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為什麼長期遭受冷漠的兒童,長大後更容易犯罪?

很多成功人士都會回憶起曾被別人輕蔑、低估或忽視的時刻:這些都成為推動他們努力以確保以後受到重視的動力。

為什麼長期遭受冷漠的兒童,長大後更容易犯罪?

但是並非所有感到被忽視或遭貶低的人都試圖將他們的傷害轉化為獲得成功的動力。一些孩子在各個方面都遭到冷漠、羞辱,慢慢他們成長為一個被人貶低的人,從未感到被人重視,從未感覺得到正當認可,以至於不確定自己是誰或自己將要成為怎樣的人。

為什麼長期遭受冷漠的兒童,長大後更容易犯罪?

儘管一些被摧殘的孩子長大成人後看起來與普通人無異,但他們大多帶有隱藏的傷疤,其形式有時是根深蒂固的不滿,有時是痛苦的膽怯,或是隱晦地表現出兒時的傷痕或羞辱。在成年期,他們之中的些人選擇的補償方式是讓自己更殘忍、更無情、更有野心、更憤世嫉俗、更容易戴著面具做壞事,並且更傾向於心懷怨恨、尋求報復或戰勝對手。

為什麼長期遭受冷漠的兒童,長大後更容易犯罪?

幾乎毫無例外的:暴徒多是那長期缺乏安全感的人,惡棍多是那些盡力掩蓋缺失自尊的痛苦的人,大聲挨疾呼並自我推銷的人多是對自己最沒有信心的人。換句話說,如果人們在生命的關鍵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童年時期,那麼他們會在其後的時間裡盡力確保他人重視自己,即便這種“重視”中包含著恐懼和憎恨。

為什麼長期遭受冷漠的兒童,長大後更容易犯罪?

按照較為正式的說法就是:會以別人對待我的方式,哪怕是以我認為別人會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他們。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那些被壓制的人會以牙還牙。

結果是這樣的:會在今後以過去自己所遭受的方式來對待他人。這並不是指單純地去報復那些曾經對自己不好的人,而是對他人不好正是因為另外有一些人對自己不好。也正是因為這樣,虐待兒童的惡性循環會延續幾代人。

為什麼長期遭受冷漠的兒童,長大後更容易犯罪?

我們今天對待別人的方式很可能將會在明天出現在他們對我們或對其他人的舉動之中。總之,我們一定要學會接受這樣一個道理:即如果我們不重視他人,那麼他們也不會重視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