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李陀:如果大家都用書面語寫作,就會顯得枯燥無趣

李陀:如果大家都用書面語寫作,就會顯得枯燥無趣

李陀

從時代的角度看藝術,這裡是磨時藝見。

李陀是國內著名編劇、作家、文藝評論家,曾憑藉短篇小說《願你聽到這支歌》榮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最近,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現在的小說創作很大程度上受到書面語的限制。

李陀:如果大家都用書面語寫作,就會顯得枯燥無趣

李陀

在李陀看來,自白話文寫作興起以來,雖然前輩作家和當代作家都進行很多努力,但是如何鍛煉出用現代漢語的敘述風格來寫長篇小說的問題仍然存在,因為人們一直受到過去書面語的影響。比如,茅盾的長篇小說《子夜》,所採用的敘述語言就是當時流行的書面語,但直到現在,小說寫作仍然依靠這種書面語組織敘事。這樣讓很多人會覺得文學就是書面語,這其實是一個大誤解。

李陀:如果大家都用書面語寫作,就會顯得枯燥無趣

李陀著作《無名指》

李陀表示,書面語是一種通用的公文語言,如果大家都用公文語言寫小說,就不會有語言特色,會顯得枯燥、乾癟、無趣。反之,像汪曾祺等名家的作品正是告訴我們,從現代口語裡頭提煉出一種敘事語言,進行小說創作是多麼美妙的一件事情。

李陀:如果大家都用書面語寫作,就會顯得枯燥無趣

李陀選編《昨天的故事》

李陀還回憶起詩人顧城曾經說過的一段話。那時候有人問顧城為何寫詩,顧城說,因為人們的語言都像人民幣一樣,被那麼多的手摸過,都髒了,而他想用一種不髒的語言寫作,所以就寫詩。顧城的說法給李陀帶來很大的震撼,從那以後,李陀的寫作信條就變成“要使用沒有被弄髒的語言寫作。

李陀:如果大家都用書面語寫作,就會顯得枯燥無趣

《給孩子的散文》

因此,李陀現在進行寫作修改時,就嘗試著把樸素的口語和文言因素融合起來,引進詩詞的意象、修辭,從而在創作中實現對書面語言的突破。

以上內容由磨時藝見整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磨時藝見,每晚9點,準時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