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鬆口古鎮,位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古鎮已有千年歷史,建制早於梅州,它是

客家先民南遷的始居地之一,也是歷史上商業貿易繁榮之地,有著“自古不認州”的盛名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鬆口港口

▲貿易繁榮的港口

鬆口港,曾經是廣東內河的第二大港,是明末以後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每天有上百條船隻停泊在此,這裡見證了歷史上華僑漂洋過海的生死離別、悲歡離愁。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貿易繁榮的港口

▲港務

宋末元初,來自福建汀州府各縣的漢人大量遷入鬆口,他們很快在這塊熱土上安居樂業繁衍。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鬆口古街市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鬆口古街市

▲繁華的街市

明末清初,鬆口人口爆滿只能紛紛遷移外地謀生,其中有部分外出南洋群島謀生,他們首先要經過的便是鬆口港,故而鬆口港成為客家人海外遷徙的第一站,也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出發地之一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客家圍龍屋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客家圍龍屋

▲客家圍屋

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紀念海外華人的“印度洋之路”項目最後一個紀念碑(全世界七個,中國唯一的一個)落戶鬆口,也證明它也是客家人遠赴印度洋,踏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站。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組長、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鬆口是客家人“印度洋之路的第一港”,這一歷史地位放在國家推進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背景下,意義尤為重大。“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從太平洋向印度洋地區擴展,並不僅僅侷限於移民活動,還包括文化貿易上的交流,也是未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紐帶之一。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鬆口港口商船

▲往來的商船

分佈在海外的鬆口華僑們依舊心繫故園,清末以來,陸續有華僑富商回鄉置業,修路辦學,並在鬆口留下了大量富有異域風情的建築和繪畫。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松江大酒店

▲松江大酒店

如今,當你漫步在鬆口古街上時,時光彷彿回到晚清、民國時期,依然可以感受到當時古鎮的繁華,街道上隨處可見異國風情的商業建築,各類店鋪林林總總,在當時這裡被冠以“小香港”的稱號。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中山公園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中山公園

此外,鬆口古鎮的名勝古蹟還有有元魁塔、文昌閣、四百歲的世德堂、孫中山曾住過的愛春樓、始建於康熙年間的五龍橋等等。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元魁塔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元魁塔

▲元魁塔

元魁塔是一座九層高的磚石建築,始建於1619年,登臨塔上,看茫茫梅河水、遠處青山綠竹、悠悠白雲,視野所及之處盡是世間美景。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梅東橋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梅東橋

另外,鬆口也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蒼山綠水、白雲悠悠,鍾靈映秀的環境也孕育出無數傑出的鬆口人:如明清時輩出的進士、舉人、嘉慶年間著名經史學家吳蘭修、我國開國功勳葉劍英元帥以及數百名的英雄將領。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自古客家山歌鬆口出

▲自古山歌鬆口出

另外,著名歌手童愛娜的祖籍也是鬆口,梅州地區的客家山歌經過其演唱傳承已經傳播到海內外,客家劉三姐的歌聲讓世界觸摸到了鬆口的魅力文化。

自古不認州,記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 侯堅 治印

▲海上絲綢之路鬆口 / 侯堅 治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