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2018年,電商會有哪些風口?

2018年,電商會有哪些風口?

通過互聯網產生交易,被稱之為電商。電商領域,呈現不同平臺。淘寶、天貓商城、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蘇寧易購、噹噹網等等,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商平臺。在電商風口下,電商競爭壓力大,毋庸置疑。

馬雲說,未來二三十年“絕大部分人是很倒黴的”,互聯網、電子商務對各行各業的衝擊很大。那麼問題來了,電商既然如此難做,那麼怎麼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方法呢?

在互聯網的遊戲規則裡,只有你不敢想的,沒有你做不成的。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2017年發生了哪些瘋狂的事情:

最瘋狂的共享經濟,共享到底經濟不經濟,反正是廣大群眾受益了。一年裡,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健身等等,層出不窮,人們花很少的錢,就能夠享受到最新潮最時尚的東西。但這一年共享單車也迅速洗牌,兩大巨頭出現,OFO和摩拜。

無人模式火爆,阿里的無人超市,一夜間刷爆朋友圈,掃碼進門,購物,完成,出門後自動結賬,人們進入了刷臉的時代;百度無人駕駛引爆,李彥宏親自上高速直播,宣告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時代;無人貨架開始瘋狂進駐各大寫字樓,並開始盈利。

新媒體方面,格局基本形成,以資訊媒體為主的百家號、頭條號、企鵝號、網易號、大魚號、搜狐號等形成,以社交媒體為主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形成。自媒體和內容變現有了棲息的地方,直播開始逐漸的工具化,成為社交平臺和媒體平臺的標配。

時鐘撥至2018,又有哪些領域將繼金融、零售等之後,飛向互聯網大佬捅開的“新風口”?

風口一:智能家電的完善

一個電器如果不能上網就等於“零”

“未來,一個電器如果不能上網,我認為就等於零。”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 、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2014年海爾年會上的講話,點出了家電巨頭們對於未來趨勢的認知。

舊年完結,新年伊始之際,被世人所熟知的海爾、美的、TCL等行業大象紛紛開始卸下鐐銬,藉助互聯網的暖風輕盈起舞。他們已不再滿足於通過互聯網購物平臺多賣出一臺空調或是電視。在這個充滿想象力的時代,不確立引領未來的“智能家居”戰略,這個企業註定落後於潮流。

且不提海爾U-home系統已經完成,長虹推出智能社區,僅看2014年底小米牽手美的所引起的轟動效應,便可知僅用一部終端控制家中所有電器的場景不再是一個夢想。

有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286.1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有望突破3000億人民幣。由此可見,中國的智能家居市場開發潛力巨大。對於增速逐漸放緩的家電企業來說,龐大的利潤空間無疑將加速他們在家電互聯網化領域的佈局。

風口二:新零售的創新

盒馬鮮生曾經一夜爆紅,這不是偶然,而是在各種商業條件都具備的時候,必然衍生的商業模式。

新零售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商業發展的新模式,將線上作為流量入口,將線下作為體驗場所。電商從來都不是一種完美的商業形態,缺陷非常大,電商很適合做標準品,但在零售這塊,標準品所佔的份額並不是很高,人們生活服務類的消費有非常大的比重。

這些需求要靠什麼滿足呢?必須是新的商業模式,C2B反向定製,真正的從用戶的需求出發,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線上流量聚集,線下提供服務。

同時將消費場景化,消費的場景不在侷限於商場、超市等,商務寫字樓裡的無人貨架是消費場景,共享經濟模式是消費場景,社區服務也是消費場景。在2018年,將會有更多的消費場景出現,真正的做到隨時隨地可以消費。

風口三:社交電商,獲取新流量的必經之路

社交電商將會成為無數創新小個體流量來源的唯一途徑,騰訊一直在說自己在為去中心化努力,讓流量惠及到無數個小個體,推測下,也確實如此,微信、QQ上有六七億的用戶,但騰訊從來都不分發流量,都是用戶自己去經營。

淘寶、京東、唯品會聚集了大量的電商流量,賣產品就是在這些平臺獲取二次流量,基本是要付費的。這些平臺擁有的不僅僅是購物人群,這些人群的需求會非常多,而且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入。

如果是獨立的項目,不能加入這些平臺的,需要獨自去吸引流量的,就必須去做宣傳推廣,這樣獲客的成本非常的高,一個成交用戶的成本,基本在200-300元左右,很少有公司能夠這麼燒錢的。

最後剩下的流量來源,就只有社交流量了,做社交引流。這裡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多人認為做社交引流短期看不到效果,認為是在做熟人的生意,其實不是的,因為你積累的根本不夠,沒有把網絡社交玩起來,不會做內容,最後基本不了了之。

風口四:傳統實體店的第二春升級

在討論新零售的時候,有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線下體驗服務。2015年的時候,大家都在講O2O,最後由於太激進,很多條件不具備,一種很好的模式被廣泛的吐槽了。

可到了2018年,商業環境就不一樣了,創業者開始理性了,投資者開始理性了,消費者也開始理性了。大數據分析技術成熟,中產階級在崛起,消費者個性化消費越來越強烈,這些需求的最終實現必須是通過線下實體來實現的。

因此我們看到了,實體店的新機遇,在前幾年一直說傳統企業轉型,傳統店面轉型,似乎非常困難,因為主導者都是這些傳統企業,主動轉型,就有很多想不到的問題。

但這次在人工智能的推進下,面對新零售,這是一次互聯網和電商的主動出擊,傳統企業和傳統門店就是被動轉型了,被動轉型大部分問題這些互聯網企業就已經想到了,甚至已經鋪好了路,實體店只要響應需求就可以了。

風口五:滿足客戶多種需求的成功IP的多元化道路

流量太貴,已經成為品牌的,已經成為IP的,如何經營好自己已有的用戶成了核心,通過服務好這些已有的用戶再去吸引新用戶。

品牌的多元化發展一定是有了一部分忠實用戶以後才可以乾的事,說道聚焦垂直行業,那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如果一直做某個產品,是可以滿足已有的用戶需求,但僅僅只是這個方面的。

要擴大利益鏈條,攤薄第一次吸引用戶的成本,就需要挖掘用戶更多的需求。比如小米和錘子,一開始做手機,把手機做到極致,有了忠實的用戶,然後開始做充電器,做電視,做淨化器等等,未來幾年,會有更多的品牌開始走這條路。

風口六:人工智能的廣泛試水之無人駕駛

這個月我們看到了百度要在2018年量產無人駕駛汽車,同時深圳也在測試無人駕駛公交車。無人駕駛已經不是停留在概念的環節了,在技術上已經完全可以實現了,只是在商業模式上,在適應社會適應度方面,如何把握節奏。

無人駕駛最適應的節奏,就是從公共服務上開始,也就是從公交車和出租車開始,因為這些都是可以量化的,複雜程度相對會比較低一些。一個無人駕駛的廣泛使用,能夠影響到很多人,比如司機、駕校、教練、交警等等。

同時無人駕駛在物流方面的應用,也能夠在2018年看到效果,無人貨車,無人機快遞等等,前期是因為成本過高,很多電商公司也是在為了做概念,為了給資本市場看,但現在成了真正可以實現的時候了,技術成本、開發成本、設備成本都在不斷降低。

屢創奇蹟的互聯網已悄然開啟“新風口”,我們也能夠看到2018年即將到來的商業機會。2018年哪些行業能夠借風翱翔,著實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