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淺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法治是法律制度的總稱。是統治階級按照意志用以維護統治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義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指對未成年人進行以預防違法犯罪為目的的一切教育活動,既包括預防刑事犯罪行為的法治教育,又包括預防一般違法行為的法治教育,還包括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內容的教育,甚至還包括寓於公民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中有關法治教育的教育等。

一、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是這項系統工程中重要的一環,由於其面向的是未成年人群體,他們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進行有效的法治教育,關係到他們能否真正成為對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因而意義重大。

一是有利於培養知法守法用法的公民。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未成年人既容易成為受害的弱勢群體,也是容易成為違法犯法的主體。抓住未成年

這個關鍵時期加強法治教育,投入少效益大。特別是當前網絡普及的時代,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比如網絡曝光的“中學生毆打門”“校園欺凌”等事件,反映了未成年人法律意識的淡薄。加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既是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是社會法治教育的重要板塊,有利於培養更多具有法治精神的現代公民。

二是有利於調動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構建法治社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任何一個健康的家庭都會重視子女的教育,任何一個健康的社會都會重視人的培養。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通常集中了學校、家庭、政府、甚至是各類社會團體組織的共同力量。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底子打得好不好,個人、家庭、社會都有責任,在這個意義上,加強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自然會帶動方資源共同參與到法治社會的構建中來,為建成現代法治社會匯聚更多的正能量。

三是有利於法治建設工作自身的進步提高。建設現代法治社會,是一個不斷充實完善發展過程。在互聯網時代,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面對的未成年人群體,思想活躍,不束傳統,善於創新,必然會產生許多與成人社會不一樣的法律問題,這是法治建設必須面對的獨特性問題,也是法治建設工作自身不斷完善提高的機遇和動力。比如網絡遊戲對未成年人而言是一把雙刃劍,如何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乃至在現實生活中模仿遊戲裡的暴力行為,需要法治建設工作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們國家法治教育的進步有目共睹,但現實中,我們國家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仍舊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是法治觀念不強。絕大多數未成年人都在接受義務教育,雖然國家一再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家長、學校的應試教育思想並沒有從根本上拔除,甚至認為終究要面臨升學競爭,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存在對升學有利的就多學,對升學作用不大的就少學的問題,法治教育沒有擺在應有位置,教學大綱對法治教育的相關規定也很難落到實處。甚至在一些鄉村中學,為了追求升學率,法治教育課時間普遍被語數外等主要課程擠佔,法治教育課形同虛設。

二是教育理念不先進。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具有法治精神的人,但當前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學生)的法治教育主要是知識的灌輸,禁止性要求比教學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內容多,法治教育很多都成為死記硬背條文,既挫傷了法治學習的積極性,也容易形成學生過於拘謹的性格,這種理念不利於培養出法治人格健全的公民,也不利於法治社會的長遠建設。

三是教學方法不豐富。法治是一門實踐的學問,法治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瞭解記憶相關法律條文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法律來解釋和解決問題。當前一些學校採用了案例式教學,雖然這比單純的知識灌輸要好很多,但案例式教學不夠普及,實踐教學更是少之又少,這很容易造成理論與實踐存在難以跨越的鴻溝,即便這些未成年人在課堂裡對法治知識掌握得很好,一走出校門仍舊面臨不會用法的問題。

四是教育力量不充足。

社會團體、政府部門自身的工作量就極為繁重,因而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提供人力資源少之又少,這部分工作大都依靠學校教育來完成。在學校中,大多數學校的法治課程老師都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這實際上造成法治教育課成為思想品德教育課的一部分,無疑降低了法治教育課應有的地位。同時,由於這些老師一般很少接受正規系統的法治課程教育培訓,因此存在師資隊伍教學能力先天不足的問題。即便一些學校聘請了兼職法律老師,因教學時間安排等原因,作用效果也不明顯。

五是社會支持力度不夠。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也沒有對法治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說,家長們自己很多都是法盲,依靠他們教育孩子提高法治能力,確實勉為其難。家長們一般都關注自己孩子不違法,至於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面對問題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還有很多功課要做。政府方面雖然很重視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但大多是宣傳式的、短期的、臨時的,沒有長期、系統、具有針對性的社會法治教育。

三、加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措施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任重道遠,應該作為社會法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斷提高其地位作用,改進理念方法,擬定切實可行的長期規劃,制定詳細可行的安排計劃,不能停留在形式化上,從而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在促進法治社會構建中擔當重要角色,發揮重要作用。

一要把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擺在法治社會的重要位置。

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指明瞭方向,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領域,應該受到足夠重視,只有明確其重要地位,才能對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為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提供具體的準則指南。

二要做好法治教育基礎教學,讓未成年人建立基本的法治觀念。

未成年人進入學校後,就應該開設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課程,並通過主題班會、國旗下講話等途徑,讓學生在思想觀念上重視法治教育,提高法律意識,為學生獲得相關的法治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是豐富法治教育內容,讓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在法治學習上有針對性。

內容上,要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教育內容,突出法治教育的針對性。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適應各種人際關係,熟悉各種法治教育的相關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和課堂研討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強化法治學習目標。另外,在學會做人方面,要引導學生從日常法律小常識學起、從日常小事做起,可以嘗試從班級公約、學生管理制度等規章入手,掌握在校時的基本法律法規,自覺形成遵章守紀的好學生。

四是合理選擇教育模式,增強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教學上採用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通過開闢法律專欄,組織學生觀看《法治在線》、《法庭內外》等節目,組織開展法律知識競賽、主題座談會等活動,同事要讓

未成年人走出校園,旁聽一些典型案例的庭審;將法官請進學校,給學生講解法律知識,增強未成年人依法自我保護的能力和知法守法的意識。

此外還應構建一個適於學未成年人遵紀守法、健康成長的環境氛圍。首先,學校應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實現規範化管理,形成一個法治環境。同時要強化法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其次,爭取社會支持,公檢法司等機關、鄉鎮、街道、社會團體等社會部門的相互配合,淨化校園周邊環境。

五是聚合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未成年人法治教育。

未成年人是國家的未來,理所當然需要全社會共同呵護成長。在學校切實發揮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基礎上,政府要發揮引領作用,把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納入到全民法治教育範疇,搞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避免把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拋給學校單打獨鬥,要引導聚合家庭、團體組織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進來。

家庭要發揮策源地作用,一方面要認同學校教育,不能對學校教學存疑,造成學生的認知混亂;另一方面要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按學校要求共同完成課程作業,進一步鞏固強化學校教育成果;再一方面還要加強自身的家庭教育,用家庭的好傳統薰陶培養出法治精神。

各類團體組織、法律援助中心等社會力量要發揮重要的支持作用,教育思想關口前移,採取內容豐富、形式活潑、針對性強、便於未成年人接受的方式,同事加大對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援助的比重,為加強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積極貢獻力量。

鄧小平同志在1986年時就曾經提出“加強法治重要的時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治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學生要進行這個教育,社會也要進行這個教育”。未成年人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法治教育不可或缺,我們不僅要注重培養未成年人強健的體魄,也要注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修養,幫助未成年人成長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人才。

富拉爾基區司法局 張春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