緣。這就是選擇純文科的鏡子。


牛小歪


對於邏輯推理能力不足的學生,最好的選擇。名校機率變小,專業選擇範圍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