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7 今日頭條‖桂林遊記之遊賞劉三姐大觀園‖王應祥

今日頭條‖桂林遊記之遊賞劉三姐大觀園‖王應祥

今日頭條‖桂林遊記之遊賞劉三姐大觀園‖王應祥

今日頭條‖桂林遊記之遊賞劉三姐大觀園‖王應祥

去劉三姐大觀園是第四天的早晨,七點吃過早飯,半個小時後,大家各自帶著大、小包包上了在酒店外等候的大巴車。根據行程安排,當天要看三個景點。上午看劉三姐大觀園,下午去大埠鄉的少數民族多耶古寨景區,晚上觀看印象劉三姐山水實景演出。

劉三姐大觀園景區,座落於風景秀麗的桃花江畔,是展示劉三姐生活、故事的實景地。大觀園分為兩大遊覽區,一個是劉三姐文化遊覽區;一個是廣西的壯族、侗族、瑤族、苗族的四大少數民族民俗文化遊覽區。

進入大觀園,就看到了六米高的漢白玉劉三姐雕塑、巨型彩繪繡和各種石雕繡球,散佈於閣樓亭榭草坪之間。張導簡單的講述了大觀園裡面的一些遊覽事宜。

我們先看的是劉三姐文化遊覽區。進入大觀園不遠處靠左是劉三姐劇場,還原劉三姐的生活故事以及民族歌舞秀等,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精華。劇場運用燈光、煙霧、佈景等手法把劉三姐家鄉的山山水水和幾個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夢幻歌圩”裡,你可以觀賞到極具特色的苗族吊腳樓,古老的銅鼓,奇特的苗族圖騰柱和蘆笙踩堂;還有風格獨特的侗族木樓造型。充滿濃郁的少數民族風土人情節目品類繁多,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以劉三姐系列劇為主線,加雜和充滿著現代元素的四個少數民族歌舞,內容精彩紛呈,是一個特色的演出,是外地人來桂林必看的演出。這個經典演出大約需要一個多小時。白天是跟據遊客流量循環演出的,每一場演出的內容大同小異,裡面可容納千人左右觀看。

關於劉三姐,我小時候在連環畫小人書和小學課本里大概知道一些劉三姐的故事。說是劉三姐用山歌唱出了窮人的心聲和不平,觸犯了當地豪紳大財主莫懷仁的利益,大地主用重金請來三個秀才,裝了滿滿的一船歌書,專程去找劉三姐對歌,一心要唱到劉三姐。大財主領著三個唱歌秀才與劉三姐一見面,就被劉三姐犀利的山歌壓倒了,幾個回合,三個秀才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羞赧而退。莫懷仁對歌慘敗,腦羞成怒,不允許百姓上山菜茶和對歌。他一為霸佔茶山,二為封住百姓家的口。他無恥霸道的行徑更激怒了鄉親們,在劉三姐的帶領下,大家團結一心,與莫家抗爭,終使大地主莫懷仁的陰謀未能得逞。

今日頭條‖桂林遊記之遊賞劉三姐大觀園‖王應祥

看完了演出,正要左拐向裡面走,不料被擴音的大喇叭聲音吸引了過去。從人群縫隙向裡看,原來是個鬥雞表演,從裡外多層的人群看,圍觀的人數不下五百人,許多人可能壓了賭注,手裡還拿著兌換卷,為鬥雞大聲吶喊,搖手助威。一會兒時間,這個鬥雞場又吸引不少人過來觀看了。鬥雞臺子上,兩派陣容,主者是一位年輕女性,她手拿話筒呼天喊地般的給兩個黑色公雞加油助威。鬥雞每場需壓給甲鬥雞或乙鬥雞一次十元,二十元......至五十元封頂不等。你可以隨便押在一方鬥雞上,但不能壓多。鬥雞場只是還原當年地主和闊少爺的鬥雞娛樂。景區有規定,不能押價過大。鬥雞場的熱烈氣氛和鬥雞的表演以及幾個工作人員的搞笑動作不時引起的人們哈哈大笑,給人一下子去掉了身上的疲倦感。

金蟾對歌臺造型奇特,會令你大開眼界,碩大的多種石雕,繡球還原了當年劉三姐與阿牛定情誓約的百年古榕樹以及風雨長廊,壯寨木欄,侗族鼓樓等,這在現時期來說,已經很難有這麼齊全的了。給人美中不足的是,整個劉三姐大觀園文化遊覽區,大都是人造景觀,人工打造,空房子多,雕刻花鳥不很精細,多有粗糙之感。

大觀園中間有一個大水輪,很古色,還原了原汁原味的少數民族的水寨風情。因為是半上午的時分,太陽已經炎熱,大水輪旁的小溪邊蹲滿了婦女兒童都在嬉水拍照。過了大水輪轉個小彎,你就能看到有一幢很突出的兩層大摟房,上面的欄杆上放置一個紅色大繡球,不用猜就是張導說的繡球摟了。

今日頭條‖桂林遊記之遊賞劉三姐大觀園‖王應祥

相傳,是以前劉三姐向阿牛拋繡球的地方,走在這裡的男同志可要特別注意了。在這裡遊戲規則是和裡面的美女對唱山歌,倘若不會唱,建議你還是先學會唱了再去應對美女的山歌,這樣你就會有主動權和優勢握在你手裡。如果不對山歌,男的主動上摟了,需要交25元的彩禮錢,這時,會有一個女的立馬給你戴上一個繡球,然後拉你入洞房。進入洞房了,兩女就再次向男的索要小費,女的年齡也都在四十歲左右吧。見你這個男的好說話了,她們會一左一右站你兩邊,扯扯你的衣角,跟三陪女要小費似的讓你很尷尬。她們看似表面上很淡然,很隨和的,但是,結局會超出你的預想,搞的很不雅觀,不歡而散。

張導說,劉三姐故鄉的民俗很特別,這裡的少數民族,做為父母都不希望生個男孩子的,因為,在這裡屬於母系家庭,男孩子長大成人了是要出嫁的,出嫁是需要花大量彩禮錢和陪嫁物品的,陪嫁物品多了挨不起,少了會沒面子,會讓旁人恥笑,而在陪嫁物品裡金銀首飾是少不了的,尤以銀首飾居多。這也是少數民族久居山野,身處南方,氣熱雨多,長年潮溼,身體久戴銀器對身體除溼避風有很多益處,是他們的祖宗傳下來的。

過了繡球摟,你會看到一個長廊,中間懸掛有大小不同形狀的古銅鑼,兩鑼相隔有兩米之多,每一個銅鑼上懸掛一個木錘,讓你體驗少數民族原始的打擊樂器。

在少數民族風土人情遊覽區,那些風雨長廊,壯寨幹欄,瑤寨木樓,侗族鼓樓,苗族圖騰等等,你可以零距離的與少數民族的阿姐阿妹,阿哥阿弟們親密接觸,瞭解體驗他們獨特的生活習慣和大小銅鼓的聲樂享受。

今日頭條‖桂林遊記之遊賞劉三姐大觀園‖王應祥

大觀園在晚上的時候,還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歌舞表演,篝火晚會等你去觀賞,而裡面的人美,歌美,舞美,會讓你感覺到這裡是個美不勝收的地方。

劉三姐大觀園是1988年桂林市在創建旅遊大城市,全力提升桂林旅遊在外影響力,舉市一致打造的人造旅遊新景區。當然,這是一個大投資,政府財政是沒有這麼大的運作資本,全靠招商引資而來,一期共投資約六千萬元。劉三姐大觀園雖有美中不足,但是景區還在不斷的完善,不斷的褪去人造的跡象。

看了劉三姐大觀園就想到了我們的家鄉。桂林模式對我們很有啟示,桂林與我們扶風,乃至寶雞,西安相比,沒有我們的歷史文化資源多,他們多是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而我們許多優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還在沉睡,白白的閒置。如,在中國歷史上很有影響力的“班、馬、耿、竇”四大名門望族的歷史古蹟,尤其是馬援遺蹟應當結合國內外馬氏宗親會組織進行招商引資,開發馬援歷史文化旅遊項目。縣域南面有張載遺蹟,馬融遺蹟;北面有召公遺愛,召公講堂,菊花傳說;貴妃故里;封神臺遺址……我們不應只把眼光放在佛文化,周文化,七星河溼地文化的品牌上,要圍繞這三大文化主線來啟動連接縣城南北這些古代歷史文化的新旅遊景點,起到與三大主線旅遊文化相輔相成的作用,以搞活我們家鄉旅遊文化的發展。

作者簡介:扶風縣召公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縣作協副主席,發表散文,故事,詩歌百餘篇(首),十餘篇獲省,部級刊物徵文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