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廣東高一學生未來想做醫生,是選物化生好,還是物化地好?你怎麼看?

飛狐旅途


廣東新高考,實行3+1+2的模式,也就是物理或者歷史是必選的科目之一。題主未來想當醫生,應該選哪個組合呢?

“贏在高三”建議:如果生物和地理差不多,選擇理化生組合;如果地理明顯好於生物,選擇理化地組合!

一、學醫學,物理和化學最重要!

一提起醫學專業,大家肯定認為生物學科與其關係更密切,而現實的情況是醫學專業對物理和化學的要求更高!

因為廣東剛剛實行新高考,所以大學對廣東考生的選課要求還沒有明確,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參考在山東的要求,因為這些要求基本上是相似的。

以首都醫科大學為例,我們看一看選考科目要求,其中有兩類:一類是均需選考才能報考的;一類是選考其中一科就可以報考的。

而多數的專業,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專業,均需要選擇物理和化學,對於生物要求不高,也就是說你不選擇生物,基本上也可以報考所有的醫學專業。

二、學醫學,大學層次非常重要!

既然生物在醫學專業中的作用不是那麼重要,所有要考取一個更好的大學,就是你要考慮的問題了。

在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制度下,你要看看你的地理和生物,那一科更有優勢,如果地理有優勢,賦分明顯比生物高,那麼你就毫不猶豫的選地理,這意味著你可以報考一所更好的醫科大學,享受更優質的資源;如果你的地理和生物差不多,甚至更差,當然要選擇生物, 因為地理對於你大學的專業基本上沒有幫助,最多讓你去某個地方取人體器官時,不至於轉向;而生物則多少會對你的醫學專業有幫助,這個是毫無疑問的。

最後,想多說一點關於醫學和醫生的問題,因為我看到越來越多的高三優秀的學生選擇了不當醫生,很是擔憂。

醫生是一份偉大的職業,是很多學生嚮往的“帥氣”職業。然而,對於醫生和醫學院的學生來說,卻流傳著這麼一句“金句”:勸人學醫,天大雷劈。

每年6 月份的時候,網絡上都會有這樣另類的祝福語:高考加油,別學醫。


學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要文理科通吃,不僅熟知理化的知識,還要有文科生的記憶能力,看看那一本本厚重的專業書,絕對會讓你懷疑人生。

當今醫患矛盾突出,當醫生的職業危險非常大,不僅自身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而且還時刻面臨人身攻擊,人身安全都無法保證。


所以,請大家善待醫生,當一個學校沒有優秀學生當醫生的時候,誰來救死扶傷呢?

我是“贏在高三”,致力於教育和教學工作,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點擊【關注】按鈕!


贏在高三


首先非常高興你有打算選擇醫學專業的決心,而且這也是有必要,有優勢的。因為目前廣東地區對於醫學人才的引進越來越激烈,越來越捨得重薪聘請醫學專業人才。因此慶幸你能夠選擇醫學,選擇治病救人!

選擇物理、化學、生物

這三門學科是以往的理科學科,也是以前報考醫學專業的前提條件。因此,如果你喜愛醫學,想要報考醫學專業,剛好物理、化學、生物這幾門學科都還很不錯。那麼我建議你還是選擇這幾門學科,因為這幾門學科是與醫學專業息息相關的。學好物理、化學、生物這些課程,那麼對於大學之後的醫學專業課程的學習,那是有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選擇可以讓你高分的學科

如果你的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成績並不理想,那麼我建議你選擇你最好的幾門課程。因為只有高考成績上去了,才有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寫在最後,只有清楚自己喜歡的專業,才能夠堅定決心的去學習。同時清楚的知道哪個學校,哪個專業往年的報考人數、錄取分數範圍,以及其相關要求。才能夠精準的填報志願!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2424744216688925"} --}

努力的90後醫書


這個問題非常具有代表性,主要因為有兩個原因:

1.現在的高一,高考時間為2020年,即是廣東新高考第一年,現在有明確目標學醫學類專業,利用現在的時間來思考非常有計劃;

2.學醫相對來說有個地域性問題,就是如果將來在哪就業就在哪讀,恰好,廣東高校的醫學類跟全國還有很大區別。

以下我將詳細來說明這個問題:

一、數據參考全國部分高校2020年面向北京、山東地區(相關來說,兩地考試院公佈的比較詳細)專業選科要求。其中選的高校有: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醫學院、四川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深圳大學、汕頭大學、廣東醫科大學。

二、從細分的專業角度來解讀:各類詳細選科要求請看下圖,其中麻醉學,都是“化學+生物 (均須選考)”:

三、從院校層來看,數據(至於院校劃分,不要太糾結)如下,其中個人認為第三梯隊為,省內的深大、汕大、廣東醫學等,都是化學+生物 (均須選考)。

四、從地域方面來看,這個也是比較有意思的,從兩個維度來說明,分南粵高校和非粵高校,選科是完全不一樣的:

綜上所述,您要選擇醫學專業選科時,整體來看,選【物理+化學+生物】是不錯的,無論省內高校還是省外高校都可以滿足。

-----------------------------

【規劃+】與您一起關注學業規劃,關注職業規劃,您的關注與轉發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規劃plus生涯大講堂


這裡重點說一下高考改革省份。

首先,選專業是有選科要求的,例如不選物理將會有十九大類大學專業無法選擇。醫學類比較特殊,一般的醫學院或綜合類大學醫學專業要求化生即可,但是學科評估A+、A、A-的大學在臨床、口腔等專業上要求物化,甚至物化生,僅有華中科技、中南要求化生。有些985大學臨床醫學學科評估雖然不是如前述的特別強,但也要求物化生,比如廈門大學。有些醫學院,在省內醫學院也屬於一般位次,在臨床、口腔專業都要求物化科目的選擇,比如泰山醫學院(現改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所以要根據學習成績選擇排名什麼位次的大學的這個定位尤為關鍵;另外選擇臨床、口腔,還是基礎醫學、預防醫學、影像等專業也是有不同的選科要求。

其次,求學就業的城市選擇,在醫學界有個不成文傳統,大學,特別是研究生所在城市就是該生就業的城市,聽到N多個專家闡述。

第三,學醫要做好求學路漫漫的平靜心態,無法速成更無捷徑。大學本科-考研(或保研)-讀博,這是一條不歸路,如果能考到高校5+3一體化或直接註明本碩博貫通培養是個不錯的選擇。另外,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本科畢業規培的時間、學碩畢業規培的時間等。


老徐明白


歷盡十年走遍千所大學,記錄萬張照片數百視頻,繆老師說:不管你是哪個地區的考生,只要是新高考,想做醫生,必選物化生、不選物化地。理由有三個:甄別興趣、打通方向、理順學業,分別對應了中學、高考、大學三個階段。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天津醫科大學)

孩子才高一嘛,對於做醫生有興趣是好事兒,但是你怎麼知道他這種興趣是長期的,並且不會改變的呢?借用一下你的選科吧,選擇物化生,來學學看,驗證一下你自己的興趣,究竟靠譜不靠譜。

醫學,尤其是西醫,與化學和生物兩門功課都是緊密相連的,如果這兩門課的學業有困難,而且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困難還比較大,你選擇醫學這條路,不會太好走。如果越學越覺得這兩門課沒意思,失去了興趣,那就抓緊時間更改一下你的選科方向。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首都醫科大學)

可能有人會跟你說,如果你地理比生物學得好,那麼可能高考總分會高一些,能選到更好的學校。我不否認這個邏輯,但這個邏輯是建立在你對專業的訴求並不強的基礎上。如果你對於自己的生物沒有自信(生物不難學,很多關聯內容和記憶內容),你又有什麼信心去學醫呢?

王陽明曾經問過自己的私塾先生,“何為第一等事?”先生跟他說:“惟讀書登第耳。”王陽明卻認為“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南方醫科大學)

請注意,選學醫是要做一個好醫生,而不是憑藉醫學混口飯,如果你的想法是混口飯,我請你現在就放過你今後的患者,趕緊換個別的目標職業好不好?

以上我說的是甄別興趣和打通方向,下面繆老師再說說理順學業。學醫本科就5年,各種課程排的滿滿的,你就算用更好的成績上了更好的醫學院,高中生物都跟不上,你能跟得上醫學院的課程嗎?

在高中階段好好接觸生物知識,能夠為你大學的醫學學習鋪平道路,大家都在熬夜看書,都在拼命努力實驗的時候,你不必再多餘花上更多精力去補課,這就是你高中選擇生物的最大優點,不是嗎?

(上圖由繆老師拍攝於溫州醫科大學)

人生須立志,立志當高遠。地理比生物好很多?借用選科登門第,職業瓶頸在等你。學醫本非平常事,如有從醫真雄心,何妨當下選生物?

如果是你,會選物化地,擇一時苟且嗎?

關注繆老師頭條號,看圖文。關注繆老師抖音號(1297918098),看抖起來的教育。

繆老師妙筆生花


現在是一名大二醫學生

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我認為物化生更加重要些

雖然我本人也很喜歡地理 但是為了學醫還是當了一名理科生

首先 物理的學習是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各種醫療器械的工作原理 方便我們判斷病情 但我們老師說真正工作當中沒有太大用處

其次是化學 學好化學 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我其實是覺得只有當化學與生物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生物與人有關 化學與發病機制有關 生物化學則是與醫學密不可分

提前學習生物 可以讓我們在學習生化時更好理解和記憶 同時對生理的幫助也很大

以上僅為個人建議


醫科大學生呀


高一學生就定下了當醫生的目標,令人佩服。學醫是非常好的選擇。當醫生受經濟影響最小,工作穩定,收入不錯。

除了語數外,當然選擇理化生。因為生物學科必然涉及生物進化,基因,DNA,涉及到人的細胞組織、器官、系統……這些對學醫都可以打下基礎。

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如好醫生。如華佗、扁鵲……治病救人。


平淡是真oymlq


大二醫學生,不請自來。

首先我還是想真心實意地勸勸你😂不是危言聳聽什麼的,是我個人真實的感受。

你現在高一,想學醫,要先問問自己,你為什麼想學醫?是因為真的特別想做一個救死扶傷、為社會做貢獻的醫生嗎?是真的完完全全為了治病救人為了自己的抱負嗎?一定要想好。如果是,那就好好學吧。大學的知識其實跟高中聯繫不大,然後學醫的話,我們是對物理要求不高的,學的是醫用物理學,不像工科理科學的是大學物理,內容沒那麼多。然後化學要求比較高,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等等很多,但是其實跟高中知識聯繫不大,學的都是新知識,就有機可能有些聯繫。其實說白了,學醫跟你高中選的課都沒有太大的關係,都是新東西,但是,理科思維可能會有幫助,生理什麼的,順起來可能比較快(雖然我覺得也沒啥用😂)所以如果你確定要學醫,就努力考好一點就好了,可以選你更擅長的科目。

但是如果說你是因為醫生這個職業一看就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專業性強好就業才想當醫生,或者覺得醫生工資高才想當醫生,或者單純是覺得白大褂穿起來很帥感覺很崇高才想當醫生,那我真的勸你不要學醫不要學醫不要學醫啊!(聲淚俱下真的)投入時長真的太大了,等你讀完書剛剛找到工作的時候,還在基層,工資一點點,人家都已經工作好幾年存款都多少了,而且真的很辛苦,網上那些表情包,摞起來的專業書看著都頭疼,還都要背。我學醫真的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個文科生(我高考那會還沒不分科),真的寧願刷題啊,背了又忘真的超絕望,一章兩百多頁PPT,一章就六十多頁,一本書三百多頁都是少的,別的同學都是考試周,我們考試月可以持續兩個月(我才大二,大三應該叫考試學期),而且一直上新課直到考試,完全沒時間複習(背了又忘真的難受,看了跟沒看一樣)。

最讓我後悔學醫的就是當今社會,真的,過不了多久就會爆出醫生被砍啊怎麼怎麼的事件,這兩天那個中南醫院被砍的醫生終於脫離危險了,但是他的手傷了,再也握不了手術刀了。看到這個我真的特別寒心。辛辛苦苦讀了那麼多年書,熬了多少夜,多久沒陪家人,多久沒睡過好覺,累死累活的治病救人,結果,不知情的病人就知道天天罵醫生拿回扣啊,開藥太貴啊,就知道拿錢啊,來一兩個氣不順的暴脾氣,一言不合就要砍人,人家在治你的病救你的命!你受人恩惠還要人家的命!醫生工資很高嗎?苦讀那麼多年,就算真的高有怎麼了?搶你的錢了嗎?人家不是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嗎?這都是辛苦錢!節假日沒得休息,晚上連覺都睡不好,十幾年幾十年的光陰都在讀書,拿到的工資與付出的代價不對等,還要時時擔心會不會有人來砍他!這世道真的太令人失望了!

寫high了有點激動😂😂😂但是我真的希望你能好好考慮,如果確定要學醫,那上面那些話你也不用放在心上😂我就是自己意難平來吐槽一下。另外好好學英語吧,要為學醫做準備英語才是最重要的。

加油嗷~祝考上心怡的大學呀!


執酒1617


別這麼想不開啊!醫學雖然說是理科,實際上學習的時候以背為主,需要背的東西可能比文科還多,而且不像文科你可以考試的時候自由發揮一下,基本都是一條條細節。不要說你不在乎學習時間長,待遇低,夜班多……你家特別有錢,可以供你到30多歲讀完規培正式工作,才算能養活自己了,而此時你的同學多數已經做到中層,你兄弟姐妹多,不怕你連著幾年輪著大年三十夜班,老人一樣有人陪的話,可以試試


歲歲平安喜樂無憂


有志者事竟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從事哪個職業,只要認準了,橫下一條心,一意做去,可以說沒有不成功的。魯迅先生先是學醫,後來意識到醫只能醫體卻醫不了精神,毅然決然拿起筆當匕首當投槍,開創了中國文學新紀元。還有中國革命史上仁人志士,極大多數也沒有從一出生到記事要參加革命,都是在社會上在生活中逐步認識到了革命的必要性,然後全身心投入進去,成就了豐功偉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