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今天看了飽受讚譽的電影《綠皮書》。

一個字:好!

很少有電影能在維持自身趣味性的條件下,還能對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做出一種既深刻,又不乏溫情地探討。

《綠皮書》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影片的背景設定在上世紀美國的六七十年代。那時候,對黑人的歧視還廣泛存在於美國的許多地區——當然,現在依然存在。

影片的主人公之一,託尼,就是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

他是一位混跡於美國底層社會的白人,做著酒吧打手之類的工作,世俗甚至市儈,總是滿嘴跑火車,碰到問題就想先懟別人一拳。當然,這為他招來了很多麻煩。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託尼本性不壞,尤其對家人和朋友充滿關心。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

託尼這樣一個內心對黑人充滿牴觸的傢伙,卻因為機緣巧合——主要還是因為錢,不得不去為他心中最討厭的“黑鬼”做兩個月司機。

這位黑人的名字叫——,又被人稱為唐·雪利博士。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託尼和唐的會面是充滿戲劇性的,和生活在美國社會最底層的黑人不同,唐是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

他的鋼琴演奏技藝舉世無雙,甚至有過在白宮的演出經歷,這些為他帶來了崇高的“聲譽”和充足的財富。

託尼進入唐的辦公室時,發現這裡裝飾的富麗堂皇,寶石、象牙、黃金,應有盡有,簡直像一個國王的宮殿。

而唐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出場的,他身著一襲大衣,穿金戴銀,寶相莊嚴的坐在託尼對面。

唐氣質高貴優雅,以至於讓託尼抱怨“簡直就像見到了某個叢林部落的酋長”。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唐要去美國南部完成他的巡迴演出,由於他黑人的身份,一路上可能會受到不友好的對待,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精明能幹的司機,幫助他處理各種問題,保證他能按時完成每一場演出。

於是,性格迥異、身份迥異、膚色迥異的兩人,就這樣探上了他們的“冒險”之路。

作為唐司機的託尼,拿到了一本綠皮書,這也是電影片名的由來——一本專為黑人而設的旅行指南,因為顯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歡迎黑人。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一路上,他們欣賞了很多美麗的風景,也遇到了不少麻煩,鬧出了很多笑話。 表面上看,兩人是僱傭關係,唐是主人,託尼是僕人。但實際情況則遠遠要比這複雜得多。

首先面對託尼這樣一個市儈、滿嘴跑火車的司機,唐這個主人可以說是毫無辦法。

託尼總是在開車時大口吃食物,喝飲料,抽菸,滿嘴胡話,而唐只是希望能在坐車時安靜一點。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託尼雖然拿了唐的錢,接受了唐的僱傭。但內心裡卻對黑人充滿了牴觸,所以他始終拒不承認自己是在給黑人服務,連簡單的拿放行李,也不願意自己動手。

唐是一位很優雅的人物,他大部分時間西裝革履,穿戴整齊,獨處的時候只會默默看書或者陷入沉思。

唐在道德上,也是一個有相當潔癖的人物。他忍受不了粗鄙的行為,尤其對於託尼的某些行徑,他表現出了異常固執的反抗——託尼經過公路旁的無人商店,在地上撿了一顆紀念石,他強迫託尼要麼付錢,要麼歸還;託尼在公路上亂扔了可樂紙杯,他一定要讓託尼倒車回去撿起來。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優雅且道德自律極高的黑人,粗鄙不堪愛佔便宜的白人,似乎傳統觀念裡的身份意識在這裡錯位了。

而事實上,影片的很多樂趣,正是來自於這種身份的錯位,影片要討論的深刻主題,也正是這種身份的錯位。

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發現情況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

魯莽粗鄙的託尼,也有著他自己的哲學和為人處世之道。他常常能用他的拳頭和急智,幫助唐解決一些行程中遇到的困難,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唐。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而看似端莊體面,受人尊敬的唐,卻總是會遇到一些不那麼體面的事:比如被邀請演出,卻只能住專門招待黑人的破舊旅店;邀請他演出的酒店,甚至連廁所都不對他開放,居然要求他去戶外解決。

唐在臺上受到眾人的追捧,享受著白人的掌聲,可是到了臺下,他又是那個人見人惡的“黑鬼”。

連託尼都感到困惑,唐是怎麼和那些打心眼裡瞧不起他的白人談笑風生的?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當唐一個人住在招待黑人的破舊旅館,身邊滿是他的黑人同胞,他卻發現自己插不上一句話。他的西裝革履、體面打扮,獲得的不是尊重,而只是同胞的無情嘲諷、惡毒咒罵。

當唐發現託尼和一群黑人趴在地上玩賭錢遊戲,他告誡託尼不需要如此有失體面的賺錢。託尼說無所謂,那些黑人不也是一樣玩嗎?唐意味深長地說,他們之所以那樣,是因為他們的身份使然,而你不一樣。

唐每次因為自己的黑人身份陷入窘境,有失體面,需要託尼搭救的時候,他像一個犯了錯的孩子,充滿了愧疚和不安。而只有談起文學,談起音樂,他的臉上才會顯示出優雅和自信。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唐學的是古典音樂,卻被迫要求彈黑人音樂。當他為白人彈奏音樂時,他的同胞在咒罵他,白人卻打心底裡瞧不起他。

這種身份的錯位,越到影片後面,就越集中、越明顯,並最終在託尼和唐兩人之間爆發了出來。

託尼認為唐還沒有自己瞭解他的同胞,一心只想著巴結討好白人,而唐則氣憤的要求託尼停車,哪怕是在一個下著暴雨的雨夜。

唐走在公路上的一段獨白,反映出了他內心對自己身份定位的迷茫:他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甚至不夠男人。他活在了兩者之間,卻成了二者都最討厭的人。

他向託尼發出了無力的反問:告訴我,託尼,我是誰?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這不得不說是唐,也是那個時代最大的悲哀。

正是在這樣的一路磕磕絆絆中,他們慢慢開始彼此瞭解。

託尼一開始是對這個黑人不屑,後來尊重唐的鋼琴技藝,到最後他開始尊重唐為黑人這個群體形象所努力做出的改變。

而唐也從一開始對託尼的不順眼,到慢慢發現了託尼那藏在粗鄙之下的,是一顆真正善良,能理解他人,關心他人的內心。

他們一路排除萬難,到達了旅程的最後一站。

在臨近演出的時候,被邀請在餐廳演出的唐,卻無法進入餐廳哪怕是享用一頓普通人的晚餐。

這一次,託尼和唐終於選擇了不向這種歧視屈服。

哪怕他們會因為差了這一場演出,而導致整個巡迴演出的失敗,並且將沒有任何的費用報酬。

在風雪交加的聖誕之夜,兩個人返回了他們最初的起點。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只是這一次,他們都已經不再是那個以前的自己。他們經歷了很多,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

相比於影片最後,唐和託尼的家人一起歡樂過聖誕這個結局。我更喜歡電影中的一個鏡頭:

那是託尼和唐有一次在旅程中,汽車在公路上突然拋錨了。託尼下車維修,唐出來透口氣。

他們的前方,是大片大片的農田,這些農田上彎腰耕作的,是成群結隊的黑人。 他們一齊停下手中的農活,望向公路上這一對奇妙的組合。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修車的白人,背靠汽車休憩的黑人。 那一刻,不知他們的心頭是升起了光明?還是對眼前之人無限的詛咒呢?當唐看向這些黑人時,他的眼神飄忽。是不敢與他們對視?還是憐憫,不屑?還是從心底發出的替他們的生活的不甘。

這部作品由真實人物,真實事件改編,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唐·謝利(右)

出生日:1927年1月29日

出生地: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

去世時間:2013年4月6日

去世地點:紐約曼哈頓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託尼·利普(右)

出生日:1930年7月30日

出生地:賓夕法尼亞州比弗福爾斯

去世時間:2013年1月4日

去世地點:新澤西州提尼克

《綠皮書》:溫情與人性,究竟是誰在改變誰

多洛麗絲·瓦勒隆加(右)

出生日:1932年6月25日

去世時間:1999年2月17日

去世地點:新澤西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