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歷史上的獨孤伽羅是個怎樣的女人?為什麼隋文帝楊堅臨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薛白袍


伽羅並不是中原的語言,而是一句梵語,是黑沉香木的意思,不過這也僅僅是她名字的含義而已。

用現代話來說,獨孤伽羅是歷史上女子自我意識成長的代表。僅僅一件事情就能夠說明這個問題,那就是伽羅同楊堅兩人相守一生,無其他妻妾,且無異生子。


作為皇后,她也是對當朝政治做出積極貢獻的典範。那麼她的身上有哪些故事呢?我們先從他出嫁說起。

年僅十四歲的獨孤伽羅在父親的主張下嫁給了楊堅,其實更多的我認為是託付。當時北周政治中心風雲變幻,獨孤信就在這漩渦中心。伽羅成婚之後沒有多久,獨孤信因為政鬥失敗,在北周權臣宇文護的逼迫下自盡。

此後,宇文護專權,獨孤氏一家被流放。

獨孤伽羅的夫家楊家因為不願支持宇文護,在此後的八年間楊堅也備受猜忌,官職連平級調動都不曾有過。儘管形勢逼人,但楊堅夫婦兩人依舊是恩愛如初,兩人同心,逃避宇文護的眼光,等待時機。

直到周武帝宇文邕用計策除掉宇文護,楊堅才得以鬆了口氣。因為之前楊家並未依附宇文護,自然宇文邕很青睞他們一家,讓他們同皇室聯姻。

不得不說政治裡面水很深,很複雜,周武帝的權臣又像周武帝進言,認為應當剷除楊堅,所幸宇文邕並不相信。

此後宇文邕在大刀闊斧向外擴張之時英年早逝。他的兒子上位,楊堅一家也成了外戚,他們的女兒楊麗華是周宣帝的皇后。

但宣帝太過於暴虐,一次,甚至想要殺掉楊麗華,並且因為楊堅在朝堂之上頂撞於他想要誅滅整個楊家。

此時獨孤伽羅進宮逼迫宣帝,使得楊家免遭一劫,這一段在電視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伽羅的這份氣魄我甚是佩服。


不得不說宇文邕基因不好,宣帝僅僅上位兩年就暴斃身亡,年僅九歲的太子登基,由楊堅輔政。

不過開始之時楊堅能夠輔政是因為有權臣想要利用他,沒想到這權臣不是楊堅的對手,反倒被楊堅掌握了主動權。這對楊堅是好事,也是壞事。壞就壞在楊堅騎虎難下,不知道應當是做一個權臣,還是廢掉皇帝建立新朝。

此時,伽羅出馬,告訴丈夫楊堅,現在已經是騎虎難下的局勢了,大事已然。聽了妻子的建議,楊堅下了最後的決心,開創了隋朝。

隋朝建立之後,獨孤伽羅依舊是常常給與丈夫很多意見。此後隋朝能夠開創一番盛世也有她很大的功勞。

這些都是獨孤伽羅幫助楊堅建立下的功績。但她身上也有很多被人們爭議的事情。比如說善妒。

楊堅與獨孤伽羅相約兩人相守一生,但楊堅到了晚年時卻沒有守住節操,臨幸了一位宮女,尉遲氏。獨孤伽羅知道以後,將這宮女賜死。


之後,楊堅一氣之下騎馬來到宮外的山上,還有兩位信賴的大臣跟隨他不斷勸說楊堅,楊堅說到,我做了皇帝還是不自由啊。隨即又掉轉馬頭回宮找自己的摯愛,獨孤伽羅。

兩人互相認錯之後又和好如初。這也源自於他們兩人之間的愛與珍惜,楊堅作為一個優秀的男人,獨孤伽羅自然是不願有別人來分享的。

雖然在獨孤伽羅死後楊堅又有兩個妾室,但在他的眼中這也只是晚年生活的調味劑,對伽羅的愛是從來沒有變過的。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們今天的另外一個問題的答案啦。要說是“獨孤誤我”其實在我看來是楊堅錯了,至少他作為皇帝不應該把錯誤的責任推到獨孤皇后的身上。

雖說廢太子一事是獨孤皇后一手策劃。但獨孤皇后在世之時,僅僅從太子與晉王楊廣表現上來看,確實是楊廣更適合承大統,可誰知這一切都是楊廣的野心與演技。

但總的來說獨孤伽羅的貢獻很大,她與楊堅的種種舉措不僅影響了隋朝,也為此後的唐朝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她一生能有如此成績,也必然是因為她的鮮卑血統。



鮮卑族人禮教管束很弱,甚至有母系社會遺留的習慣,鮮卑族女子很多都是上廳堂,下廚房,能幹的很。

獨孤伽羅去世之後兩年,楊堅就駕鶴西去,尋找自己一生的摯愛。風雲散去,兩人在那荒冢裡也享受了千年,縱使時光流逝,這真摯的愛也不會磨滅。


小小嬴政


隋朝的江山是獨孤伽羅和楊堅打下的,但是也是獨孤伽羅間接推向滅亡的。隋文帝臨死前說“獨孤誤我”,無非是想表達獨孤誤了他也誤了他的江山。那麼獨孤伽羅是怎樣一個人,隋文帝依靠獨孤伽羅打下的江山,為何又說是她誤了呢?


獨孤伽羅(544年—602年),河南洛陽人,鮮卑人,獨孤信嫡長女,十四歲嫁給楊堅。父親獨孤信與周文帝之侄宇文護鬥爭失敗後,被逼自盡,妻兒受到連累被流放。獨孤家族從此家道中落而退出政治舞臺,獨孤伽羅因為楊堅這層關係沒有被流放。

楊家本來就不願依附宇文護,再加上獨孤伽羅的關係,備受宇文護猜忌,多次受到宇文護打壓,連續八年沒有升職,甚至有的時候還有性命之憂。獨孤伽羅覺得自己連累了楊家,於是為楊堅出謀劃策,幫助丈夫結交大臣,慢慢楊家開始在朝堂上有了幫手和權勢。

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後,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皇后,最開始把岳父楊堅推到政治權力最高峰。但是這位女婿兇殘暴虐,收拾了一批大臣後,目標轉向岳父,後又賜楊後自盡。於是獨孤伽羅派心腹向丈夫進言: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

她想提醒丈夫與其做臣子身敗名裂,不如自己單幹,改朝換代。獨孤伽羅的話點醒了丈夫,楊堅決定謀反。在獨孤伽羅的幫助之下,楊堅最後登上了皇位,所以說獨孤伽羅是開國功臣。

對於自己深愛又幫助自己成功的女人,隋文帝為什麼在臨死前大喊:獨孤誤我!

首先我們要從獨孤皇后的性格說起,隋文帝是典型的妻管嚴,獨孤皇后性格聰明強勢,不許自己的丈夫選妃。要在男尊女卑的年代裡堅持“一夫一妻”制度。不僅這樣,還以這個標準去要求她的兒子,甚至試圖去影響大臣,所以基本上隋文帝的孩子都是獨孤皇后生的。

他們的大兒子楊勇喜歡美女,性格率真不偽裝,結果這種性格在爭儲鬥爭中吃了大虧。楊勇喜歡嬪妃勝過太子妃,這點與獨孤皇后的價值觀相沖突,後來太子妃因為失寵而抑鬱寡歡,不久病死。獨孤皇后覺得兒子不能擔當大任,於是慫恿楊堅“廢長立幼”。太子廢后變得瘋癲,如同廢人。


楊廣其實比楊勇更好色,只是他陰險狡詐,善於偽裝,假裝在父母面前與髮妻恩愛,博得母親的好感。楊勇廢后變得神志不清,獨孤皇后覺得自己不配做母親,最後抑鬱成疾,仁壽二年(602年)離世。

楊堅見兒子瘋癲,妻子離世,情緒鬱結。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病重,當時皇太子楊廣住在宮內的大寶殿,怕父親有什麼不好的消息,所以要預先準備。於是親自寫了一封信給心腹楊素,問他什麼時候可以登基。楊素記下宮外的形勢給楊廣回信,結果宮人誤將信送到隋文帝的那兒去了,隋文帝見信大怒。這時,隋文帝寵妃陳貴人又說楊廣非禮她。於是隋文帝大發脾氣,要召見廢太子楊勇。

楊廣心腹楊素假傳聖旨派東宮的士兵入宮,又命令張衡看守隋文帝。見不到兒子楊勇,他破口大罵:“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誤我!”。他是覺得獨孤皇后誤了他,最後還誤了他隋朝的江山,當天晚上隋文帝駕崩。

楊廣登記後,荒淫無道,貪圖美色,還佔有父親楊堅的女人,做出了隋文帝和獨孤皇后不可原諒的事情來。獨孤皇后和楊堅辛苦打下的江山毀在兒子楊廣手裡,隋朝就二世滅亡了,隋文帝死前已經預料到自己的江山會誤在獨孤手裡。


小龍談歷史


獨孤伽羅是隋文帝的皇后,諡為文獻皇后(其中文是隋文帝的諡號,獻是她自己的諡號),獨孤伽羅的父親號稱史上第一岳父,叫做獨孤信。

獨孤信的三個女兒,嫁給了三個朝代的皇帝,成為三個朝代的包括,除了獨孤伽羅,還有長女,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諡號為明敬皇后,四女嫁給了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昞,諡號為元貞皇后,而獨孤伽羅是第七女。

西魏有八個柱國大將軍,史稱八柱國,其中就包括獨孤信,還有李淵的祖父李虎。而楊堅的父親叫楊忠,在北周時被封為隨國公,這個也就是為什麼楊堅建立的是隋朝的原因(隨因為名字不祥,所以隨改隋)。

公元557年,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堅,這一年,楊堅十七歲,而獨孤伽羅十四歲,兩個人的婚姻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天作之合,而且兩個的感情也十分之好。

北魏分成了東魏與西魏,而到了公元556年,北周取代了西魏,皇帝姓由拓跋變成了宇文家,此時的皇帝叫宇文覺,他是宇文泰的兒子,而真正的權臣是他的堂哥宇文護。

另外一個八柱國,叫趙貴,他對宇文護的專權十分不滿,於是聯合獨孤信意圖除掉宇文護,不過事情敗露,最終趙貴被除,獨孤信被迫自盡而亡。

而做為獨孤家的姻親,楊家自然也受到了影響,所以他就一直低調行事,最終讓北周禪讓於他,建立了隋朝。

獨孤伽羅與楊堅兩個人立過誓言,那就是楊堅不得與其他女子生下兒女,所以楊堅的十個孩子,五兒五女,全部是獨孤伽羅的。

這個固然可以認為是兩個人對於愛情的忠貞,也可以看出獨孤伽羅是一個內妒之人,隋文帝寵幸尉遲氏,獨孤伽羅一氣之下,竟然直接將尉遲氏給殺了,隋文帝一氣之下,騎著馬跑出皇宮,跑進了山林,最後是在高熲與楊素的勸說之下才回宮,而獨孤伽羅也向隋文帝道歉,兩個人重歸於好。

隋文帝的長子叫楊勇,做為嫡長子,當然是太子,可是楊勇並不愛他的太子妃,而喜歡他的側妃,還生下了三個孩子,太子妃也是一個嫉妒之人,一氣之下就沒命了,獨孤伽羅可不喜歡她這個大兒子。

而次子就是隋煬帝楊廣,他到是很聰明,他深深知道母親的性格,所以一心只愛自己的正妃蕭妃,獨孤伽羅感到十分的滿意,所以就一直勸說隋文帝,廢掉太子楊勇,而改立次子楊廣。

而根據一些歷史記載,隋文帝極有可能是被楊廣害死的,他在臨死之前,自然恨死了獨孤伽羅,所以才會說:獨孤誤我!


歷史簡單說


獨孤伽羅在歷史上被稱為文獻皇后或獨孤皇后,她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隋煬帝楊廣的母親。

獨孤迦羅出生於名門望族,她是關隴集團獨孤信的小女兒,獨孤信生了七個兒子三個女兒,三個女兒後來都做了皇后。

長女嫁給了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嫡長子——北周明帝宇文毓(yu),她就是歷史上的明敬獨孤皇后。

四女兒嫁給了唐國公李昞,後生下了李淵,李淵就是後來的唐高祖。李淵稱帝后追諡母親為元貞皇后。

小女兒獨孤伽羅是眾多兒女中最出色的一個,她在14歲時嫁給了楊堅,當時楊堅還不是皇帝,是北周的臣子,楊堅稱帝后成為了皇后。

獨孤伽羅慧眼識君,她一眼相中了楊堅。楊堅從小有一種高貴的氣質和長相,北周連續換了幾個皇帝都對他實行了壓制和打擊,據說北周皇帝曾讓相師偷偷為他看過相,相師說楊堅有帝王之相,所以當時的權臣宇文護和皇帝都小心提防他。

楊堅有實力卻要夾著尾巴做人,一直保持著低調。



他的老婆獨孤氏是個有政治眼光和手腕的女人,她在背後鼓勵丈夫要做老大:“與其窩窩囊囊的做臣子,不如奪權自己當皇帝”。

楊堅對老婆言聽計從,於是發動政變奪取了外孫的江山。(北周小皇帝宇文闡是他女兒的兒子)。如果不是獨孤氏背後的支持,楊堅不會做出這種事情。

楊堅在老婆的幫助下建立了隋朝。

獨孤是楊堅稱帝的背後推手,隋朝建立以來,她成了楊堅的幕後軍師,楊堅也很欣賞她的才能,當時大臣們稱夫妻二人為“二聖”。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楊堅就是典型的“妻管嚴”。

說楊堅怕老婆一點不假,“誰叫自己攤上了一個有能力的老婆呢?”楊堅常常自我安慰。

楊堅怕老婆是全方面的,在後宮生活中,楊堅不能找別的女人,如果敢找回家恐怕要跪搓衣板。

因此楊堅是歷史上最純情的皇帝,他的兒女們都是他和獨孤二人所生,二人發誓“兒女絕無旁出”,這在歷史皇帝中絕無僅有。




楊堅不但在夫妻生活上百依百順,就是在政治生活中也夫唱婦隨。

本來“廢長立幼”這事是觸犯祖制的事,楊堅在晚年居然聽信老婆的話,把長子楊勇廢黜,另立楊廣為繼承人,說實話,這一切都是獨孤一手造成的,所以楊堅臨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原來楊勇是二人的長子,是當時的太子,楊廣是次子,本來他沒有機會做皇帝,但楊廣不甘心,他通過賄賂權臣丞相楊素,讓楊素做母親的思想工作,加上楊廣會在母親面前裝高尚,楊廣通過不斷的做戲,讓母親相信他才是最佳皇帝接班人。

獨孤被楊廣的“演技”所征服,她相信楊廣從各方面都比楊勇強,在這種思想支配下,獨孤極力慫恿楊堅“廢長立幼”。

楊堅覺得之前聽老婆的沒錯,這次也就相信了她的話,於是廢了楊勇太子之位,讓次子楊廣做了皇位繼承人。

平心而論,獨孤也是被楊廣矇騙了。



過了幾年後,獨孤皇后死了,又過了幾年,楊堅病危,這時楊廣露出了猙獰面目,他在父親病床前調戲母妃宣華夫人,並被父親發現,楊堅才發覺自己上當受騙了,楊堅死不瞑目,臨死前憤怒的吼道“獨孤誤我!”

但一切為時晚矣,楊廣掐死了父親。隋朝江山落入了隋煬帝楊廣之手,也就從那時開始,大隋進入了滅亡倒計時。

結語:獨孤皇后對於楊堅來說,“成也獨孤敗也獨孤”。楊堅怕老婆怕的太徹底了,獨孤除了政治上的失誤,同時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最佳悍婦”之名。


秉燭讀春秋


隋後古人對“獨孤伽羅”之評價最客觀的,非初唐宰相“魏徵”之言莫屬

之所以說魏徵對“獨孤伽羅”的評價最為客觀,是因為,他分別對處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獨孤伽羅”都進行了記述和評價。

魏徵評價“獨孤伽羅”的原文是:“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

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

二後,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文獻德異鳲鳩,心非均一,擅寵移嫡,傾覆宗社,惜哉!《書》曰:‘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高祖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

而且,其實這裡還有一點要指出的是,“唐”是將“隋”取而代之的朝代,所以,唐人對於隨人,尤其是隋朝皇室之人的瞭解應該算是最深的、真實性也是最高的。

那麼,從上述“魏徵”對隋朝“開國皇后”獨孤伽羅的評價當中,我們就能知道“獨孤伽羅”此人的性情,以及她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之內的變化。

“後初亦柔順恭孝,不失婦道。貴戚之盛,莫與為比,而後每謙卑自守,世以為賢。”

這句話,應該說是對“獨孤伽羅”這個人在早年間的評價,而且評價十分的客觀,要知道,楊堅在稱帝建立“隋朝”之前,也是經歷了幾起幾落的。

而在那個時期,獨孤伽羅不僅能夠照顧好“楊家”上下,還能夠幫助丈夫“楊堅”出謀劃策,而且她的謀略也絕不亞於楊堅身邊的那些“謀士”。

接下來, 我們再來看“獨孤伽羅”的第二個人生階段,魏徵的評價是:“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後頗仁愛,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後宮莫敢進御。”

這第二個人生階段,自然便是楊堅“登基建隋”之後,楊堅在登基之後的第三天便冊封“獨孤伽羅”為皇后,這一刻,她也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登上了人生巔峰。

即便成為了皇后,“獨孤伽羅”的性情也一如從前,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仍然在積極勤懇地輔助丈夫治理那個百廢待興的國家。

也正因為,獨孤伽羅在楊堅登基之前始終任勞任怨、不離不棄,成為皇后之後,又能很好地“為君分憂”,再加上楊堅的寵愛,在朝廷當中便有了“二聖”之稱謂。

而且,在這個評價當中,關於“獨孤伽羅”的性情,還提到了一個細節,那便是“每聞大理決囚,未嘗不流涕”,這就說明“獨孤伽羅”是個很有“惻隱之心”的皇后。

不過,與此同時,也提到了她性格當中的一個瑕疵,原本在楊府之時,她能夠獨享“楊堅”的寵愛,而等到成為皇后之後,她就不得不接受“皇帝納妃”這個關乎“國家社稷”的大事。

然而,皇后也是人啊,即便有著與皇帝平齊的權勢,以及與楊堅多年至深的夫妻之情,當面對那些嬪妃的時候,獨孤伽羅還是會顯得有些“不自信”,於是,她性格當中“善妒”的不足便暴露出來了。

而這也使得後宮的嬪妃們,都很刻意地跟楊堅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不太敢明目張膽地跟楊堅親近,甚至是爭取寵幸。

然而,等她進入到了第三個人生階段,這個人生階段便是她的兩個兒子逐漸長大之後,隨著,兩個兒子之間“明爭暗鬥”的展開,她的性情以及立場又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這也正式下面我會重點說的,其實獨孤伽羅是“晚節不保”,做了很多“不明智”的決策。

罷黜楊素,廢黜太子,支持楊廣,一系列不明智決策,致使楊堅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罷黜楊素,廢黜太子,支持楊廣,這些事情都是“獨孤伽羅”在晚年之時做的,然而,其實在一開始的時候,獨孤伽羅便十分寵愛次子“楊廣”。

然而,由於“楊勇”和“楊廣”兩人的性情完全不同,在按照“祖宗禮法”立了“楊勇”為太子之後,楊堅和獨孤伽羅便又對“楊勇”寄語了厚望。

然而,楊勇的所作所為卻經常讓“楊堅”失望,楊勇行事向來都是率性而為、不拘小節,這與楊堅和獨孤伽羅夫婦一貫嚴正的作風衝突甚大。

而且,楊勇還喜好聲色,致使太子妃已經立了很久,但東宮仍然沒有嫡子出生,尤其再加上他對太子妃的極其不善待引起了“獨孤伽羅”的強烈不滿。

因為,楊勇的這一系列行為嚴重違背了獨孤伽羅極其重視的“嫡長有別”“世家門閥聯姻才門當戶對”以及“太子需保證宗法權力穩定過渡”等政治理念。

而後,加上太子妃突然暴死更是加深了楊勇和獨孤伽羅母子之間的裂痕,於是,獨孤伽羅便開始擔心“楊勇”是否會是繼承大統的最好人選。

說完“楊勇”,再來說說“楊廣”,前面已經說過了,楊廣原本就很受楊堅夫婦的喜愛,只是礙於“祖宗禮治”,只能屈居“楊勇”之下,被封為“晉王”。

而楊廣的話,原本就才智出眾,再加上,他在平陳的統一戰爭中表現突出,之後又在鎮守江南期間很好地穩定了剛剛統一的江南局勢,政績突出。

還有就是,雖然楊廣位居“晉王”,可謂是一人之下,但是,他卻始終都表現得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謙恭謹慎,也正因如此,他不僅贏得了楊堅和獨孤伽羅的喜愛,也贏得了朝中大臣的稱道。

而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獨孤伽羅權衡比較了兩個“兒子”的不同表現,權衡之後便認為“楊廣”才是值得將“大隋江山”託付的最佳人選。

而後,主意已定的“獨孤皇后”便開始利用自身強大影響力策動了“易儲之事”,針對楊堅,她不停地例數“楊勇”的缺點和“楊廣”的優點,通過這樣的對比來向楊堅傳達“楊勇”絕非未來“帝王”的最佳選擇。

針對朝中大臣,她也不斷地再向他們傳達“太子無德”“晉王賢德”的理念,為的便是借“大臣”之口,繼續向“楊堅”施壓。

此時,再加之“偽裝”地很好的楊廣,對逐漸孤立的“楊勇”進行了多次陷害,致使楊堅也終於不得不下定決心“廢長立幼”。
然而,可惜的是,雖然獨孤伽羅達成她的目的,卻並沒有想到“楊廣”是一個“道貌岸然”之人,平日裡的所有“賢德”都是他“偽裝”出來的。

後面的事情,我們自然就都知道了,楊廣在成為太子之後,由於“登基心切”便做出了“弒父殺兄”“收納父妃”等違背論綱常的惡事。

隋仁壽二年,即公元602年,八月二十四日午夜,獨孤伽羅在永安宮溘然長逝,而這對當時已在垂暮之年的隋文帝的打擊是“毀滅性”的,而此時,由獨孤伽羅所選擇的太子“楊廣”也已經成為“太子”很久了。

由於獨孤伽羅的去世,隋文帝也失去了以往的“鬥志”,沒過多久隋文帝也是“重疾纏身”,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已經穩穩地掌控朝局的楊廣便開始實施“登基稱帝”的惡毒計劃了,致使隋文帝楊堅宮中離奇死亡,當然,這是正史當中的說法,而細細推敲一下的話,便可知隋文帝是死在了“楊廣”的心急之下,而且,千百年來,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而也就是楊堅在彌留之際,他才真正看透了“楊廣”的真面目,也知道了楊廣也不是那個將“大隋江山”託付的最佳人選,而讓楊廣成為儲君恰恰又是“獨孤伽羅”極力促成的。

所以,即便楊堅一生當中對獨孤伽羅極為愛重,但他的心中對獨孤伽羅也不可能沒有抱怨,畢竟“大隋政權”是由他一手建立起來的,他絕不希望“大隋基業”又親手毀在自己選擇的“接班人”手中,那麼,他又怎麼可能不對獨孤伽羅心存抱怨呢?

同時,獨孤伽羅的這個決策,也正好推到了隋朝“二世而亡”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自楊廣登基開始,隋朝便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覆亡的盡頭。


冒牌東方朔


獨孤伽羅是隋文帝楊堅的愛妻,也是隋文帝楊堅的得力助手,但也是隋文帝楊堅的“禍害”


將獨孤伽羅的一生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獨孤信的好女兒,為人聰明伶俐,因為愛情最終和隋文帝楊堅成親;第二階段是隋文帝楊堅的得力助手,幫助丈夫建立了新政權;第三階段也是因為獨孤伽羅過人的才智和性格,最終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獨孤伽羅是一位有作為的女性政治人物,同時也是隋文帝政治系統中的核心人物

關於獨孤伽羅的第一階段我們不去做具體的討論,我們來從第二階段說起


獨孤信在政治鬥爭中失敗了以後,因為獨孤伽羅的原因,楊堅當時也是受到了權臣猜忌,在那段時間裡,獨孤伽羅為人處事依舊保持低調,看清局勢後親自勸勉丈夫楊堅定下立隋大計,在這期間,獨孤伽羅幫助自己的丈夫在朝廷中結交官員,謀取一定的權力,後來如願定天下

在楊堅立隋的過程中,獨孤伽羅幫助了丈夫很多,在建朝之後,獨孤伽羅是干涉朝政的,楊堅做的很多決定都有獨孤伽羅的參考意見在裡面,從這裡可以看出,獨孤伽羅其實是一位有作為的女性政治人物,同時也是隋文帝政治系統中的核心人物


獨孤伽羅其實是一位專情、霸道的女人

我們再來看獨孤伽羅和隋文帝的愛情結晶。獨孤伽羅和隋文帝楊堅兩人又五兒五女、一母同胞,同居共寢、並輦上朝;朝夕相伴,情深意長,六宮常年虛設。這對於當時的社會而言是非常罕見的,畢竟我們瞭解的後宮都是佳麗三千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局面,是因為獨孤伽羅不願意讓隋文帝楊堅找,其實也可以看的出來獨孤伽羅是一個“霸道”的人,但也恰恰說明了她的專情,畢竟在當時那個年代,大臣們見皇上後宮六宮虛設,多少都是會有些言語的,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楊堅對老婆的純情,這樣來看,獨孤伽羅其實是一位專情、霸道的女人


過分了妒忌誤了朝廷

最後我們來看,為什麼隋文帝楊堅臨死前大呼:獨孤誤我


雖然獨孤伽羅和楊堅兩個人很是相愛,但是夫妻之間怎能沒有矛盾。


隋文帝楊堅身為皇上,自然希望美女常陪伴,但是因為怕老婆,所以一直沒能找,後來有一次,隋文帝瞞著獨孤伽羅寵幸了仁壽宮的一位美女,獨孤伽羅知道了之後,很是生氣,於是在楊堅上朝的期間找人把那位美女給殺了,隋文帝知道後自然是生氣的,還鬧了一出“離家出走”的戲碼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獨孤伽羅對楊堅的愛,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專情了,而是變得過分霸道了,過分妒忌的心理讓她失去了理智

獨孤伽羅不僅看不慣自己的丈夫有妾,更是看不慣有妾的人,太子楊勇和楊廣都是愛好美色之人,只不過楊勇表現得很是明顯,妻妾成群,楊廣在這方面稍微低調,僅有一位妻子


所以當年獨孤伽羅就因為這事“廢長立幼”,認為楊勇花天酒地,不是太子得最佳人選,但是相反,楊廣和楊勇不一樣,所以楊勇更適合做太子


後來,獨孤皇后因為楊勇被廢了之後變得神志不清,獨孤伽羅覺得自己害了孩子,抑鬱去世,隋文帝病重,楊廣開始暴露他的本性,不僅寫信問心腹自己什麼時候能登基,在這個時候跑去調戲隋文帝的女人,不料書信誤送到隋文帝的手中,隋文帝知道後很是生氣,除此之外隋文帝寵妃陳貴人又說楊廣非禮她

隋文帝知道了這些自然是很生氣,要求見廢太子楊勇,但這個時候楊廣假傳聖旨派士兵入宮,還找人看住自己的父親,最後隋文帝楊堅很是生氣,臨死前大喊:“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誤我!”


其實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隋文帝知道楊廣的真面目後很是後悔聽信了獨孤伽羅的話廢除太子,而獨孤伽羅又是因為最開始的“討厭妻妾成群”,強烈的妒忌心理才有的廢太子的想法,隋文帝認為獨孤伽羅誤了自己還誤了自己的江山


木瓜想講歷史


隋文帝楊堅在獨孤皇后死後終於可以納嬪妃了,他當時都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但還是納了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楊堅在石榴裙下奮力拼搏,不久身體就被掏空了;沒有獨孤皇后的制約,楊堅又昏聵執政,濫殺無辜許多大臣,犯了不少的錯誤。躺在病床上的楊堅病體纏身,後悔不已,他不禁長嘆:要是獨孤皇后在,何止於此?


獨孤皇后是堅定的一夫一妻制實踐者,她跟楊堅約定不能異腹生子,獨孤家族勢力龐大,獨孤皇后又精於權術,楊堅對皇后又愛又敬。楊堅曾經偷偷寵幸過一位宮女,獨孤皇后知情後當著楊堅的面處死了那名宮女;楊堅龍顏大怒,憤而離家出走,幸虧群臣苦苦阻攔,獨孤皇后又及時服軟,楊堅才沒有出走成功。

太子楊勇性格寬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說白了就是沒有城府。楊勇曾經把蜀人所做的精美的鎧甲,隆重裝飾,節儉的楊堅看了很不高興。獨孤皇后又因太子妃元氏無寵,遇心疾而死,懷疑是楊勇移情別戀逼死了髮妻,對此事頗為不平,於是派人羅織太子的過錯。晉王楊廣十分的矯情飾詐,內諂母后,外結朝士,特別是拉攏權臣楊素,積極進行奪取太子地位的活動。隋文帝先是軟禁三子秦王楊俊;接著在開皇二十年將長子太子楊勇貶為庶人,改立次子楊廣為太子。楊廣當太子,獨孤皇后居功至偉!



楊堅病體纏身期間在仁壽宮調養,楊素、楊廣居兩側伺候。楊廣考慮到如果楊堅去世,必須預先作好防備措施,他親手寫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來詢問楊素。楊素把情況一條條寫下來回復楊廣;宮人誤把回信送到了楊堅的寢宮,楊堅看後極為憤怒。不久宣華夫人被楊廣調戲,奮力拒絕方才脫身,她到楊堅面前哭訴。楊堅聽後憤恨不已:這個畜生!怎麼可以將國家大事交付給他!獨孤氏誤了我!在這裡楊堅埋怨獨孤皇后扶立楊廣當了太子。不久楊堅就駕崩了,楊廣當了皇帝,將宣華夫人據為己有!


大秦鐵鷹劍士


都別搶,我來答。

隋文帝楊堅仁壽四年生了一場病,楊廣為了預防不測,於是寫信給楊素,詢問他父親駕崩以後自己該怎麼辦,楊素在信中給他做了答覆,但這封信卻被信使誤送到隋文帝那裡。

楊堅看了以後和生氣,此時,恰好又發生了楊廣調戲楊堅的妃子陳夫人的事情,看樣子楊廣確實是等不及了,不僅要奪父親的皇位,還要霸佔父親的妃子。

宮人誤送上所,上覽而大恚。陳夫人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無禮!

楊堅知道這兩件事以後,頓時悔恨不已,後悔不該聽從獨孤伽羅的建議把太子楊勇廢除,憤怒之中拍著床鋪大叫說:

抵床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資治通鑑》

這就是“獨孤誤我”的來歷了。

獨孤伽羅是一個漢化的鮮卑人,是李淵的姨母,李氏就是從李淵的父親這一代開始擁有了胡人血統,李淵的父親李昞娶了獨孤伽羅的姐姐。

獨孤伽羅這個名字非常富有異域和Religion(宗教)色彩,“伽羅( tagara)”這個詞化自佛教,在佛教典籍中它的意思是香爐木的意思。

或謂與沉香相異,或謂二者同類。然二者相較,伽羅之性潤澤粘韌,焚時少脂,價昂,不作藥用。沉香之性乾枯,焚時多脂,可供藥用——《陀羅尼集經卷十》

用香華寶物供養神佛是一種規格很高的方式,而且在佛經中也頗受推崇,伽羅這種香木燃燒時能夠產生很芬芳的氣味,而且不會產生大量的油脂從而變得骯髒。

隋朝前後這段時間佛教還是很受推崇的,楊堅就是在馮翊般若寺出生的,他對佛教和道教也很推崇,曾下詔書說:

辛巳,詔曰:"佛法深妙,道教虛融,鹹降大慈,濟度群品,凡在含識,皆蒙覆護。所以雕鑄靈相,圖寫真形,率土瞻仰,用申誠敬。其五嶽四鎮,節宣雲雨,江河淮海,浸潤區域,並生養萬物,利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敢有毀壞偷盜佛及天尊像、嶽鎮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沙門壞佛像,道士壞天尊者,以惡逆論。——《隋書》

這麼一說,他和孤獨伽羅倒還非常有Fate(緣分),因為楊堅的小名叫那羅廷(Nryana),這是一個存在於婆羅教—印度教中的金剛力士,所以說兩人在冥冥之中還是有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Fate(緣分)。

獨孤伽羅是一個女強人,這是由於鮮卑族特殊的風氣造就的,《顏氏家訓·治家篇》記載了鮮卑人的這種社會風氣說:

鄴下風俗,專以婦持門戶,爭訟曲直,造請逢迎,車乘填街街,綺羅盈府寺,代子求官,為夫訴屈,此乃恆代之遺風平?

雖然獨孤伽羅已經是一個漢化的鮮卑人,但還是延續了一些鮮卑人的style(風格),周宣帝暴斃之後,楊堅迅速掌握了北周的中央權力,這時候他面臨兩個選擇。

一是扶持年幼的皇帝;二是取而代之;

這時候的楊堅有點搖擺,不知道怎麼選擇,獨孤伽羅於是派人來對他說了一句話:

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隋書》

就是這句話讓楊堅選擇了自己做皇帝,隋朝建立後,獨孤伽羅輔助楊堅一起處理朝政,所以她就和楊堅一起被尊稱為“二聖”。

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隋書》

不過即便如此精明的獨孤伽羅,最終還是被楊廣所欺騙,獨孤伽羅討厭奢侈的作風,而太子楊勇生活作風不好,而且經常冷落太子妃,轉而寵幸姬妾雲昭訓,導致太子妃鬱鬱而終。

這些都激發了獨孤伽羅的不滿,而楊廣抓住這個機會,把自己包裝成一個生活作風簡樸和專一的人,很快就贏得了獨孤伽羅的喜愛,也就難免經常在楊堅耳邊吹吹枕邊風。

結果隋文帝臨死之前才發現楊廣的真面目,因此說“獨孤誤我”,只能說楊廣太會偽裝自己了,畢竟知人知面不知心,這活脫脫就是一個渣男的典範啊。


圍爐談史


隋文帝的皇后獨孤伽羅御夫、御子、御國,成就斐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隋王朝的興衰譭譽,都與這位皇后密切相關。

一、御夫

獨孤皇后御夫有道,最經典的表現是,她讓身為皇帝的隋文帝楊堅一生保持了一夫一妻制,創造了中國古代帝王的奇蹟。獨孤伽羅十四歲嫁給楊堅,婚後夫妻共同發誓 “無異生之子”,也就是說,楊堅所有的兒女,必須都是獨孤伽羅所生。這在奉行一妻多妾制的中國古代皇帝身上,是絕無僅有的。

獨孤皇后是家庭背景雄厚。她出身貴族,父親是西 魏八大柱國之一、關隴貴族集團的核心人物獨孤信。獨孤信生有七個女兒,其中有三個都是皇后,獨孤家政治地位可見一斑。楊堅的父親楊忠甚至還是獨孤信的部下。正是有了這種強勢的背景,獨孤伽羅才敢提出 “無異生之子”的要求,讓楊堅在當了皇帝之後仍然恪守一夫一妻之道。

獨孤伽羅是個有膽、有識、有勇的女人。能夠多次在關鍵時刻幫助楊堅做出政治決斷。楊堅和獨孤伽羅的長女楊麗華嫁給了北周宣帝。宣帝死後,楊堅輔政,是做一個掌握實權的權臣,還是代周自立,是擺在楊堅面前的一道難題。就在楊堅猶豫不決的關鍵時刻,是獨孤伽羅向丈夫進言:“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從而堅定了楊堅的信心,成就了隋朝的帝業,也讓楊堅畏服。

獨孤皇后一有閒暇便手不釋卷,每次隋文帝上朝,她必與之並輦而行,“政有所失,隨則匡正, 多有弘益”。所以,開皇年間的政治決策。獨孤皇后出力甚多。時人將兩人並尊“二聖”。獨孤皇后協助隋文帝創造出“開皇之治”的治世局面,正是她政治智慧的反映。

有一次,隋文帝偶爾注意到了一個宮女,一時把持不住,就臨幸了這個宮女。獨孤皇后知道後勃然大怒,趁隋文帝上朝之機, 一頓亂棒,將宮女活活打死。隋文帝下朝後聽說此事,“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裡。”跑出去二十多里。獨孤皇后也因此事被人稱為“妒婦”。然而一個女人為了愛情不顧一切,正說明她在維護愛情方面的勇氣。

獨孤皇后死後,隋文帝對負責營建陵墓的大臣說:“汝既曾葬皇后,今我方死,宜好安置。魂其有知,當相見於地下。”明確的表達了文帝希望能夠在地和獨孤皇后重逢的心願。這種讓皇帝生出“生同裘,死同穴”想法的皇后,難道不算御夫有道?

二、御子

獨孤皇后和隋文帝一共生育了五兒子。太子楊勇為人文質彬彬,寬厚善良,符合守成之君的要求,隋文帝對他寄予厚望。獨孤皇后也為太子楊勇選定了端莊有禮的太子妃。然而,楊勇卻喜歡上了雲昭訓。因妾嫌妻,使得對愛情專一的獨孤皇后大為不悅。這時候,平定江南,回來的的晉王楊廣乘虛而入,做出一副謙 恭孝順,不近女色的樣子,處處討好母親。獨孤皇后的情感開始迅速向楊廣傾斜。

開皇十一年,元妃去世。獨孤皇后懷疑是太子楊勇下的黑手。“為妾殺妻”觸犯了獨孤皇后 的道德底線,堅定了她廢黜太子的決心。她聯絡宰相楊素,一方面打擊支持太子的高熲,不斷誣陷太子;另一 方面在隋文帝面前不斷樹立晉王楊廣的正面形象。最終隋文帝以太子“性識庸闇,仁孝無聞,暱近小人委任奸佞”的罪名將太子廢為庶 人,晉王楊廣被立為太子。

廢立太子一直被認為是獨孤皇后最大的失誤。仁壽四年,隋文帝染病,日漸危重之時,楊廣與宰相楊素迫不及待的議論皇帝死後接班事宜,又企圖強姦隋文帝的寵妃宣華夫人。隋文帝大怒,意欲廢黜楊廣,重新立楊勇為太子。結果,楊廣先發制人,殺死廢太子楊勇,隋文帝也因此死得不明不白。據《資治通鑑》記載,隋文帝在臨死之 前,曾經大叫“獨孤誤我”。似乎對當年聽信 獨孤皇后的慫恿,廢長立幼的事情頗為悔恨。客觀的說,煬帝亡國,獨孤皇后難逃其咎,但絕不能認為她是大隋滅亡的根源。這一點我們下面再詳細解釋。

楊廣當上皇帝以後好大喜功,但是如果僅從才能上看,楊廣比楊勇顯然更加有才華和本領,在當上皇帝之前,楊廣的文治武功和為人處世,在朝野好評如潮。獨孤皇后選擇楊廣,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並沒有什麼錯誤。獨孤皇后不是預言家,不可能預見到楊廣後來的改變,又怎能把隋朝的滅亡之過歸於她呢!

三、御國

所謂御國,是指獨孤皇后深度地參與了國家管理,不僅在後宮輔政,還把觸角直接伸到 了政治前臺。開皇初年,突厥和隋朝互市,出售一筐明珠,要價八百萬錢。有人勸獨孤皇后買 下來。獨孤皇后說:“非我所須也。當今戎狄 屢寇,將士疲勞,未若以八百萬分賞有功 者。”一下子贏得滿朝歸心。

獨孤皇后一生節儉,從不用高檔首飾。據《北史》記載,隋文帝有一次合藥,需要胡粉一兩,跟獨孤皇后討要,沒想到獨孤皇后一直素面朝天,竟然沒有。獨孤皇后跟一向提倡節儉的隋文帝珠聯璧合,共同營造了隋朝初年簡樸的宮廷風氣。

獨孤皇后雖然在後宮專寵,但卻自律甚嚴。她的孃家人 沒有一個身居高位的。一旦有外戚犯罪,還要從重處罰。獨孤皇后的表兄崔長仁,犯罪當死,如果按照當時的律法和習俗,也可以予以赦免。但是,獨孤皇后堅持“國家之事,焉可顧私!”最終把崔長仁斬首。這種不縱容外戚,自覺維護 皇權的態度贏得了隋文帝的尊重,也贏得了滿朝大臣的尊重。

獨孤皇后是一個價值觀比較正統的皇后,她一方面積極為隋文帝貢獻政治才華,另一方面則是把握好尺度,並不違規干政。《隋書·獨孤皇后傳》稱:獨孤 皇后“謙卑自守,世以為賢”,是當時人們的公論。

獨孤皇后一死,隋文帝便納了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整天與她們泡在一起,在國政處理上也出現了很多失誤,不復明主風範。所以說,獨孤皇后是御夫、御子、御國的鐵娘子,承載著大隋王朝的興衰譭譽。

四、獨孤皇后廢勇立廣

《隋書·后妃傳》載:“ 廢太子立晉王廣, 皆後之謀也。” 隋文帝在廢太子時也說:“ 此兒不堪承嗣久 矣, 皇后恆勸我廢之。”隋文帝在臨死時還有“ 獨孤誤 我” 之嘆。那麼, 獨孤皇后在廢易太子事件中真能 起關鍵作用嗎?

在隋朝的政治 上,獨孤皇后是有相當大的發言權的。《隋書·后妃傳》說: “ 後每與上言及政事, 往往意合,在宮中稱為二聖” 。 說明了獨孤皇后在廢立太子事件中是相當有份量的。

開皇十一年,太子妃元氏亡,太子云妃專擅內政,獨孤皇后非常不滿。她“ 頗遣人伺察,以求勇過” 。 楊素正是背後有皇后的支持,才敢於參與楊廣太子之謀。

獨孤皇后決意廢太子,太子本人絕對有可廢之原因。太子楊勇敢寵愛雲氏, 太子妃元氏死前曾在皇后面前哭訴時:“ 太子不以夫婦禮待之,專寵阿雲。”這正好觸碰到了獨孤皇后的道德底線。所以太子妃之死,才會對楊勇的太子之位產生不利影響。

獨孤皇后認為太子不寵愛自己為他選的太子妃,是因為他要與皇后爭奪權力,表達不滿。獨孤皇后從自己的經歷出發,對權力的平穩過度非常渴望。 早在宇文氏禪代西魏時,宇文泰也是直到晚年尚未確定嫡嗣傳承。他的長子宇文毓有德,三子宇文覺是嫡子。

宇文泰猶豫不定,結果死後發生了權臣主導下的嫡庶之爭。獨孤皇后的父親獨孤信也是因為此事而被賜 死,這對獨孤皇后來說是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因此,她與楊堅“ 誓無異生之子” ,也是希望藉此消弭嫡庶之爭的政治隱患,確保宗法權力的穩定過渡。

太子楊勇偏偏多內寵, 除太子妃外,還有云昭訓、 高良娣、王良媛、成姬及後宮所生十子。 如果太子勇繼位, 嫡庶之爭又可能再起, 這是獨孤氏所力戒的, 所以“ 後彌不 平…求勇過惡”,有了廢立之心。

獨孤皇后的先祖為拓拔鮮卑人,她的婚姻觀念具有代北少數民族的特性。姻太子妃元氏是北魏宗室元孝矩之女,正符合代北尚貴戚的婚姻觀念。楊勇所寵愛的阿雲並非望族,太子楊勇未諳上層婚姻中的政治要義,專寵阿雲,,破壞了關隴集團維繫並結構其政治體系的原則。 獨孤皇后所以才說出“ 今儻非類,變 亂宗社”這樣的話 。

獨孤皇后是個有眼光的皇后,她總是把後宮與封建政治聯繫在一起處理後權與皇權的關係。 她說:“ 以婦人與政, 或從此漸,不可開其源也。”然而太子寵愛的阿雲卻“ 專擅內政”,獨孤皇后怎能坐視不管?所以獨孤皇后廢勇立廣並不是衝動,也不是她“厚此薄彼”,而是為了維護統治集團的政治利益,為了鞏固新的集權政治。在獨孤皇后看來,太子楊勇的所作所為有可能會“變亂宗社” 。 而楊廣在皇后和文帝面前的表現,正符合她平穩過渡權力的認識, 符合鞏固新政權的要求。

所以說,獨孤皇后選嗣是從政權來考慮的,而不是一己之私。 正如王夫之說:“ 文帝廢勇而立廣,雖偏聽悍妻,致他日有獨孤誤我之嘆。然當廣惡未著,勇德有愆之日,參 互相見, 亦未見廢立之非社稷計也。” 因此我們不能楊廣後來的做法,作為貶斥獨孤皇后的依據。


歷史漫談君


《資治通鑑》記載,公元604年7月,正在病榻上忍受病痛折磨的隋文帝楊堅,突然拍床大呼:“獨孤誤我!”

隋文帝所說的“獨孤”,就是他的皇后獨孤伽羅。那麼,獨孤伽羅究竟做了什麼,竟讓楊堅拍床大呼,說出這樣的話來呢?

(楊堅和獨孤伽羅)

說起來,獨孤伽羅和隋文帝還真是帝后中的模範夫妻,她不光和隋文帝伉儷情深,還輔佐隋文帝結束久戰不休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大隋王朝。因此,二人情比金堅,立下“無異生之子,白頭偕老”的誓言。

在隋文帝登基稱帝后,37歲的獨孤伽羅也苦盡甘來,被冊封為皇后。

雖說獨孤伽羅已是芳華不再的年紀,但隋文帝對她依舊情深。兩人同寢共食,形影不離。

隋朝作為宗主國,那些依附的藩國,為了向隋文帝示好,紛紛向他敬獻美女,但都遭到楊堅拒絕,當時,隋文帝的後宮除了獨孤伽羅,再無二人。隋文帝因此很是得意,曾向大臣炫耀自己是“旁無姬侍,五子同母。”

確實,隋文帝一生有五個兒子,全部是獨孤伽羅所生,絕“無異生之子”。(當然了,隋文帝后來也還是納有其他嬪妃。)

隋文帝遵繼承製,把長子楊勇立為太子。

楊勇生得風度翩翩,好讀詩書,待人寬厚有禮,多與士人為友。

(楊勇劇照)

但楊勇也有兩個缺點:一是好奢;二是好色。

有一次,楊勇為自己做了一件華麗的蜀鎧,上面不僅用黃金做甲,還鑲滿了寶石,看上去非常華貴。隋文帝是崇尚儉樸的人,他看到後,唯恐楊勇染好奢,所以對他多有勸誡。

好奢並不會動搖楊勇的太子之位,動搖太子之位的是好色。

楊勇廣納美妾,唯獨對獨孤伽羅替他挑選的太子妃元氏冷若冰霜,不光如此,得到他寵愛的侍妾,在吃穿用度上居然和太子妃的待遇相差無二。

獨孤伽羅認為楊勇失德,對他非常不滿。再加上不久後,元氏病逝,楊勇又讓最得寵的侍妾打理後宮。因此,獨孤伽羅疑心元氏是被楊勇與他那個侍妾合謀毒害而死。於是,她不僅差人暗中調查此事,還在隋文帝面前多次數落楊勇的不是。

比起楊勇的率性而為,次子楊廣就工於心計得多。

楊廣“美姿儀,少聰慧”,年紀輕輕就立有諸多戰功。他崇尚簡樸,愛惜人才,待人又非常謙恭有禮,最難得的是,他和隋文帝一樣不好聲色,對蕭王妃重情重意。

獨孤伽羅因此很喜愛楊廣,多次在隋文帝面前誇讚他。

久而久之,楊廣得到了隋文帝的歡心。因此,楊堅廢黜了楊勇的太子之位,並改立楊廣為太子。

(楊廣劇照)

公元602年,58歲的獨孤伽羅病逝於永安宮。

隋文帝承受不住喪妻之痛,病倒在床。

公元604年,隋文帝的病勢已非常兇險,眼看就要不久於人世。

就在這時,隋文帝無意得知,楊廣已經迫不及待在同御史大夫商量如何登基的事情了。這自然讓隋文帝非常不高興,畢竟他還沒死,所以他馬上召楊廣進宮,準備當面質問楊廣。

誰知,才納不久的寵妃宣華夫人也向隋文帝哭訴,楊廣竟欲對她行非禮之舉。

隋文帝氣得火冒三丈,猛地從床上坐了起來,拍著床板大叫:“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並召集大臣元巖和柳述,讓他們草擬詔書,準備廢掉楊廣的太子之位,並復立楊勇為太子。

楊廣得知後,立刻把元巖和柳述抓捕入獄,隨後又把隋文帝身邊侍奉的人全部撤走,換上了心腹張衡。

沒過兩日,本就病體奄奄的隋文帝竟駕崩了。

那麼,在立太子這件事上,真的是獨孤伽羅誤了楊堅嗎?

(隋文帝劇照)

我認為從三件事可以證明並非如此。

一是大臣朝拜太子。那年冬至,百官竟紛紛朝拜楊勇,而楊勇也欣然接受了他們的朝賀。這事讓隋文帝知道了,很不高興,認為楊勇違反禮制,並對他起了疑心。

二是削弱太子的勢力。一方面隋文帝不許百官親近楊勇,並在選拔侍衛官時,把勇武有力的人都選在身邊,宰相高熲勸說隋文帝,說這樣做,會削弱對太子的保護。結果隋文帝很不高興,認為他是因為他的兒子是楊勇的女婿,才會替楊勇說話。

三是隋文帝夢見天神降臨,說會降臨在他家。不久,隋文帝果然聽說楊廣的王妃蕭氏懷上了身孕,因此大喜,專門把蕭王妃接到宮中待產。

種種的跡像,無不影響楊勇的太子之位,隋文帝不管從哪方面而言,廢黜楊勇的太子之位,都是早晚的事。再加上獨孤伽羅推波助瀾,所以楊勇就悲催了。

因此,隋文帝說獨孤伽羅誤他,有失偏頗。

(參考史料:《資治通鑑》《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