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教育行業的“山竹”來襲,如何抓住新機遇?

教育行業的“山竹”來襲,如何抓住新機遇?

2018的教育產業態勢如何?

教育行業未來一年內可能發生什麼變化?

未來最有前景的賽道是什麼?

如果當下是寒冬的話,創業者應該如何過冬?

針對這些問題,聽聽幾位深耕教育產業的創投者怎麼說…..

陳斌 浙江賽伯樂創始合夥人

張麗君 創新工場執行董事

於紅 GGV紀源資本執行董事

胡翔 黑馬基金合夥人

明年上市窗口期可能會過去,從兒童開始的素質教育或是重點

一、2018的教育產業態勢如何?這個行業未來一年內可能發生什麼變化?

陳斌:相關法規出來以後,教育行業中大量的上市港股,美股都在大幅度的下跌。所以總的來看,在未來3年左右,教育行業首先會度過一個整頓期。在這期間,有些企業可能不一定會做好,但也有一些會抓住新機會。

未來我覺得很多僅僅圍繞知識性的教育的東西可能慢慢會消失。我們認為,在未來,人工智能會是教育行業中很有潛力的子行業。這個領域未來面臨著整頓,也有很多的機會,相信很多教育公司中,比如有核心技術創新的公司可能會抓到很大的一些機會。技術能夠讓企業獲得很大的賦能。我相信這個教育領域也會是這樣。

張麗君:我反而覺得,這不只是教育行業自身的遇到的挑戰,而是互聯網創投遇上了一二級市場市值的倒掛。教育行業中一些走到上市了公司也是從2013年起來的。所以,這不是一個教育行業的特例,而是整個市場整體環境決定的。

我認為對教育行業還是有非常多的機會,第一個,就是AI賦能教育這個方向。實際上,AI賦能教育發展的速度遠比AI賦能金融、I製造業等行業都要晚一些,因為他是一個更難形成結構化數據的一個領域。但正是因為晚,因為慢,所以教育行業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在教育行業,技術是一定要應用於特定場景的,他不能獨立存在,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

除了技術賦能之外,還有下沉市場,目前三四線城市需求開始凸顯,所以未來一二線城市往三四線城市下沉的趨勢很明顯。

另外一部分,廣義的線上線下結合的OMO的場景。這個場景也會出現,只是大家還沒有探索的很清楚到底怎麼去做。

教育行业的“山竹”来袭,如何抓住新机遇?

還有一個場景是廣義的素質教育。這個也和政策驅動是一樣的,純粹的應試的模型已經過去了新一代的家長都開始期待更偏能力和素養化的教育,但這些很難,不會那麼容易標準化,所以還有很多的成長空間,和很多的機會。

於紅:我同意麗君的看法,第一點,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估值在倒掛,這裡面的產生這樣的差異的原因是什麼?在我看來,是投資方更關注互聯網教育些。目前上市的公司大部分來說可能是以線下教育為主,但從長期角度來看,如何解決教育的不均衡性,如何提高教育本身的效率,提升老師的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等等各方面的問題,更多的還是依靠互聯網和技術的解決方案。

從第二點來說,現在國家也出臺了很多各種各樣的政策,這會讓很多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有所顧慮,但機遇和挑戰是並存的。要把很多政策層面理解成是一個壁壘,雖然門檻會提高,但高門檻將把整個行業裡面無序的,可能質量不那麼高的這些從業者淘汰,剩下更加有效率,追求質量的從業者。

所以,2018年,對創業者來說更重要的,是要對自己真正核心的競爭力有把握,知道如何在教育的特定場景裡去應用,去真正解決效率、效益的問題。

胡翔:我從三個角度來講我觀察到的一些變化。

第一,資本市場。2018年,教育企業紛紛上市,主要是在海外。現在沒上市的企業要麼是VIE結構,要麼是人民幣改VIE結構,這些都要去海外上市。所以今年我們將看到:2.教育企業紛紛上市。2.企業大量做成VIE結構去海外上市。但是在未來來講,這個窗口期可能會很快過去。因為大家也都感覺到這個市場的寒冬,所以都希望在寒冬完全來臨之前能夠上市。

現在準備上市的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在海外市場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估值不夠支撐。而當估值較低的時候,面臨的問題就會變成:我要不要流血上市。所以,儘管今年有比較多的企業上市,但在明年,可能數量會大幅減少,上市窗口期可能會過去。

第二,領域的變化。過去以英語和應試教育這樣的比較具有強剛需的市場發展比較早,也比較快,而近幾年以及未來發展較快的將會是素質教育,包括steam教育、機器人、AI相關的教育,並且是從兒童開始這個階段開始的教育,可能會成重點發展的領域。

互聯網工具在一個領域的應用,往往都是從最強需求的領域開始,比如應試和英語教育,在這些領域都已經看到了很多獨角獸級別的乃至上市公司的教育項目。

素質教育從去年開始大熱,很多企業都進入到B輪以及後面階段,融資規模都是億級。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在素質領域創業的公司,不管是創業階段早期還是成長期,都會在資本市場獲得比較大的關注和支持。

第三,場景的變化。教育企業中傳統的都在線下。後來發展出了互聯網工具、線上直播工具,因為這種場景的變化,所以像以VIPKID這種為代表企業才會迅速起來。

現在我們有看到雙師這種模式,同時也看到微信生態。微信生態裡面既有用戶,又有推廣的方式,又有內容本身的承載。以微信生態為代表的這樣一些盈利模式,包括知識付費和微收費的形式為代表的創業企業,會有比較大的機會,小程序也是一個重要的載體。

教育行业的“山竹”来袭,如何抓住新机遇?

素養化、人工智能受關注 編程教育潛在用戶量將達上億量級

二、未來最有前景的細分賽道是什麼?

陳斌:我現在比較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因為每個孩字在整個成長的過程當中的興趣愛好、智力水平差異很大,知識盲點也不一樣。所以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因人施教,要有個性化學習。

這個個性化的學習是怎麼來的?其實應該有很多在校期間要用一些數據去支撐對每個學生具體知識點的教法,這一點肯定是未來人工智能很重要的方向。

張麗君:我們在投資教育的方向上面有看到三個趨勢,具體的細分賽道和這三個趨勢是相關聯的。

第一個部分:AI。在具體AI的方向上,我們所看的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廣義的以AI的方式來做2C,完成教學的核心環節,直接面向用戶,但目前還沒有特別多真正意義上有AI方法2C完成的產品。第二類,就是2B,以AI的方式來賦能到既有的教育企業。

第二個大的趨勢:下沉。下沉這件事情要去看它的產品形態。廣義的下沉方向,我們認為有兩大類形態,第一大類,是廣義的大班直播+小班輔導的模型,真正意義上通過大班直播的方式加上強互動,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同時成本又能夠可控,讓三四線城市的家庭可以承受,現在很多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另外一大類就是廣義的雙師模型,通過雙師的方式把優質的資源帶到三四線城市去,在線下有特定的某種場景。在這些不同的場景裡面,讓好的資源得以下沉到下面去。

第三個趨勢:素養化,素養化的方向還是在一二線城市先跑起來,然後再往三四線城市走。在一二線裡面也會先從偏低齡化的模型來走,偏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這一段會先起來,高年級那一段在一定週期內還是會有很多剛性需求。

於紅:我會從年齡層分化角度來看一些細分的賽道。

第一個年齡層:K12領域,在這個領域有接近2個億的用戶量,這裡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模型和模式。

第二個年齡層:0-6歲。針對這個年齡層的孩子的企業的大部分解決方案都存在於線下。線下是非常零散,非常重資產的模式。現在還沒有一個能夠把碎片化解決方案變得效率更高的方案,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領域持續還會有新的公司出現。

教育行业的“山竹”来袭,如何抓住新机遇?

還有一個就是編程教育,現在來看可能是廣泛的IT教育,IT教育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可能會變成一種通用的基礎教育模式,就像數學一樣,變成一種思維的訓練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編程實更像數學,是一種基礎的思維教育。沿著這個角度思考,編程教育的潛在用戶量會從原來的上千萬直接到達了K12上億的量級,各個年齡層都會有大量機會。

最後是英語教育,雖然英語教育現在的市場比較白熱化,也有很多創新的方案出來,但仍然這裡面也有痛點,用戶人群也非常大,我們期待有顛覆性創新的教學模式。

胡翔:第一個維度,同一個領域因為工具和場景的不同帶來的新的創業和投資機會,從傳統的線下場景到後來的在線場景,再到投雙師場景,再到我們現在的微信生態,再到後面AI時代到來,我們用自適應的場景,用工具的不同帶來的創業機會和投資機會的變化。

第二個維度,互聯網化進程,單以互聯網化來講,我認為是一個2C到2B的過程。比如說英語培訓1對1,先是51Talk這種起來,一旦起來之後開始2B,再進一步可能就進入到學校,面向公立學校,2B服務也會有機會。

第三個維度,過去我們是以應試教育為重,在現在以及未來這個時代,包括AI到來的這個時代,會是核心以素質提升的教育。因為重點不是學知識,而是提升能力、想象力、創造力,所以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項目在我看來會更具前景。

避免寒冬,要多“屯糧”,想辦法做強

三、 現在是不是寒冬,如果是寒冬的話,要給創業者一些什麼樣的過冬建議?

教育行业的“山竹”来袭,如何抓住新机遇?

陳斌:過冬的話,企業要調整思路、看準方向。

張麗君:覺得部分企業可能即將過冬,現在大家還有一些時間和機會。

首先,要“屯糧”,想辦法能融資或者找資源。教育行業是逆週期的,所以在整個經濟形勢當中受的影響不會特別大,會影響到的部分是融資,資本市場雖然下行,業務卻是可能上行的。“屯糧”要屯多少糧呢,至少18個月。想辦法屯到錢,整個做強的過程當中控制成本,讓自己做成一個健康的業務形態,接下來肯定會有一部分被打掉,再留下來的企業肯定就是能夠走的更遠的企業了。

另外一個部分是想辦法做強,其實在資本趨向更理性,對教育企業來說是好事情,因為教育本來是慢的,太熱的環境有的時候會促使一些打法變形,所以在資本寒冬的時候想辦法讓自己做強。

於紅:

現在看起來冬天尚未到來,雖然現在大家感覺有點“冷”,但實際上還在秋季。所以我建議大家儘早的去做融資,不要太重估值。

因為剛才也講到,其實業務的線跟資本的線其實是兩條完全不相關的線,比如為什麼經常說有IPO窗口期,所謂窗口期是指資本的這條線,在不同的時間點有“熱”的階段,也有比較“冷”的階段,融資的時候儘量其實不要跟著自己的業務線走,而是跟著資本的窗口期去走。

業務線要穩固向前去走,在“冬天”,要把現金流把握好,讓自己的現金流是健康的。

胡翔:第一,教育行業沒有冬天,但是資本會有冬天,所以融資會比較難一些。

第二,估值是浮雲,現金流是生命線,所以在這樣的冬天,可以把估值砍一半,只要你還能保持健康結構,把錢融到最重要,做好節流。

內容來自創業黑馬、火柴盒主辦的“2018教育產業獨角獸峰會”《新教育崛起》高峰論壇的圓桌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