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一個革命叛徒能不能成為民族英雄?

文|陳卿美

革命叛徒,關鍵詞是背叛。背叛出賣革命,遭人唾棄。

民族英雄,關鍵詞是擔當,捍衛民族尊嚴,萬人敬仰。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革命叛徒與民族英雄,幾乎是對立的。有沒有人從革命叛徒變成民族英雄呢?有,晚清就真的有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而且名字大家都比較熟悉。他就是丁汝昌,甲午海戰中犧牲的北洋水師將領。雖然丁汝昌有很多爭議,能否稱為民族英雄也是見仁見智,但我們姑且選取他作為民族英雄的一面。

一個人背叛革命,然後再成為民族英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有改邪歸正那麼簡單。那麼,丁汝昌經歷了怎樣的蛻變呢?

一個革命叛徒能不能成為民族英雄?

丁汝昌


丁汝昌,1836年生,安徽廬江人。從小家境貧窮,只上了三年學,就輟學打零工。後來,饑荒與戰亂接踵而至,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丁汝昌便毅然投奔太平軍。

這一年,他18歲,剛剛成年。參加太平軍,相信有兩個現實考慮。一是雙親故去,失去家庭。二是饑荒之年,生計艱難。只有參軍,不僅可以吃飽飯,還可以建功立業,這對一個男兒吸引力還是很大的。至於太平軍是什麼性質,一個18歲的孩子,又沒有多少文化,是根本看不清的。

當時的太平軍中,安徽籍的官兵很多,三五個同鄉好友總會抱團。程學啟與丁汝昌就是不錯的朋友,丁汝昌便跟隨程學啟,一起扼守安慶。當曾國荃率領湘軍對安慶幾次久攻不下之時,便派人用程學啟的老母親去誘降。無奈之下,程學啟在太平軍在追殺下,投降湘軍。與此同時,25歲的丁汝昌也成為了太平軍的降將,背叛了太平天國革命。由於丁汝昌在湘軍的史料甚少,我們暫且以程學啟的經歷作為參考。

兩軍交戰,投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遭人鄙視與不信任,降將投靠新東家,新東家也會瞧不起,最重要的是不信任。程學啟、丁汝昌等人也面臨這個問題。打仗衝鋒,投降的官兵被命令衝在前面,去充當炮灰。苦活、髒活、累活、險活,都給你幹。程學啟為此也很痛苦,幾度想自殺。還有人建議曾國荃殺了他,以絕後患。可見,投降的日子並不好過。

為了取得湘軍的信任,在攻打安慶時,程學啟、丁汝昌這些人都是賣了老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所幸,安慶被成功攻破,他們也被立功嘉獎。

投降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擇,要比丁汝昌當時參軍更為艱難。相信他的心理也是備受掙扎、煎熬的。投降與職場跳槽又不一樣,跳槽到新東家,往往加薪升職,地位也隨之抬高,而投降恰恰相反。投降前,煎熬一次;投降後,再次加倍煎熬。根據當時的情況,丁汝昌也是別無選擇。因為本與程學啟都屬同鄉、好友。如果程學啟降了,自己不降,廣西籍的將領葉芸來也不會信任他、排擠他。

此時,命運又迎來了轉機。李鴻章創建淮軍,大力邀請湘軍中的安徽籍將領加入,程學啟與丁汝昌便轉投李鴻章。這是一份鄉情的力量。他們原來與湖南人混在一起,總有被排斥的感覺,同時還是降將,更無法取得別人的信任。但在淮軍裡就明顯不同,鄉情的溫暖、領導的賞識都消融了他們的擔心與不安。

即使如此,“降將”仍是一個汙點,在淮軍中同樣也有很多人拿此說事。投奔淮軍,基本與跳槽沒區別。丁汝昌要面對新環境、新競爭、新的人際關係。原來湘軍熟悉的環境都沒了,很多東西要重新開始,重新適應。不管環境如何變化、不管心理如何起伏,但打仗英勇殺敵是永遠不變的。行不行,要戰場上說話。於是,程學啟在攻破蘇州城時,大肆屠殺,連降將都給砍了。此事曾引起軒然大波。這也從側面說明,降將的立功心態非常急迫,相信丁汝昌也是如此。

創建淮軍,李鴻章的邀請,這都是天時與人和,這是命運轉折的關鍵一步,丁汝昌幸運地遇到了。但即便如此,也要看自己的表現。

後來,丁汝昌跟隨劉銘傳北上剿捻,表現平平。又跟隨劉銘傳西北平定陝甘回亂,也諸多不順利。最後,離開軍隊,賦閒在家。如果說丁汝昌投奔淮軍是一個人生的高峰的話,那麼,此時的丁汝昌又走向了低谷。這時的丁汝昌已經40歲,正是壯年的年齡卻成了閒人。想想過去在戰場上廝殺,建功立業的光輝經歷,丁汝昌的心情失落到極點。

沮喪中的丁汝昌接到了兵部的調令,讓他再回甘肅。但他不甘心,求助李鴻章,希望看在老鄉又是為淮軍效力的份上能幫忙。此時,李鴻章正在督辦北洋海防,正缺人手。雖然丁汝昌不懂海軍、也不懂西方科學知識,但丁汝昌畢竟出身淮軍,又帶兵打過仗。李鴻章最後還是讓丁汝昌來統領海軍。這又是丁汝昌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

當時福州船政局的學員正好畢業,論懂海軍,人家都是科班出身,丁汝昌算什麼。但李鴻章還是更信任丁汝昌。對此,李鴻章上奏朝廷,認為丁汝昌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有戰陣經歷,治軍統軍經驗,這些都是實戰磨礪出的結果。而福州船政局的學生太過年輕,根本沒經歷過,難擔大任。李鴻章言下之意,這些學員上了戰場估計都會嚇尿褲子,沒大戰經驗是不行的。

在李鴻章硬挺下,丁汝昌迎來人生第二春。對於北洋海軍的組建,丁汝昌功不可沒,也相當於創始人。擔任北洋海軍提督,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都說二十一世紀什麼最可貴?是人才!其實是信任。信任,在任何年代,信任都是第一生產力。

作為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顯然是受到了李鴻章的“破格”提拔,這也就造成了丁汝昌缺乏主見,一味迎合李的毛病。丁汝昌其實就是李鴻章的傀儡,一切都要聽李的擺佈。

丁汝昌統領的北洋艦隊多次與日軍交戰,戰果差強人意。一方面與李鴻章的不敢硬拼的策略有關,一方面也暴露了丁汝昌海軍作戰經驗嚴重不足的缺點。當他被朝廷革職,國內非議四起,千夫所指的時候,相信他的內心又是崩潰的。

但真正崩潰的還在後頭。李鴻章再次挺他,讓丁汝昌保衛威海衛。在日本艦隊的包圍下,丁汝昌陷入孤立無援中。日本勸降信及時趕到,手下官兵集體逼降,此時,如果說丁汝昌的內心沒有絲毫動搖,是不可能的。但他還能投降嗎?

投降湘軍,已經是背叛革命,長期屢遭人白眼已經很不好受。如今再投降日軍,那就是徹底背叛祖國了,性質極為嚴重,還哪有臉活在世上。

在極度絕望下,59歲的丁汝昌跳海自殺,誓與艦船同歸於盡,結果被下屬救起。最終,他獨自吞鴉片自殺。他以悲壯的的方式自殺殉國,向統領的北洋艦隊、向李鴻章、向大清帝國謝罪。不管怎麼說,拒絕日本的誘降,壯烈殉國,丁汝昌這份氣節還是值得讚賞的,據此稱其為民族英雄也不為過。

從革命叛徒到民族英雄,丁汝昌完成了一次成功蛻變。縱觀這個過程,有幾點原因是關鍵的。

一是湘軍的包容、大度。如果沒有曾國荃湘軍將領的大度,丁汝昌可能就像獻蘇州城的降將一樣被殺掉了。

二是老鄉李鴻章的信任、提攜。丁汝昌幸運遇到了老鄉李鴻章,而且這個老鄉還是朝廷重臣。尤其是在北洋水師期間,李鴻章為丁汝昌頂住了很多壓力。

三是天時的因素。當丁汝昌在湘軍的使命基本結束的時候,正趕上李鴻章創建淮軍。當他走投無路的時候,又趕上李鴻章創建北洋水師。

四是你要能忍,要比常人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投降永遠遭人戳脊梁骨,不能忍的話不知死多少回了。光忍還不行,還要用實力證明自己。

五是你能力可以平凡,但你要敢於擔當,關鍵時候必須自殺,保持氣節。沒有最後這點,如果晚節不保,丁汝昌也成不了民族英雄。

作為太平軍降將,丁汝昌是幸運的,在所有降將中,只有丁汝昌堅持到了甲午戰爭結束。其他人不是被湘軍殺掉,就是在歷次戰爭中犧牲了。作為民族英雄,丁汝昌又是悲哀的,因為他只能用死來證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