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衢州日報點贊常山:三衢田園煥然一新

衢州日報點贊常山:三衢田園煥然一新

9月11日,衢州日報刊文《彭川村:三衢田園煥然一新》一文,點贊常山鄉村換新顏,村美民富環境美。

衢州日报点赞常山:三衢田园焕然一新
衢州日报点赞常山:三衢田园焕然一新

“上世紀70年代,我在宋畈小學任教,經常到彭川村去家訪,那時候的彭川村容村貌很不如人意。”9月7日,記者來到常山縣輝埠鎮,在宋畈小學退休教師徐德河的陪同下,走進彭川村。但見,昔日的違章豬圈、牛棚和雜物房拆除後,已建成文化廣場;原本狹窄的小道,已變成了寬闊整潔的大路;在綠化 帶、公園旁是一幢幢漂亮的樓房。

88歲的徐德河見證了彭川村的大變化。他說,以前的村道既狹窄又高低不平,泥沙、垃圾比比皆是;村裡廁所多,終日臭氣沖天,蒼蠅蚊子滿天飛;雞狗到處跑,糞便到處拉,又無人打掃。

“近年,村‘兩委’幹部發動群眾遷移了路邊廁所,修村道,還安排人員每日勤打掃,保持路面整潔衛生。接著通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使得原先髒亂差的村貌煥然一新。”

彭川村距離常山縣城13公里,與東魯、桐村、宋畈村相鄰,有人口3266人、戶數962戶。

聊起村莊之變,彭川村的村幹部王榮軍告訴記者,改革開放40年來,村莊有三大變化:一是經濟發展,村民變富了。分田到戶,解決了村民吃飽飯的問題,但出行卻一直不方便。原先村民到宋畈村是走田埂的,近幾年,修了村道,現在村民走的是柏油大路。“小時候,有一輛自行車就十分高興。到現在,家家戶戶有電動車,60%的家庭有了轎車。”上世紀八十年代,村裡有一批人到外打工,經過多年拼搏,有50多個村民成了商用製冷設備生產和銷售的老闆,年產值約5億元。他們返鄉辦了五六家企業,吸納了幾百個村民 就業,每人月收入四千元到上萬元。

衢州日报点赞常山:三衢田园焕然一新

彭川村生態停車場

二是文化活動多,村民精神面貌新。以前,文化活動少,村民忙著解決溫飽。2014年,彭川村投入40萬元,建了文化禮堂和一個文化廣場。2015 年和2017年,村裡成功舉辦兩屆“村晚”(村春節聯歡晚會)。2018年,村裡舉辦“幸福爺爺、快樂奶奶”歡樂圓桌宴活動,近400位老人與廣大鄉賢們歡聚一堂,大家品美食拉家常,營造了一種孝敬老人的新氣氛。

三是公共設施投入多,村莊變美。原先的田埂路“變身”柏油大路,村莊道路四通八達,小車開到家門口。由鄉賢出資70萬元,在昔日的小學原址建成一個高端的居家養老中心。村裡拆了60多個旱廁,推行生豬禁養、垃圾分類,環境變乾淨。村裡還投入300餘萬元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起了綠道網、景觀帶。目前,彭川村正在建一個白虎口公園,結合苗木種植、民宿開發,搞活美麗經濟,以鄉村休閒觀光旅遊等產業來帶動村民增收。

“我在村裡教了一輩子的書,親身體會到40年的鉅變。”74歲的村民江明祥教了40年的書。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江明祥白天出工、夜裡教掃盲班。雖然他整天干活,賺的工分不少,可由於一家有7口人,所以還是生產隊的“超支戶”。“我從1968年開始當民辦教師,一直到了1990年才轉為公辦教師。”江明祥告訴記者,改革開放後,家裡分到3畝地,就能吃飽了。而轉正後,第一年他拿到的月工資是275元,之後逐年加工資,收入就多了,一家人能吃得更好了。到2005年退休,他每月工資有3700多元。“現在,我是玩得開 心。”他說,今年8月,他剛到黃山遊玩回來;等12月,他兒子還要帶他去香港旅遊。現在,他兒子在寧波辦了箇舊貨市場,生意不錯。

這些年,村黨員、幹部在村莊建設發展中起到了主心骨作用,村莊變美了、群眾變富了、幹群關係更融洽了。“以前亂搭亂建多,把道路‘逼’得越來越窄,車子根本開不進,親戚朋友也不好意思帶進來。現在道路通暢了、環境清爽了,車子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了,親戚朋友來了臉上也有光。”江明祥說。

文字:衢報記者胡宗仁

報道組 錢李源

通訊員 陳成建

衢州日报点赞常山:三衢田园焕然一新
衢州日报点赞常山:三衢田园焕然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